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仿刺参体壁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H.E染色结果显示:仿刺参体壁从内向外分为4层——体腔内皮层、肌肉层、结缔组织层和表皮层。体腔内皮层由单层扁平细胞组成;肌肉层为内环外纵排列的平滑肌;结缔组织层由纤维和少量的结缔组织细胞构成;表皮层包括2~3层上皮细胞和其外很薄的角质层。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一个,呈长椭圆形或杆状,位于中央;细胞骨架主要由密斑、密体和中间丝组成。结缔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较少。细胞类型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表皮层大多为多边形细胞,角质层细胞界限不清,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和细胞器已经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技术,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的放流群体与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学比较。共用7对微卫星引物,分别对每个群体所有个体进行了扩增分析。[结果]每对引物分别扩增出了1-5个等位基因。所有引物在养殖群体中共扩增出22个等位基因,而在放流群体中扩增出了17个等位基因。所得数据经Popgene3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Nei指数,Shannon氏指数,多态位点比例等遗传学指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本研究所涉及的中间球海胆养殖群体与放流群体之间尚未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6个等位基因在养殖群体中出现,而在放流群体中缺失,1个等位基因在放流群体中出现,而在养殖群体中缺失。说明养殖群体与放流群体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遗传结构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放流群体尚未达到对中间球海胆进行种质资源保护的最初目的。该研究结果对中间球海胆养殖、增殖放流状况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学评价,为海胆养殖、增殖途径及策略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以二倍体和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细胞系(DIMF和TRMF)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重铬酸钾对细胞的氧化损伤、微核形成以及金属硫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旨在多角度探讨重铬酸钾对细胞系的毒性效应,建立适合监测其污染情况的指标。采用MTT法测定了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使用试剂盒测定了3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吉姆萨染色后观察了细胞微核的变化,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了金属硫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4 h急性毒性实验两种细胞系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5.3±1.2)μmol/L、(27.9±0.6)μmol/L,DIMF对重铬酸钾的敏感性要高于TRMF。当重铬酸钾浓度为0~30μmol/L时,二个细胞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染毒浓度升高而升高。当重铬酸钾浓度为0~20μmol/L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逐渐升高,浓度为30~40μmol/L时,其活力开始下降。两种细胞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随重铬酸钾浓度增大逐渐降低。二倍体细胞系氧化酶活性均低于三倍体。微核试验显示,重铬酸钾可引起细胞核损伤,形成微核。当重铬酸钾浓度为40μmol/L时,DIMF、TRMF微核率达到最大,分别为7.33‰和8.00‰,DIMF微核率要低于TRMF。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量很低,但经重铬酸钾胁迫后,MT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24.
中间球海胆生长分化相关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同一遗传背景、同环境下培养的1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中,分别选择大个体50只、小个体30只,分别组成大小2组海胆,两组之间壳径、壳高2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共选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2组海胆进行PCR扩增,发现43个标记在大小2组海胆间存在显著的频率差异(P0.05),其中29个位点差异极显著(P0.01)。所有存在显著频率差异的位点中,2个位点在大海胆组中缺失,4个位点在小海胆组中缺失,14个位点在大海胆组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小海胆组(P0.05),而23个位点在小海胆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大海胆组(P0.05)。这一系列谱带可能与中间球海胆生长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海胆组的平均Shannon氏指数、Nei氏杂合度2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小海胆组(P0.05),提示杂种优势可能与中间球海胆的快速生长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了我国特有珍稀鲟科鱼类达氏鳇总DNA的提取方法,并对所得的DNA样品做了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简便可行的DNA提取方法,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鱼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26.
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精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以煮沸消毒海水为基础液,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DMSO、体积分数为6%的甘油以及25 mmol/L海藻糖配制成冷冻保护液,与鲜精液按体积比以1∶1混合,在4℃下平衡15 min,于液氮面上方15、3 cm处分别停留3 min和5 min,然后浸入液氮保存。结果表明:用此方法保存的精子解冻后其存活率可达58.2%,受精率达24.7%;解冻后精子受精时,在受精海水中分别添加0、28、56、112、280 mmol/L的葡萄糖,56 mmol/L组的受精率高于其他组,受精率达26%;精子解冻后受精时,在受精海水中添加适量葡萄糖有助于提高受精率。本试验表明,冷冻过程中降温方式、冷冻保护液、平衡时间对精子的冷冻保存效果均有较大影响,各个因素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大大提高解冻后精子的存活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27.
海湾扇贝杂交后代的微卫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型贝类,行体外受精,因此杂交育种过程中存在非目标配子污染的问题。本研究筛选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海湾扇贝两个亲本及正反交两个F1子代群体各10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后代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双亲,不存在外源等位基因污染情况。卡方检验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即微卫星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其中对AIMS026扩增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双亲互补型,没有出现自交后代基因型,即杂交过程中没有自身配子的污染。该研究证实了微卫星在海湾扇贝中分离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同时验证了海湾扇贝杂交过程中一系列避免异源配子污染方法的有效性,为海湾扇贝定向杂交配子隔离的可靠性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28.
应用RACE法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中克隆出26S蛋白酶体组成19S亚复合体亚基之一的S7亚基基因(GenBank登录号:JQ922514)。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2 445 bp,其中5’UTR为70bp,3’UTR为1 070 bp,开放阅读框为1 305 bp,编码435个氨基酸;保守区具有典型的ATP结合和水解基序,氨基酸序列分别为GPPGTGKT和DEID,具有MAT和VRPGRLDR的RNA/DNA螺旋酶的特征性基序;刺参26S蛋白酶体S7亚基基因与紫海胆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5%),与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同源性较高(88%~89%),与线虫、拟南芥和酵母同源性较低(85%、77%和73%);S7亚基编码的蛋白没有信号肽,也没有跨膜结构域,为非跨膜蛋白,定位于细胞中的液态基质中。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26S蛋白酶体S7亚基基因在刺参5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肠、呼吸树、表皮、体腔细胞、纵肌中26S蛋白酶体S7基因均有明显表达,且体腔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纵肌和肠,在体壁和呼吸树中表达量较低。本研究中首次在刺参体内发现并克隆了26S蛋白酶体S7亚基基因,同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该基因的表达部位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将为研究棘皮动物蛋白质代谢途径提供新的着眼点,为刺参生理功能的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仿刺参表皮再生的机制和再生修复过程中的表皮细胞来源,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β1整合素,α6整合素,角蛋白19 (ck19) 3种表皮干细胞标记物在仿刺参正常及创伤后再生不同时间段的体壁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k19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仿刺参体壁中均呈阳性,并且随着再生的进行,阳性细胞数量和分布区域均有变化。创伤第1天阳性细胞向创伤面上缘迁移,细胞数量同对照组;第3天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下降;第5天阳性细胞数量最多;第7天阳性细胞数量有所下降;11天、13天阳性细胞的数量较第7天稍有增加;第19天阳性细胞数量同对照组,但排列很分散。β1整合素和α6整合素在正常及创伤后再生的体壁中均未见阳性信号出现。结合石蜡切片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被ck19标记的细胞是参与仿刺参体壁表皮再生的干细胞和短暂扩增细胞,仿刺参表皮再生的机制属于新建再生。  相似文献   
30.
将体质量为(5.72±0.23)g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分别饥饿0、3、6、9、12d(分别记为c、s3、s6、S9、S12)后再饱食投喂至30d,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海胆的代谢率、生长率、摄食率、食物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s3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s6、s9、S12组在恢复投喂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代谢率均维持较低水平,而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在恢复投喂初期出现高峰。这说明S6、s9、S123个试验组海胆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现象,这种补偿生长是再投喂后海胆通过降低代谢率及提高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