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5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体鲟染色体核型及倍性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小体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i)的染色体,对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表明,小体鲟染色体组是由116±4条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40m+34sm+26st+16t±mc,NF 190±;采用德国Partec pasⅢ型流式细胞分析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小体鲟体细胞DNA含量为6.06 pg/N,与染色体分析结果比较倍性一致.综合以上两项结果可以得出,小体鲟为四倍体鲟鱼.  相似文献   
4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鲤、鲢、鳙、草鱼亲鱼消化道消化酶的种类;用比色法及滴定法分别测其消化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鲤、鲢、鳙、草鱼4种鱼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与食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蛋白酶活性依次为鲤〉鲢〉鳙〉草鱼;淀粉酶活性依次为草鱼〉鲤〉鳙〉鲢。脂肪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不明显。四种鱼消化酶的表达与消化...  相似文献   
43.
乌苏里拟鲿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体内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乌苏里拟鳞的染色体玻片标本.对100个中期分裂相记数统计,确定乌苏里拟鲿的染色体数为2n=52.由测得的核型参数和按Levan等提出的染色体划分标准得出:有12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9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5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染色体臂数(NF)为94.乌苏里拟鳞组型公式为2 n=24m+18 s m+10st.  相似文献   
44.
怀头鲶♀×鲶鱼♂远缘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原苏联鱼类学家尼科里斯基 (1 95 8)在《分门鱼类学》中阐述世界上有六须鲶类两种 ,一种是分布在黑海、里海及莱茵河以东水域的欧洲六须鲶Silurusglanis;另一种是分布在亚洲黑龙江水域的六须鲶Silurussoidatovi(现名怀头鲶 ) ,该鱼生长速度快 ,最大个体达 5 0公斤以上。当年鱼苗在人工条件下体重可达 2 5 8kg ,但其肉质相对较粗。鲶鱼Silurasasotus虽生长速度慢 ,却肉质细嫩鲜美 ,在北方被视为营养佳品 ,深受消费者青睐。为克服北方高寒地区鱼类生长周期短等自然因素 ,开发高产、优质、高效水…  相似文献   
45.
乌苏里拟鲿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6月初时体长225-468 mm的个体,绝对怀卵数2684±1029粒,卵子为橘黄色,卵径平均2 mm,在水温15~17℃时,受精卵需要约96 h以上的胚胎发育出膜。人工催产试验以LHRH-A、HCG和DOS等不同种类和剂量试验,结果混合组获得产卵率85%,受精率75%的效果。苗种培育每亩投放鱼苗3万尾,经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体长由1.21 cm增长至15.31 cm,体重由0.023 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达96.8%。对肌肉营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67.11%~82.11%;粗脂肪含量为8.90%~23.74%;灰分含量为4.95%~6.24%。  相似文献   
46.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vngodon idellus),鲢(Htpophthalmiethys molitrix),鳙(Arisichys nobilis)是我国特产经济鱼类。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养殖场由于有限群体交配和养殖,出现近交哀退和基因库萎缩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种群和  相似文献   
47.
三倍体鲶鱼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洪滨 《水产学报》1996,20(2):178-182
  相似文献   
48.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芬兰虹鳟肌肉(M)、心(H)、肝(L)、肾(K)、眼(E)等5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苹果酸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各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酯酶外,其他5种同工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表型种群遗传学研究发现,6种同工酶共记录15个基因座位,多态座位比例(P=40%)略高,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较大,表明芬兰虹鳟种群遗传多样性偏高。  相似文献   
49.
俄罗斯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洪滨 《水产学报》2006,30(3):329-334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 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早晨8:00和下午16:00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摄食则比较活跃,摄食量与仔、稚鱼相比明显增加,下午16:00仍为幼鱼摄食高峰。实验结果表明,牙鲆仔、稚、幼鱼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建立了鲶Silurus asotus的TRAP—PCR反应体系,采用24个TRAP引物组合对鲶人工选育群体进行引物适用性的研究,将获得的多态性位点用于研究鲶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有9个引物组合可产生有效位点,其中多态引物占所筛选引物总数的37.5%,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5个位点。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为75,多态位点比例为55.56%。说明TRAP标记技术适用于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作为构建鲶遗传连锁图谱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