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太湖日本沼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太湖湖区不同水域(无锡、宜兴、苏州及湖州水域)野生日本沼虾群体进行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试验从选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17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大小为200bp~2000bp,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四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9.57%、60.68%、53.85%、57.26%,杂合度为0.2077~0.2163,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67-0.3053,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Gst值为0.1644-0.2002。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遗传变异有16.67%是由群体间遗传变异引起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群体间遗传变异对总遗传变异影响显著。遗传距离显示四个群体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苏州和宜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1481),无锡与宜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1141)。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无锡与宜兴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湖州与苏州群体随后聚在一起,再与无锡、宜兴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太湖湖区不同水域(无锡、宜兴、苏州及湖州水域)野生日本沼虾群体进行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试验从选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17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大小为200bp~2000bp,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四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9.57%、60.68%、53.85%、57.26%,杂合度为0.2077~0.2163,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67-0.3053,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Gst值为0.1644-0.2002。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遗传变异有16.67%是由群体间遗传变异引起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群体间遗传变异对总遗传变异影响显著。遗传距离显示四个群体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苏州和宜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1481),无锡与宜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1141)。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无锡与宜兴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湖州与苏州群体随后聚在一起,再与无锡、宜兴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是一类能与糖类结合的非抗体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家族,为了研究C型凝集素基因在日本沼虾组织分布、细胞定位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应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日本沼虾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3基因(MnLec3)的全长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MnLec3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分析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nLec3基因cDNA全长1 357 bp,包括125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1 02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206 bp的3′UTR,其中开放阅读框编码34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日本沼虾MnLec3基因含有保守钙结合点(Met 1-Glu17)和糖识别结构域(CRD)。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MnLec3与罗氏沼虾C型凝集素3相似度较高;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MnLec3与其他甲壳动物C型凝集素聚为一支。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体外重组蛋白rMnLec3,并将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大鼠获得抗血清,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在肝胰腺细胞核中表达。qRT-PCR结果显示,MnLec3在日本沼虾所检测组织中均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血细胞次之;与对照组相比,在嗜水气单胞菌刺激12~48 h时MnLec3表达量显著升高,48 h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nLec3蛋白表达丰度与基因表达模式基本相似,提示克隆得到的MnLec3参与日本沼虾抵御细菌入侵的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红白龙睛蝶尾、狮头、黑龙睛、红白高头珍珠鳞四个品种金鱼进行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试验从选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72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大小为300bp~2500bp,其中4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各品种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8.98%,40.29%,48.61%,30.56%,Shannon信息指数为0.1704~0.2954。遗传距离显示四个品种金鱼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狮头与红白高头珍珠鳞遗传距离最大(0.2303),红白龙睛蝶尾与黑龙睛遗传距离最小(0.0784)。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红白龙睛蝶尾和黑龙睛亲缘关系最密切,其次是狮头,最后为红白高头珍珠鳞。引物OPY17扩增获得的350bp片段为红白高头珍珠鳞的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红白高头珍珠鳞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鲤鱼主要养殖品种--建鲤为研究对象,运用AFLP技术分析比较雌雄鲤鱼之间的差异.共使用64对引物组合对雌雄个体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9对引物,电泳图谱条带丰富,多态性位点比例高,每对引物检测出的位点数从104-134个不等,平均121.9个,多态位点比例占69.0%-92.3%;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097个片段,其中264个片段(24.1%)为所有雌雄个体共有条带,其余833个(75.9%)为多态性片段;统计分析,共发现18条带在不同性别中出现的比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日本沼虾4个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六安、龙感湖、淮南和高淳等4个地理群体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各3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使用的OPP、OPX2个系列40个随机引物中,有16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断,共产生173个位点,大小在250~2 000 bp,利用PopGen 1.32进行分析,日本沼虾多态位点为75个(多态性片断的比例为43.4%),Shan-non信息指数为0.177 1~0.246 6。遗传距离显示日本沼虾群体间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高淳群体和龙感湖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大(0.171 2),六安群体和淮南群体之间最小(0.114 6)。用UPGMA对4个地理群体进行聚类分析,六安和淮南群体首先聚在一起,高淳和龙感湖群体最后。  相似文献   
17.
2种青虾运输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持水温15~17℃条件下,采用添加与未添加噬菌蛭弧菌的尼龙袋充氧法和霹加与未添加噬苗蛭弧茼的刚格增氧法运输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统计运输时间分别为4、6、8、10、12、16、20、24、28、32h的青虾存活率。结果表明.长时间运输时,采用网格增氧法运输所获得的存活率比采用尼龙袋充氧法运输的高.而且噬菌蛭弧茁溶液对运输存活率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保持水温15~17℃条件下,采用添加与未添加噬菌蛭弧菌的尼龙袋充氧法和添加与未添加噬菌蛭弧菌的网格增氧法运输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统计运输时间分别为4、6、8、10、12、16、20、24、283、2 h的青虾存活率。结果表明,长时间运输时,采用网格增氧法运输所获得的存活率比采用尼龙袋充氧法运输的高,而且噬菌蛭弧菌溶液对运输存活率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海南沼虾(♀)×日本沼虾(♂)杂交试验,获得了可育的F1代杂种,并对F1代及其双亲进行了RAPD分析。共进行6批杂交试验,4批抱卵,3批获得杂交虾,成活率分别为30%,48%,64%。形态上,F1代兼有双亲特征,但偏向父本。RAPD扩增结果显示,海南沼虾和日本沼虾的扩增带型存在显著的差异,F1杂种兼有双亲的特征带,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785 6,父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10 9,母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23 8。从分子水平确认了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种间杂交的成功,并为进一步寻找经济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中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人工育苗和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其商业价值也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中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此本研究主要从分子标记、性别调控、抗病育种和家系选育4个方面对中华绒螯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中华绒螯蟹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