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4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一类经陆生植物演化,发展到可以完全在海洋环境中生活的高等被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海草植株扩繁理论及其定植效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海草植株生长扩繁的环境因素,探讨了定植间距、定植阶段、施肥处理等定植理论和技术对海草植株定植效应的影响,并对目前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就未来我国沿岸受损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规模化修复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属鳗草科、虾形草属,与大多数分布于软底质(如泥沙)的海草不同,红纤维虾形草主要在岩石底质上生长,且通常生长在风浪流较强的环境中.为了探究通过移植的方式修复衰退虾形草床的可行性,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在山东荣成马山里海域高、中、低3个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区...  相似文献   
33.
2007年春季和夏季,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春季和夏季分别设置19个(6个断面)相同的调查站位.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2.0nmile/h;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m/s.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共采集鱼卵7661粒、仔稚鱼70尾,共18种,能鉴定到种的有17种,隶属于5目12科16属,其中1种虾虎鱼类的稚鱼仅能鉴别到科的水平.优势种为斑鲦(Konosirus punctatus)、油鲟(Sphyraena pingui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春季的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6932粒鱼卵、6尾仔稚鱼和11粒鱼卵、0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4.21%、10.53%和15.79%、0%,平均密度分别为364.84粒/网、0.32尾,网和0.34粒/m3、0尾/m3;夏季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658粒鱼卵、57尾仔稚鱼和60粒鱼卵、7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4.21%、63.16%和31..58%、15.79%,平均密度分别为34.63粒/网、3尾,网和1.85粒/m3、0.22尾/m3.结果表明,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分成春夏季-夏季2种生态类型,种类更替率高达83.33%;河口南部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优势种突出,优势度较大,物种多样性水平与种间分布均匀度高于北部海域.上述规律符合该海域的水文地理学特征和硬骨鱼类的繁殖生物学规律.此外,本研究分别对春季和夏季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分布以及斑鲦、油(鱼予)、短吻红舌鳎等优势种类的鱼卵数量分布绘制了密度等值分布图.与1982-1983、1984-1985、1992-1993年同期调查结果比较发现,2007年春季和夏季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认为,在渔业捕捞压力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双重扰动下,黄河口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种群交替和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导致资源补充群体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34.
鳗草根际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鳗草(Zostera marina)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固氮功能,并分离得到对海草有潜在促生效果的功能微生物,以山东荣城天鹅湖鳗草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固氮培养基从其根际分离得到了两株具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3A和4G),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固氮基因nifH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探讨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获得了菌株典型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菌株3A为海旋菌(Thalassospira),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圆形桔黄色,可利用的碳源:D-甘露糖,D-松三糖,L-鼠李糖等,最佳培养条件:盐度2.585%,pH 8.18,温度31.49℃;菌株4G为芽孢杆菌(Bacillus),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圆形乳白色,可利用的碳源:D-纤维二糖,D-葡萄糖,D-麦芽糖,蔗糖,D-甘露醇,D-海藻糖等,最佳培养条件:盐度2.920%,pH 7.99,温度37.27℃。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二者的固氮酶活性,分别为252.21 nmol C_2H_4/(mL·h)和196.31 nmol C_2H_4/(mL·h)。研究证实两株菌株具有良好的固氮性能,可用于海草固氮肥的研制,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研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赤霉素和弱酸对鳗草(Zostera marina)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监测了鳗草种子的累积萌发率、幼苗建成率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干重、水分、呼吸速率、可溶性糖、淀粉、赤霉素、脱落酸含量和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究了2种外源处理对鳗草种子的促萌作用,分析了鳗草种子应对外源促萌的生理响应过程。结果显示,2种促萌处理均能有效促进鳗草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其中,赤霉素处理组促萌效果最优,其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建成率为对照组的1.6倍;促萌期间,2个促萌处理组种子α-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至实验结束时,赤霉素处理组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是促萌前初始值的3.3倍,亦显著高于弱酸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弱酸处理组种子淀粉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各处理组之间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种子α-淀粉酶活性、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为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关键因子。综合分析认为,外源赤霉素处理是破除鳗草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其主要通过调节种子淀粉酶活性、提高淀粉分解速率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实现破除休眠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鳗草种子快速萌发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6.
在试验水槽 (2 7m× 1 2m× 0 8m)底部中线铺设一根白色硬质塑料管 (φ =1 6mm) ,管的上侧钻有一排小孔 (φ =1 0mm) ,孔距分别为 2 5、 5 0cm ,压缩空气压力分别为 2 1 5 7、 2 7 46、 3 3 3 4、 3 9 2 3kPa。用 8种不同密度固定气泡幕对红鳍东方Fugurubiripes进行了阻拦效果的试验 ,结果表明 ,这 8种气泡幕对红鳍东方都具有较明显的阻拦作用 ,其中孔径 1 0mm、孔距 2 5cm、压缩空气压力为 2 7 46kPa时 ,气泡幕对鱼的阻拦效果最好 ,平均阻拦率为 71 0 %。  相似文献   
37.
鲫幼鱼音响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结合投饵用声音驯化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幼鱼,结果表明鲫幼鱼对400Hz正弦波连续音反应敏感。音响驯化5d后,鱼君 放声的同时迅速游向声源,在声源区密集并做回旋状游动;鱼群在36-60s时间内聚集率达90%以上,这表明摄饵前声音刺激不宜过长,30-60s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8.
鲤、草鱼在声音刺激下对八字门的行为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深水网箔、联合渔法、迷魂网以及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等定置网中八字门的设计,并结合本试验条件设计了模拟八字门,研究了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在400Hz正弦波连续音刺激下对模拟八字门的行为反应,探讨了用于捕捞鲤、草鱼定置网中八字门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在声音刺激下,鲤、草鱼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八字门,其平均进门时间分别为33.7、38.5s;在门内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31.6、37.8s;平均聚集时间分别为76.0、80.6s;进门率均为100%;八字门通过率分别为68.3%、81.6%。两种鱼的试验数据经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9.
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每隔2个月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年后的2种人工鱼礁及自然礁石上附着的大型藻类进行潜水采样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附着藻类共3门13种,其中红藻门(Rhodophyta)藻类的种类数最多(6种),褐藻门(Phaeophyta)藻类的平均生物量最大(92.724 g/m2)。人工鱼礁上附着的藻类群落渐趋成熟;夏秋季藻类种类数和生物量均高于春冬季。聚类分析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石块礁和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结构相似度(83.1%)较高,其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混凝土礁体。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藻类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对藻类群落变化的解释量达到47.6%。影响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变化的次要因子为N、P营养盐,而影响石块礁和混凝土礁体上藻类群落变化的次要因子为pH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黄渤海人工鱼礁区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量化礁区特征要素与资源养护作用关系,于2021年10—11月对黄渤海沿岸5处人工鱼礁区开展了渔业生物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礁区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并通过生物增量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值等比较了各礁区对渔业生物的影响,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及曲线拟合分析了生物增量指数与礁区特征要素间的关系。调查共采集渔业生物33科47种,各礁区的优势种存在不同,但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为多数礁区的共有优势种;各礁区生物群落组内平均相似性范围为38.85%~69.14%,不同礁区生物群落间的平均相异性达到70%以上;长礁龄区生物群落结构优于短礁龄区,其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值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分别为短礁龄区的1.3倍和1.2倍,且长礁龄区多样性指数差值高于短礁龄区;长礁龄礁区对渔业生物的养护效果亦优于短礁龄礁区,其生物增量指数最大值为13.3,是短礁龄礁区最大值的8.3倍;生物增量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差值与礁体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