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林业   136篇
农学   401篇
基础科学   23篇
  260篇
综合类   1938篇
农作物   297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449篇
园艺   309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烟草多酚氧化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烟草多酚氧化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rotScale、PhyML和Meme工具读取烟草多酚氧化酶,进行疏水性、进化树和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多酚氧化酶各成员均为亲水性氨基酸;多酚氧化酶成员的进化树被划分为三类,其中烟草和番茄聚为一类,第二类中的成员最多;NtPPO1、NtPPO2和NtPPO3均含有相同的保守基序,NtPPO1和NtPPO2分布位置较为相似,而NtPPO3与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探讨了不同浓度外源酶对大叶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茶样的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等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添加200 U·mL~(-1)和250 U·mL~(-1)纤维素酶的处理1和处理2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显著性明显,添加浓度为18 U·mL~(-1)的多酚氧化酶的咖啡碱含量高,添加浓度为12 U·mL~(-1)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最高,结合感官审评发现,添加浓度为18 U·mL~(-1)的多酚氧化酶处理的6号茶样的滋味鲜醇,汤色红明亮,润,有金圈,品质最优,其次是5号茶样。  相似文献   
993.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4-87
[目的]以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幼虫为暴露对象,研究重金属镍对红裸须摇蚊幼虫的毒性及其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_(50))。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可见光法测定CAT活性,采用WST-1法测定SOD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POD活性。[结果]重金属镍对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24、48、72、96 h LC_(50)分别36.58、 12.36、2.21和0.66 mmol/L。镍胁迫红裸须摇蚊24 h后,各浓度组SOD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变化。48 h和72 h后,各浓度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96 h后,SOD活性仅在高浓度时表现为显著增强的效应,各浓度组CAT活性表现为增强效应。在24 h和48 h后,POD活性均没有显著变化,72 h后各浓度组POD活性呈现增强的趋势,96 h后POD活性逐步下降。[结论]CAT和SOD活性在急性暴露期受到显著诱导,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POD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烟株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对不同黑胫病发病程度的响应差异,选择云南烟草黑胫病危害严重的3个植烟区,比较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发病程度烟株抗氧化酶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差异。随着烟株黑胫病发病情况加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烤烟植株黑胫病发病程度加重,植株光合作用各项指标均受到较大程度抑制,进而影响了烤烟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积累。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黑胫病侵染干扰了烟株正常的细胞膜功能和光合作用,且随发病程度加重干扰作用加强,最终影响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形成。  相似文献   
995.
996.
以西瓜"迁丽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单作西瓜(CK)、西瓜间套作大蒜(T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蒜间套作对西瓜叶片抗氧化酶、生长、产量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蒜后,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略有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减少;西瓜的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加(P0.05),膜氧化产物MDA减少;植株的单瓜重和亩产量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含量显著增加,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显著减少(P0.05);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因此,间套作大蒜,改善了土壤微生态,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最终促进西瓜生长,减少了植株枯萎病发病率,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以新鲜马铃薯切片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其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品质的变化。评估了在0、1、2℃等3个低温处理温度下,马铃薯切片在不同储藏时期的感官品质变化得分,测定了褐变度,总酚、丙二醛(MDA)的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在1℃处理时鲜切马铃薯片保持了最佳的感官品质,同时此温度下显著抑制了酶促褐变反应、PPO活性和POD活性,显著影响微生物繁殖与MDA的积累,感官评价较高,马铃薯保鲜效果最佳。本研究为马铃薯食品的加工和贮存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外源褪黑素诱导甜瓜幼苗耐热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以‘农大甜5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培养幼苗,用浓度为150μmol/L褪黑素喷施甜瓜幼苗叶片,高温胁迫36 h后,测定根系活力、抗氧化能力等相关生理指标以及抗逆基因表达。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热害指数高达92.59%,而叶面喷施外源褪黑素显著地降低热害指数。叶面喷施褪黑素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普遍提高,而且与AsA-GSH循环相关酶的活性也有所升高,如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此外,喷施外源褪黑素提高了甜瓜幼苗 HSP70、 HSP90、 HSP101、SOD、APX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见,高温胁迫下,叶面喷施褪黑素通过调节抗氧化途径和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甜瓜幼苗的耐热性,缓解高温对甜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在不同培养时期的斑玉蕈菌丝中添加外源L-抗坏血酸,探究外源L-抗坏血酸对斑玉蕈产量和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氧化还原体系(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以工厂化生产的斑玉蕈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将培养时间为40和120 d的菌丝搔菌后,处理组分别添加15 mL 400 mg·L~(-1)L-抗坏血酸(AsA)。空白对照组则添加15 mL蒸馏水。测量斑玉蕈子实体的产量和斑玉蕈恢复期(H-M)、转色期(H-V)、原基期(H-P)和成熟子实体期(H-F)的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含量,分析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培养40 d时,外源添加400 mg·L~(-1) AsA处理组斑玉蕈产量为每瓶104.01 g,比对照组增加10%;培养120 d时,处理组斑玉蕈产量为每瓶278.49 g,比对照组增加5%。外源添加AsA能调控斑玉蕈内源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培养40 d H-V的内源AsA和GSH含量与120 d的H-M内源AsA和GSH含量均显著提高;培养120 d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比40 d高。培养120 d菌丝中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比40 d高。外源添加的AsA在调控40和120 d的作用时期也不一致,其对40 d的子实体在发育后期(H-P和H-F)作用显著,而对120 d的子实体则在发育早期(H-M和H-V)作用显著;其对抗氧化酶的作用时期和活性变化也不同,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差异最大,即在40 d GPX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20 d GPX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外源添加AsA能调控斑玉蕈内源AsA的分泌规律,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活性氧累积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增加子实体产量。  相似文献   
1000.
刘备  宋玉梅  孙铭  毛培胜 《草地学报》2021,29(2):211-219
为探究种胚线粒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响应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控制劣变处理获得高活力和中活力燕麦(AvenaSativa.L)种子,以未老化种子作为对照,研究了吸胀过程中的发芽特性、种胚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