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28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1052篇
林业   1478篇
农学   1194篇
基础科学   697篇
  1419篇
综合类   9851篇
农作物   839篇
水产渔业   870篇
畜牧兽医   5631篇
园艺   2805篇
植物保护   538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520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650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792篇
  2014年   1040篇
  2013年   975篇
  2012年   1388篇
  2011年   1375篇
  2010年   1322篇
  2009年   1413篇
  2008年   1510篇
  2007年   1287篇
  2006年   1250篇
  2005年   1400篇
  2004年   968篇
  2003年   937篇
  2002年   641篇
  2001年   620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gNO_3对花生离体培养芽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花生未成熟幼叶、子叶节、上胚轴和下胚轴等作外植体,以离体培养添加AgNO3 的分化培养基诱导产生不定芽。结果表明,使用AgNO3 4~8m g/L对细胞再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形态发生反应比率,特别是上胚轴对AgNO3 作用反应极为明显,产芽率达到100% 。但AgNO3 对花生芽再生的促进作用具有器官特异性,不同外植体源对AgNO3 反应存在较大差异。黑暗培养有利于芽的分化和形成。  相似文献   
992.
透气隔水埋体对土壤水分入渗与溶质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促进水分入渗与溶质运移功效,开展了不同容重(1.40,1.45,1.50,1.60 g/cm~3)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的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容重的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对土壤水分入渗与溶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能够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推动湿润锋运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容重增加,湿润锋推进速度与土壤入渗率均增加。600 min时,土壤累积入渗量相对增加7.42%~29.17%,湿润锋深度达到27 cm,入渗时间相对减少26.97%~64.27%。相比于对照组,不同容重的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均能降低溶质向深层土壤迁移数量。Philip模型和代数模型均能描述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且Philip模型中吸渗率S和代数模型中综合形状系数α均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内外容重比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能够通过改变上层土壤吸力分布提高水分入渗能力与溶质传输效率,实现对城市雨水径流调控和净化。  相似文献   
993.
AM真菌对桑树根围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玖军  邢丹  毛明明  王岩 《土壤学报》2020,57(3):773-782
为揭示丛枝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植桑土壤的影响及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摩西管柄囊霉 (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根内根生囊霉 (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及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 接种Ri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百分比,并提高平均质量直径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和几何平均直径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GMD)、显著降低团聚体破坏率 (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 PAD)。⑵ 接种Fm和Ri均显著增加微团聚体SOC含量,接种Fm显著降低大团聚体总GRSP含量,而接种Ri却显著增加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总GRSP含量及易提取GRSP含量。⑶ 接种AM真菌对整体SOC的效应为负,土壤总GRSP对SOC占比在25.5%~76.5%之间,土壤易提取GRSP对SOC占比在4.87%~5.93%之间,且Ri的接种效应高于Fm。⑷ 总GRSP、易提取GRSP和SOC对团聚体组成表现均为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易提取GRSP是主要驱动因子,而总GRSP是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AM真菌作用下桑树根围土壤团聚体得以改善并趋于稳定,Ri的接种效应明显大于Fm;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主要依赖易提取GRSP,而其稳定性主要受总GRSP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供钾和释钾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茶园土壤施肥、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四川省雅安市草坝镇茶园农业生态区植茶年限分别为5 a、10 a、15 a和30 a的原状土 (0—15和15—30 cm),利用湿筛法分离出粒径> 2 mm、0.25~2 mm、0.053~0.25 mm和 < 0.053 mm的土壤样品,分析其稳定性、各粒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并采用四苯硼钠 (NaTPB) 浸提法探讨了其有效钾释放特征。   【结果】   各植茶年限土壤均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为主,质量占比为75.87%~95.75%,但随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显著减少 (P < 0.05),且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 均明显减小。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中同一粒级团聚体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高于5 a和10 a茶园。5 a和10 a茶园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中速效钾含量分布较为均匀,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大粒级团聚体的增加而增高。土壤缓效钾在各年限茶园均表现为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高于其他团聚体组分。各茶龄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在102.3~236.5 mg/kg,且呈现前期快、后期较稳定的趋势,释放过程均以扩散模型拟合程度最好。进一步比较表明,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明显高于植茶5 a和10 a时的土壤。   【结论】   茶园土壤中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的比例最高,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比例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特别是15—3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减少促进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释放,因而,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5 a和10 a的茶园高,但是会耗竭土壤钾库,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95.
选择4种常用进口树种实木地板坯料和1种国产树种实木地板坯料,利用木材常规干燥试验机进行兼顾杀虫(D工艺)、灭菌(S工艺)的热湿平衡处理,检测分析其终含水率、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残余应力、可见缺陷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地板坯料的质量在不同树种、同一批次内均存有差异。本研究中制定的D工艺(65℃/相对湿度73.8%~89.5%)、S工艺(75℃/相对湿度76.7%~91.2%)两个等级,可满足地板坯料杀虫、灭菌的加热技术要求,同时可降低地板坯料内和坯料间的最大含水率偏差,提高含水率均匀度,降低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降低残余应力值,且对可见缺陷的影响不明显。热湿平衡处理坯料的质量符合LY/T 2058—2022《实木地板坯料》或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中二级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系统(AnpeNPV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在柞蚕蛹体内分泌表达柞蚕溶菌酶(ApLz),并建立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选用柞蚕30 kD蛋白信号肽构建分泌型转移表达载体pApBacDual-N1/L21Ap30kDSP,将Aplz基因克隆至该载体中,重组DNA转化感受态细胞DH10B/AnpeBacΔcc,通过抗生素抗性及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AnpeBacΔcc/phAplz,并经PCR检测确认。重组杆粒DNA转染Tn-Hi5细胞后得到具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Anpe-NPVΔcc/phAplz。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6~7 d后收集柞蚕蛹血淋巴,利用His-tag Purification Resin和StrepTrap HP亲和层析柱对重组ApLz进行两步分离纯化。重组ApLz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质N端测序分析以及抗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ApLz可以通过AnpeNPV表达载体系统在柞蚕蛹中得到分泌表达,经过两步层析分离得到的重组...  相似文献   
997.
红壤性水稻土面临土壤结构退化、土壤养分失衡和酸化等土壤质量问题,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植烟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相关及冗余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了烟-稻复种连作(YDLZ)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YDLZ后的红壤性水稻土>5 mm团聚体含量、土壤团聚体重量平均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降低,<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分形维数(D)则显著升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且以YDLZ 5~10年(YDLZ5~10)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影响最大。相关及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是引起团聚体分布的关键指标;>5 mm和<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是引起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关键指标。烟-稻复种连作引起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变化,主要导致>5 mm团聚体含量的减少,<0.2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从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针对YDLZ的红壤性水稻土结构培育和土壤质量保育,需关注土壤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8.
作物轮作种植在中国应用历史悠久,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栽培目的的轮作模式研究一直处于探索中。笔者以轮作在土壤生态学方面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着手,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多种轮作模式下土壤线虫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研究,讨论轮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对两者的影响以及在团聚体中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的关系。从宏观及微观空间尺度下分析两者在土壤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相互作用,根据其互作效应探究微生物、线虫对土壤环境的指示作用,以此来达到合理轮作、培肥土壤、作物可持续稳产高产的目的,使得农田土壤状况向着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9.
薰衣草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薰衣草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种类与水平等因素对其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筛选了薰衣草试管苗过渡移栽的适宜基质等。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启动培养以MS+BA1.0~2.0mg/L+蔗糖30g/L+琼脂6.5g/L为宜;继代增殖以MS+BA1.0~2.0mg/L+IBA0.25mg/L+GA1.0mg/L+蔗糖30g/L+琼脂6.5g/L为宜;不定根分化以White+IBA0.4mg/L+蔗糖20g/L+琼脂6.5g/L或White+NAA0.8mg/L+蔗糖20g/L+琼脂6.5 g/L为宜。  相似文献   
1000.
观赏蕨类植物组培快繁及其移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蕨类新萌发的侧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比例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进行诱导分化、增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MS+BA 1.0mg/L+NAA 0.3mg/L增殖效果好;以1/2MS+IBA 0.4mg/L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在炼苗移栽试验中,以穴盘为容器、蛭石为基质,移栽成活率高达94.5%;以草炭∶珍珠岩=1∶1为基质,移栽后期植株长势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