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基于MIV-BP型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趋势,提出促进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措施与建议。[方法]采用贵州省近10a的数据,建立BP型网络模型计算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地下水供水比例、工业用水率、水资源利用率、人均粮食产量以及产水模数是水资源安全的阻碍因素。其中产水模数的影响程度呈现波动中逐年递减趋势,其余4个阻碍因素影响程度均显示逐年增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比、单位GDP需水量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共同构成了水资源安全的驱动因素。从时间顺序来看,单位GDP需水量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影响趋于稳定,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比因子对水资源安全影响越来越显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的影响逐年减弱,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的影响情况波动比较大。[结论]模型计算表明,MIV-BP模型在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共和盆地不同林龄(5、9、25 a)乌柳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δ18O值,分析它们是否随林龄变化而选择性地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并通过测定不同林龄乌柳叶片的δ13C值,分析比较它们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5 a乌柳主要利用源自降雨的10~50 cm深处的浅层土壤水分,9 a乌柳主要利用降雨补充的20 cm和地下水补充的30~50、150 cm深处的土壤水分,25 a乌柳主要利用降雨补充的10~20cm和地下水补充的50 cm深处的土壤水分。3个林龄乌柳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5 a乌柳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9 a和25 a乌柳,9 a和25 a乌柳水分利用效率类似。水分利用策略的分析结果表明:9~25 a乌柳处于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13.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的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间锦鸡儿是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沙地的主要造林灌木树种之一。文中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共和盆地不同林龄(5a,9a,25a)中间锦鸡儿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10,20,30,50,100,150,200cm)水分的δD值、δ18O值,分析它们是否随林龄变化而选择性地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并通过测定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叶片的δ13C值,分析比较它们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5a,9a和25a中间锦鸡儿均主要利用源自降雨的土壤浅层10-50cm的水分。3个林龄中间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5a中间锦鸡儿明显高于9a和25a中间锦鸡儿,9a和25a中间锦鸡儿水分利用效率类似。水分利用策略的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在发育低龄期,采取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来应对干旱胁迫。25a中间锦鸡儿未发生明显退化。  相似文献   
14.
一、菌核病 1、病斑:菌核病侵染部位为茎基、茎秆、花盘三部分,分别称为根腐型、茎腐型和烂盘型.根腐型多发生在苗期,为害苗茎基部和根部,绕茎形成病斑,病斑干燥后茎部收缩,整株呈立枯状枯死,也称立枯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镜检、培养、琼扩试验、生化鉴定及动物回归等试验,从临床表现为神经症状、眼观主要病变为肝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灶为主要特征的病鹅体内分离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其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为部分肝小叶内含有一个或多个凝固性坏死灶;大脑皮层血管周围有多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明显"血管套"现象,呈化脓性脑炎变化.通过电镜观察、SPF鸡胚接种和血凝抑制试验等排除了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为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扁杏、中国沙棘和黑果腺肋花楸是辽西地区的主要造林灌木树种。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3种灌木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分析它们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结合3种灌木的叶性状研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3个造林灌木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lt;0.05),其中,中国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扁杏次之,黑果腺肋花楸最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位重量叶氮浓度(Nmas )、比叶面积(SLA)和全碳含量呈正相关,与单位面积叶氮浓度(Narea)和C/N呈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性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生理策略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生产瘫痪又叫乳热症,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因缺钙而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此病主要发生于3~6产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发于顺产后的头3天内,少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数小时.……  相似文献   
18.
太湖地区冬小麦季土壤氨挥发与一氧化氮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和静态箱法同步研究了太湖地区冬小麦季田间小区试验中不同施氮处理的氨挥发与一氧化氮(NO)排放的规律。结果表明,麦季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 7~10d,以基肥期挥发量最大,为NH3-N 0.49~9.36 kg/hm2,占整个麦季观测期间挥发量的60.4%~74.7 %;NO的排放则主要发生在施用基肥后的30d 内,量虽小但持续时间较长,排放速率为NO-N 0.009~0.304 mg/(m2.h),该时期总损失量为NO-N 0.68~1.23 kg/hm2,约占整个麦季观测期排放量的 93%。氨挥发和 NO 排放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麦季观测期的氨挥发总损失量为NH3-N 7.6~12.6 kg/hm2,损失率4.62%~5.26%;NO排放总量为NO-N 0.73~1.3 kg/hm2,损失率0.27%~0.41%。研究结果对综合评价太湖地区麦季氮肥的气态损失及其环境效应、指导合理施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测定辽西地区不同林龄(5,11,17a)大扁杏枝条木质部水分、土壤水、降雨的雨水和井水的δ18 O值,结合其根系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的水分来源;测定叶片δ13C值,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扁杏人工林利用土壤水的深度不同,5年和11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30cm深度的土壤水,与其吸水根(d≤1mm)分布的土层深度一致,二者输导根分布在20—50cm土层深度;17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20cm和50—70cm深度的土壤水,其吸收根分布在0—30cm土层深度,输导根分布在10—70cm土层深度;δ18 O值表明,3个林龄大扁杏人工林利用的土壤水均来自降雨的雨水和地下水;5年生大扁杏林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4.1‰,显著高于11年生和17年生大扁杏林(P0.05)。大扁杏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其根系分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辽西地区的半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张家口坝上张北县、沽源县的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量模型计算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林分的生物量,利用碳储率算出含碳量,进而得出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生产力和固碳量。结果表明:1)插条小黑杨地上部分生产力为1 425.73 kg·hm-2·a-1,其干、枝、叶的生产力分别为1 094.91、242.76 kg·hm-2·a-1和88.06 kg·hm-2·a-1;断根小黑杨地上部分生产力为1 048.86 kg·hm-2·a-1,其干、枝、叶的生产力分别为813.75、167.98 kg·hm-2·a-1和67.13 kg·hm-2·a-1;埋桩小黑杨地上部分生产力为780.23 kg·hm-2·a-1,其干、枝、叶的生产力分别为618.62、106.75 kg·hm-2·a-1和54.86 kg·hm-2·a-1。2)插条小黑杨干、枝、叶的固碳量分别为528.84、119.68 kg·hm-2 ·a-1和42.18 kg·hm-2·a-1,地上部分总固碳量为690.71 kg·hm-2·a-1。断根小黑杨干枝叶的固碳量分别为393.04、82.81 kg·hm-2·a-1和32.16 kg·hm-2·a-1,地上部分总固碳量为508.01 kg·hm-2·a-1。埋桩小黑杨干枝叶的固碳量分别为298.79、52.63 kg·hm-2·a-1和26.28 kg·hm-2·a-1,地上部分总固碳量为377.70 kg·hm-2·a-1。3)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地上部分年平均每株生产力和年平均每株固碳量都表现为: 断根小黑杨>埋桩小黑杨>插条小黑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