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3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解中国黄淮冬麦区南部地区推广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馒头加工品质,并评选优质馒头小麦品种,对黄淮冬麦区南部4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26个品质指标和馒头加工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和馒头品质性状,除淀粉含量、面粉亮度和白度及馒头比容特性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范围较大;馒头总评分平均75.8分,达到80分以上的品种有10个,占24%;适合制作优质馒头的品种有豫农035、郑育麦029、周99133、周麦16、花培5号、周麦19、偃展4110、漯4518、豫麦34、丰舞981.馒头总评分与面粉白度和亮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灰分、直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势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相关性较小,没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2.
周麦18     
品种来源:周麦18是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04年、2005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8,国审麦2005006.  相似文献   
33.
解析小麦耐旱遗传机制,发掘耐旱基因,选育耐旱品种,是减少干旱对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威胁最为经济、高效的方式。周8425B是中国黄淮麦区重要的小麦骨干亲本,农艺性状优良,其衍生品种具有较好的耐旱特性。本研究基于68份来自于河南、山东等地的周8425B衍生品种,利用50K SNP芯片对耐旱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52个显著关联的SNP标记,分布于37个位点上,可解释7.9%~21.5%的表型变异。其中,16个位点与已报道的位点位置部分重叠或一致,其余21个为新的位点。周麦16、矮抗58、郑农21、淮麦28、周麦21、郑麦379、浏虎98和偃展4110共8份品种具有较好的耐旱性,且含有较多的优异等位基因,可应用于下一步遗传育种中。本研究对解析小麦耐旱遗传机制,选育耐旱品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根锚地力在小麦生产和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价值,以黄淮麦区24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小麦根锚地力并观察根-土复合体状态。结果表明,小麦锚地力相关性状存在较大变异,根锚地力参数受基因型和环境分别单独影响。小麦单茎锚地力、单茎根数、单根锚地力、单茎根干重的均值分别为19.77 N、12.51个、0.17 N和0.13 g,变化范围分别为16.07~24.30 N、9.50~14.8个、1.13~1.97 N和0.10~0.18 g,广义遗传力分别为46.3%、65.6%、11.5%和34.9%。单根锚地力与单茎锚地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茎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和-0.55。单茎锚地力和单根锚地力与产量等农艺性状多呈显著正相关,而单茎根数和单茎根干重与产量等农艺性状多呈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24个品种(系)分为4个亚类,其中第IV亚类综合性状优良,周麦22和周麦36为优秀代表品种。根据小麦根-土复合体状态的3种类型和锚地力参数反映的4个水平共划分出12种根系分布形态,L类型水平与垂直根系兼有,且根系发达、抗拉力强、根系活力强是最理想根分布形态。以上结果说明,可以将根锚地力作为小麦栽培及新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5.
豫麦51号是由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8425B为母本,豫麦1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它集早熟、多抗、高产、优质于一体.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多年多点品比及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种豫麦18号、豫麦21号均增产10%以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黄淮南片麦区有望替代豫麦18号.  相似文献   
36.
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7个面筋品质不同的小麦品种(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在7个亲本中,新麦18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较高,一般配合力好,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周8425B湿面筋含量最高,一般配合力较好,可以较快地提高后代湿面筋含量,但后代面筋指数较差,综合品质不易得到提高。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仅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影响,还存在非等位基因间互作。湿面筋含量的高值受显性基因控制,早代即可表达,容易选择;而面筋指数的高值却受隐性基因控制,早代不宜选择。湿面筋含量狭义遗传力相对较低,而面筋指数狭义遗传力较高,且二者间相关性不强。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具有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需要样品少等优点,可用于指导优质育种和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37.
多效唑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了不同多效唑用量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较好地降低株高,防止小麦倒伏,起到保产、稳产的作用.当多效唑使用量达到1125g/hm2水平时,周麦23号株高可从83.0cm降低到77.3cm,面粉白度均值达到75.6,蛋白质含量保持在标准的范围内,面粉白度和揉混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8.
以新麦18号(CK1)和豫麦49号(CK2)为对照,对周麦18号小麦品种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产量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麦18号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其千粒重最高,为48.8g,分别较新麦18号、豫麦49号提高21.1%、32.2%。周麦18号在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较稳定的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冠层温度,灌浆强度达1.28g/(d.千粒),还具有较强的碳、氮代谢活性以及灌浆中后期较强的根系活力,这些特性是周麦18号高产稳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39.
利用双列杂交Ⅱ试验研究了周麦16号等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周麦16号属矮秆、大穗、大粒型品种,其株高、穗长、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可以显著降低后代的株高,增加后代穗长和千粒重。其独特的短倒二节间长和较长的穗下节间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结合短的旗叶长和较宽的旗叶宽,形成了良好的冠层结构,这些特有性状使其成为黄淮麦区育种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40.
 【目的】以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为材料,通过对其籽粒硬度相关基因的鉴定,明确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的籽粒硬度基因型分布规律,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优异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PCR扩增、酶切以及DNA测序技术,对来自黄淮麦区109份小麦新品系的籽粒硬度表型、puroindo1ine基因型及其puroindo1ine b-2的不同等位变异类型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黄淮麦区材料中硬质麦比例较高,为61.5%。混合型和软质麦比例较低,分别为15.6%和22.9%,硬度指数范围较宽,为3.2—82.6。在硬质麦的puroindo1ine基因型检测中,发现有Pinb-D1b、Pinb-D1p和Pina-D1b共3种类型,其中,Pinb-D1b所占比例最高,为86.5%,Pinb-D1p和Pina-D1b分别为7.5%和6.0%。通过对puroindo1ine b-2变异检测,发现在调查的所有小麦材料中,D和A基因组上均含有Pinb-D2v1和Pinb-A2v4,其中,86份小麦品种(系)B基因组上的基因型为Pinb-B2v3,剩余的23份材料为Pinb-B2v2。通过对位于普通小麦B基因组puroindo1ine b-B2的2个基因型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发现Pinb-B2v3变异的小麦品种(系)在穗粒数、单穗粒重、旗叶长和旗叶面积上均显著高于Pinb-B2v2变异类型的小麦品种(系),同时Pinb-B2v3变异类型小麦的千粒重、小穗数、粒长、粒宽和旗叶宽等性状也略高于Pinb-B2v2变异类型的小麦。【结论】在黄淮麦区109份小麦新品系中,硬质麦比例较高,混合型和软质麦比例较低。硬质麦中,Pinb-D1b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在puroindo1ine b-2基因位点上,Pinb-B2v3变异类型小麦的产量相关性状略优于Pinb-B2v2变异类型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