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52.
Facing current climate challenges and drastically reduced chemical options for plant protection, the exploitation of RNA interference (RNAi) as a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tool has unveiled possible new solutions to the global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losses caused by pests and other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While the use of RNAi as a tool in agriculture is still limited to a few transgenic crops, and only adopted in restricted parts of the world, scientists and industry are already seeking innovations in leveraging and exploiting the potential of RNAi in the form of RNA‐based biocontrol compounds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s. Here, we highlight the expand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ipeline, commercial landscape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the pursuit of RNA‐based biocontrol compounds with improved environmental profiles. The commitments of well‐established agrochemical companies to invest in research endeavours and the role of start‐up companies are crucial for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these compounds. Additionally, the availability of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to tackle regulatory ambiguities surrounding RNA‐based biocontrol compounds will help to facilitate the entire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Finally, communication to create awareness and public acceptance will be key to the deployment of these compounds. © 201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53.
付师一  梁海军  樊晶  张晶 《中国饲料》2022,1(3):126-128
随着进口转基因玉米在饲料加工生产中的用量越来越大,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控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使用转基因玉米加工生产饲料在厂房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等关键点提出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控制的管理措施,以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潜在危险,达到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  相似文献   
54.
林木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林业生产的新突破,然而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这就是生物安全所关注的问题。目前对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安全问题研究比较深入,而林木转基因树种的安全性评价还处在初级阶段。就转基因技术在林木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关的安全性评价原则办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农业转基因植物安全的法律监管涵盖研究与试验、生产与加工、经营与销售、进口与出口等方面。作物品种审定是农业转基因植物应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监管手段,属于一种行政许可。对农业转基因植物的法律保护主要包括遗传资源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培育方法专利保护,农业转基因植物中的基因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56.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传染病防治、生物入侵等生物安全相关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实验人员免受病原感染和防止病原泄露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依据生物质的致病性、毒性大小、感染源范围、传染性、传输性、稳定性、诱导过敏性等危害程度的不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等级共计分为4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被称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开展高致病性、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研究,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病诊断、监测及防治技术研发,潜在烈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的储备性先期研究,以及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等,其中的移动式高等级(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还可用于应对突发生物安全威胁事件;此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美欧等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军事研究等方面,包括“大健康”计划、生物两用技术的研究以及烈性传染病实验室应急救治专业技能培训等,发挥了战略作用。在当今传染病传入风险高发及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作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以及科学研究支撑的基础设施和重要平台,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我国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生物安全管理、设施装备研发等方面都亟待加强。本文简略介绍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就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领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策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7.
豚草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入侵杂草,从原产地引入专一性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豚草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豚草天敌的筛选和利用备受瞩目。本文着重评价了目前应用和研究比较广泛的3种天敌昆虫的安全性,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并对其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利用天敌昆虫进行豚草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基于HPAIV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生物风险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PAIV)的实验活动必须在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开展,对HPAIV开展生物风险分析,是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前提。结合相关标准和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工作实际,建立了针对HPAIV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9.
为加强隔离场管理,应对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动物健康安全,依据国家进境动物隔离场工作流程,在隔离场引进HACCP体系部分内容,并确定了六个关键控制点,明确了监控对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项目安全防疫综合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餐饮行业发展迅速,产生大量餐厨废弃物(food waste,FW),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并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FW的资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饲料化技术可实现资源价值再生,符合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具有经济可行性。FW营养丰富,含有:14.93%~94.20%干物质(DM)、13.53%~42.90%粗蛋白质(CP)、3.89%~31.57%粗脂肪(EE)、0.24%~16.50%灰分(Ash)、2.07%~30.70%粗纤维(CF)、6.72%~38.90%中性洗涤纤维(NDF)、5.29%~25.20%酸性洗涤纤维(ADF)。FW安全性包括物理安全性、生物安全性及化学安全性。FW物理安全性在收集和预处理过程中可以得到保证。FW生物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未经处理的FW容易滋生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未煮熟的FW饲喂动物可引起口蹄疫、猪瘟及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等疾病的发生。FW化学安全性主要是要求其毒素、农药、重金属等含量要符合卫生标准,同时要注意其中抗营养因子、亚硝酸盐、洗涤剂等的影响。总体上,FW营养价值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动物生长的需求,但其生物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其饲料化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