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7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采用12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日本沼虾太湖、鄱阳湖两个野生群体及其双列杂交的F1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所用引物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7.6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48个,大小在112~427 bp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93 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913 4。2个亲本及4个子代组合的两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在0.020 5~0.042 7之间,基因流(Nm)数值在5.607 5~11.957 0之间,表明日本沼虾组合间分化不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P(太湖♀?鄱阳湖)组合与PT(鄱阳湖♀?太湖)组合,TT(太湖♀?太湖)组合与TH(太湖亲本)组合,PP(鄱阳湖亲本)组合与PY(鄱阳湖♀?鄱阳湖)组合分别先聚在一起,之后是TP,PT,TT,TH组合聚在一起,最后再与PP,PY组合聚合在一起。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组合的观测杂合度有明显提高;杂交组合与其它组合分化不明显;杂交子代与母本的遗传结构更相似。本试验通过杂交来分析亲本及子代各个组合之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日本沼虾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日本沼虾13对中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1个群体中共有118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且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小于0.658,显示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瓦埠湖、焦岗湖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高塘湖群体相对较低;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群体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呈现出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趋势,说明群体即将或曾经经历瓶颈效应;群体间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1 6),且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可视作一个单元,这为日本沼虾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研究亮点:日本沼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本研究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现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低,且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提出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可视为一个单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23.
通过RACE技术、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原位杂交和17β-雌二醇注射来探究17β-HSD11基因在三角帆蚌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合成中的表达特性和作用。结果显示:17β-HSD11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34 bp, 其中,5'' UTR 40 bp,开放阅读框(ORF)923 bp,3'' UTR 171 bp,编码307个氨基酸。17β-HSD11基因在肝胰腺、性腺中表达量较高,且卵巢极显著高于精巢。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雌性三角帆蚌卵母细胞、滤泡膜和卵膜上均存在杂交信号。注射不同质量浓度17β-雌二醇之后发现17β-HSD11基因在雌雄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被抑制,其中:低质量浓度注射后,17β-HSD11基因的表达量在卵巢中下降33.38%,在精巢中下降37.74%;而高质量浓度注射后,17β-HSD11基因的表达量在卵巢中下降57.78%,在精巢中下降61.31%。由此推测17β-HSD11可能与三角帆蚌性腺发育和雌激素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24.
草鱼野生与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究经过2个选育世代后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4个野生草鱼群体(邗江、九江、石首、吴江)和2个选育群体(F1和F2)进行了微卫星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6个草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个选育群体除了平均等位基因数外,其他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4个野生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检测显示,在12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62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62个群体—位点组合中只有11个组合其近交系数值为负值,其余的51个组合的Fis均为正值。6个草鱼群体AMOVA分析结果显示,3.7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96.2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整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值为0.038。进一步分析各个群体间Fst,只有石首群体与F1、F2群体之间的Fst大于0.05,处于中等分化,其余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且F2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Fst比F1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Fst大。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大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基于Dn建立的UPGMA系统发育树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即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研究表明,经过2个世代选育后,相比4个野生群体,2个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虽有部分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2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已发生变化,但其遗传分化程度尚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出更加完善有效的选育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5.
草鱼幼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草鱼幼鱼阶段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遗传改良潜力。随机采集288尾人工繁育的4月龄草鱼幼鱼,基于12对微卫星标记,鉴定出来自16个家系(8个母本,9个父本)的273尾个体,各家系、母本和父本对应子代贡献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草鱼3个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长和肥满度)和2个肌肉成分指标(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比较发现,3个生长性状和粗蛋白含量在家系和母系半同胞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3个生长性状和2个肌肉成分指标在父系半同胞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于动物模型和限制性最大似然法,草鱼4月龄体质量、体长、肥满度、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遗传力估值分别为0.34、0.33、0.17、0.17和0.20,其中3个生长性状遗传力估值统计检验显著(P<0.05)。遗传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与体长之间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0.82, P<0.01),肥满度与体质量和2个肌肉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0.17-0.29, P<0.05)。研究表明,草鱼4月龄生长性状具有较高的选育潜力,并可通过体长选择实现对体质量的遗传改良;推测在草鱼生长改良过程中,可能会伴随肥满度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这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6.
比较了平均壳长为(59.64±2.85)mm的缢蛏在盐度为0.6%、1.4%、2.2%、3.0%条件下分别摄食6种微藻的能量收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微藻种类均显著影响缢蛏能量收支(P<0.05),盐度和微藻种类间存在显著性交瓦作用(P<0.05).占能量支出比例较大的分别为粪便能、呼吸能和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分别为24.69%~62.92%、14.41%~44.70%和-0.47%~52.68%,排泄能所占比例很小.在低盐度水平时,缢蛏对大多数微藻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缢蛏对湛江等鞭金藻和绿色巴夫藻在各盐度水平均具有较高的摄食能和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27.
采用国标方法对浙江地区的河蚬、环棱螺和圆田螺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价,以期为贝类的营养研究、饲料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环棱螺和圆田螺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较为接近,而糖类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河蚬与环棱螺和圆田螺在主要营养成分组成方面差异较大。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3种淡水经济贝类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此外,谷氨酸含量远高于其他氨基酸,环棱螺中高达115.88 mg/g,圆田螺中也高达98.68 mg/g,2种螺肉的呈味氨基酸接近,含量均达40 %以上。环棱螺和圆田螺的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53.28 mg/g 和561.67 mg/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在35 %左右,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模式(35.38%)接近。因此,3种淡水经济贝类软体部分的营养组成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ghrelin是一种在脊椎动物摄食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脑肠肽,具有明显的摄食促进作用。实验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草鱼ghrelin基因的cDNA序列和DNA序列,其中cDNA序列全长506 bp,包括90 bp的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312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以及104 bp的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开放阅读框编码的103个氨基酸的ghrelin前体肽,经剪切加工后形成含有19个氨基酸的成熟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草鱼ghrelin与硬骨鱼类ghrelin相似度最高,而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度较低,同时草鱼ghrelin成熟肽N端的"活性中心"(active core)为鲤科鱼类中常见的GTSF形式。与大多数硬骨鱼类的ghrelin基因结构相同,草鱼ghrelin基因也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检测到ghrelin mRNA大量分布于草鱼的前肠和脾,脑、肾、肝、肌肉、皮和鳔等组织也有ghrelin mRNA分布。草鱼脑和肠中的ghrelin表达水平在摄食后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步升高,最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ghrelin作为摄食启动信号对草鱼的摄食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5种不同氮、磷浓度(3个氮磷比)对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生长和藻体氮、磷含量的影响;并以这些不同氮、磷含量的小球藻在11、17和23℃3种温度条件下投喂透明溞(Daphnia hyalina),研究温度和不同条件培养的小球藻对透明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氮磷原子比(正常BG-11培养基,N∶P=76.77∶1;氮磷比为正常培养基的1/5和5倍的培养基)中,氮磷比为正常培养基1/5的小球藻生长最好,且其藻体氮磷比明显低于其它组;氮磷比为正常培养基5倍的小球藻生长速度低于正常培养基组,但其藻体的氮磷比略高于正常培养基组。用这些藻类投喂透明溞,结果表明,在各种培养温度下,投喂低N∶P组小球藻的透明溞净生殖率(R0)和平均世代周期(T)总体表现为最高(范围分别为36.14~120.83和24.61~35.56 d),投喂中N∶P组小球藻者次之(范围分别为16.29~59.39和20.52~33.59 d),投喂高N∶P组小球藻者最低(范围分别为13.02~38.99和18.99~33.51 d);然而,透明溞的内禀增长率(rm)则表现为投喂高氮且高N∶P组小球藻者最高(范围为0....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PRL(prolactin)基因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关联性,通过测序法从10尾草鱼的PRL基因中筛选到6个突变率高于30%的变异位点,包括5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和1个插入型突变(–/CACTCACTA),分别命名为2551GA、2639GC、3247AG、5197TG、5897GA和3391–+。利用AS-PCR(allele-specific PCR)和基因分型技术对192尾4月龄草鱼的PRL基因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基于一般线性模型对变异位点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2639GC、3391–+和5197TG对体长和体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2639GC对肌肉粗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单个位点基因型比较发现,3391–+的突变型(–+和++)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个体(P0.05);2639GC的GC及5197TG的突变型(TG和GG)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分别显著低于2639GC的GG和5197TG的TT野生型(P0.05);2639GC突变型(CC)个体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639GC其他基因型(GG和GC)个体(P0.05)。两位点组合比较发现,含3391–+突变型(–+和++)的组合对应体长和体重普遍高于其他组,含2639GC的CC突变型的组合对应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普遍较高,其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草鱼PRL基因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间存在显著关联,推测相关变异位点可作为草鱼生长和肉质改良的候选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