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夏洛莱羊是原产自法国的肉用种羊,一年一产,繁殖率为180%左右。但其饲养成本高,规模化羊场为尽量减少种公羊的存栏,可以应用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质种公羊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2.
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及添加剂残留等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考察生物受到有毒有害物的刺激或干扰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获得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投影,适用于对多种微量毒物的鉴别监测。同时,代谢组学技术可反映出毒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毒物代谢过程和毒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因此,以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代谢组学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和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的关键技术,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检测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毒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作者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对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仔兔黄尿病是指仔兔吃了母兔品质不良的乳汁所致的急性中毒性胃肠炎.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2007年3月,某兔场兔分A、B、C三个组饲养,其中A组,12日龄以下(睡眠期)仔兔存栏668只,相继有31窝293只仔兔患黄尿病.发病率达43.86%。经笔者与其他班组对比分析,查明了病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有害生物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极大,森林生态系统对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详细的分析,研究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调节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对动物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国家对饲用抗菌促生长剂禁令的颁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文章综合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对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进行了反思,结果发现:(1)某些饲用抗菌促生长剂(如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泰乐菌素和链阳性菌素类促生长剂维吉尼亚霉素等)对人类健康的耐药性风险似乎被人为夸大,系统的风险评估结论认为,养殖动物中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的使用对人类弯曲杆菌耐药性的风险是可以忽略的,维吉尼亚霉素促生长剂的应用也几乎不会对人类肠球菌耐药性造成很大的风险;(2)“病原菌耐药性从农场到餐桌转移”的命题似乎缺乏科学证据,目前虽然有证据显示动物体耐药菌会直接传播给那些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但动物体耐药菌通过食物链环节传播给人的证据尚不充分;(3)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并没有改变耐药模式,特别是禁用糖肽类阿伏帕星、氟喹诺酮类恩诺沙星和四环素类金霉素等促生长剂后,动物体和人体耐药菌数量仍然有增无减、持续上升,其原因可能归咎于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较强的传播特性和氟喹诺酮类耐药弯曲杆菌较强的适应性,而四环素类治疗用药的增加也必然增加肠道细菌的耐药性;(4)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养殖业带了一定的损失,比如,使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升高,使养殖动物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使养殖原料和场地相应增加等;(5)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公共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影响动物体肠道菌群发酵从而增加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几率从而增加了人体食源性病原菌的发病率。总而言之,决策的制定需要权衡利弊、因地因时制宜,综合考虑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耐药性风险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动物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健康的影响。结合中国动物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全球动物性产品需要程度,需要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寻找耐药性控制新措施;开展系统的风险评估,有的放矢地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避免药物滥用,促进合理用药以延缓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6.
声频控制发生器对棉花生长影响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物理农业科学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植物经络系统新理论为基础,精确测定出植物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根据植物生物声学特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处理,使植物匹配吸收,发生谐振,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和转化,从而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目的为做好科学施肥工作,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示范,验证棉白金叶面肥在团场棉花上的增产效果,筛选出适合我区大面积应用的叶面肥。二、试验样品供试药剂:棉白金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对照药剂:清水。供试作物:棉花新陆早33号。  相似文献   
18.
吴芹  王玉莲  袁宗辉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1):3340-3350
抗菌药通过直接用药或用作饲料添加剂投入养殖业中,用于治疗或预防动物疾病。养殖业不当使用抗菌药,不可避免地造成抗菌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过量。微生物学法是最早用于抗菌药残留检测的方法,较其他检测方法而言,微生物学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高通量,广泛应用于牛奶、畜禽组织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为后期的化学分析确证法节约大量成本。文章主要综述了微生物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微生物学法在牛奶、可食性畜禽组织、鸡蛋、水产品、蜂蜜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残留检测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研制新微生物学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并对未来的微生物学法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在干旱胁迫前1 d处理金香水梨幼苗,研究干旱胁迫下PP333对其保护效果。结果表明:PP333预处理有效地降低了干旱胁迫下梨叶片的MDA、CAT含量及POD活性的增加程度,并能有效延缓SOD活性的降低。表明PP333预处理可有效减轻干旱对梨引起的自由基伤害,提高梨抗旱能力,以100 mg/L处理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科云NPV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对天敌的安全性,2007年用科云600亿PIB/克HaNPV水分散粒剂在棉花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为我区棉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