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关键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12—2016年每年8月渤海鱼类资源量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鱼类群落进行了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根据组间差异种和组内相似种年际贡献率,筛选鱼类群落结构关键种,结果显示:(1)在29.93%~35.69%的相似性水平上,2012—2016年各年度渤海鱼类群落分组情况良好,相应MDS系数都小于0.2。(2)2012—2016年渤海鱼类组间种类组成差异都极显著(P=0.001),贡献组间80%累积差异性,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4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鳀(Engraulis japonicus)、3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黄鲫(Setipinna taty);组间差异性贡献率大于10%,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3个年度共有种仅有鳀,2个年度共有种仅有黄鲫。(3)贡献2012–2016年渤海鱼类群落组内相似性80%累积贡献率,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2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鳀、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组内相似性贡献率大于10%,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3个年度共有种有鳀,2个年度共有种有矛尾虾虎鱼和矛尾复虾虎鱼。(4)依据2012—2016年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与差异性中各鱼种累积贡献率和单贡献率的大小和出现频率,推断鳀是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首要关键种,其次为黄鲫,然后是矛尾虾虎鱼和矛尾复虾虎鱼。这4种鱼的站位平均资源量对中上层鱼类及底层鱼类站位平均资源量的比例及相关性和回归性,以及年度的优势度指数也证实上述关键种观点。综上所述,渤海鱼类群落结构首要关键种为鳀,其次为黄鲫,渤海鱼类关键种的研究可为渤海捕捞产业的调整和渔业资源的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关键种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键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变化可以引起群落结构振荡和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乃至崩溃,因此,了解生态关键种的长期变化有助于解析整个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本研究基于莱州湾1959年、1982年、1993年、2003年和2015年春季(5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关键种的长期变化。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21~46个,摄食关系范围70~296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55~0.300,种间关联度0.140~0.182,符合自然条件下群落种间摄食关系。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群落关键种如下:1959年为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黄(Lophius litulon),1982年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1993年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鳀和蓝点马鲛,2003年为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鳀和黄,2015年为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六丝矛尾虾虎鱼;关键种由经济价值较高的花鲈、小黄鱼和蓝点马鲛等演变为细纹狮子鱼、鳀和六丝矛尾虾虎鱼等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同时,关键种的栖息环境也由中上层与底层生境(蓝点马鲛、花鲈、鳀等)演变为底层单一生境(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和六丝矛尾虾虎鱼);关键种的这种更替导致食物网拓扑结构向简单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鱼类群落结构脆弱性。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黄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肌肉、内脏、鱼鳃、鳞片和背鳍等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氮稳定同位素的比值(δ~(15)N)。结果显示,内脏、鱼鳃、背鳍、鳞片与肌肉间δ~(15)N的平均值范围为10.29‰~10.72‰,无显著差异(P0.05);而耳石中的δ~(15)N值低于其他组织器官中的δ~(15)N值,其平均值为7.08‰,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耳石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的组成明显不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内脏、背鳍、鳞片、鱼鳃、耳石与肌肉中的δ~(15)N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均0.72,表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可替代肌肉研究鱼类营养等级和构建海洋食物网结构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莱州湾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进行的9个航次(月份)的底拖网采样,研究了莱州湾水域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期为口虾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口虾蛄资源密度(生物量和个体数)月间变化为8月 >7月 >9月 >10月 >5月 >11月 >6月 >4月 >3月。口虾蛄体长范围为41~171 mm,平均体长5月最低(102 mm),7月最高(118 mm);体重范围为0.30~68.00 g,平均体重5月最低(13.64g),11月最高(17.67g)。雌、雄个体肥满度均以10月最高,分别为1.49和1.56,肥满度的月间变化趋势为5-7月下降,8-10月上升,11月以后再次下降。肥满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 >0.05)。除5月雌体数量高于雄体外,其他月份雌、雄比均小于1。口虾蛄于5-7月(产卵期)主要分布在黄河口、龙口近岸等浅水区,8月开始向深水区迁移,9月至翌年3月主要分布在深水区,4月开始返回近岸水域。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口虾蛄个体数密度与海表温度相关性最高,其次是盐度、水深、浮游动物及其他渔获生物量,与底层溶解氧、浮游植物的相关性最低;口虾蛄平均个体重量在8-9月与水深分别呈极显著相关(P <0.001)和显著相关(P <0.005)关系,与其他渔获生物量在2011年7-8月及2012年4月呈显著相关(P <0.005),与其它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在各月份均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45.
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的特征,同时将相应鱼种产卵场环境因子引入到卵膜形态特征的认识中,以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鱼种卵膜形态不尽相同,浮性鱼卵和口含鱼卵卵膜较薄,沉性鱼卵和具卵膜丝鱼卵卵膜较厚;浮性鱼卵卵膜表面壁孔密度、卵膜外表面呈现的蚀刻或特殊结构以及受精孔形状类型,沉性鱼卵卵膜黏膜层表面结构、受精孔形状类型,具卵膜丝鱼卵卵膜丝数量、着生位置及受精孔形状类型,口含鱼卵受精孔区形状及周边附着丝数量等均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结构差异与鱼种系统分类地位、产卵场环境和地理分布区相关联。鱼卵卵膜表面结构可以作为区分鱼类科或属的性状,卵膜壁孔密度、表面呈现的蚀刻或奇异结构是鱼卵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受精孔结构则一般具有物种特异性。卵膜结构与厚度可反映鱼卵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而卵膜表面的许多特殊结构和装饰被认为是鱼卵应对产卵场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性策略。本研究将为黄、渤海区硬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个体发生和鱼卵形态分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6.
莱州湾鱼类群落的关键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涛  单秀娟  金显仕  陈云龙  吴强  刘文辉 《水产学报》2016,40(10):1613-1623
关键种对群落结构稳定性起着决定作用,它的筛选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年5月对莱州湾渔业底拖网数据,以摄食关系为基础构建了莱州湾鱼类群落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网,运用网络分析法计算了该关系网的13种重要性指数及Key Player Problem参数(F、DF和DR)。根据13种指数的排序结果、聚类信息和3个Key Player Problem参数,对莱州湾鱼类群落的关键种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13种重要性指数可划分为4个信息组:a(D、CC、IC、TI~1和TI~7)即基本信息组、b(D_(in)、H_(in)和K_t)即信息输入组、c(D_(out)、H_(out)和K_b)即信息输出组和d(BC和K)即信息控制组。细纹狮子鱼(D、D_(in)、BC、CC、IC、H_(in)、TI~1、TI~7、K、K_t、F、~DF和~DR)和六丝矛尾虾虎鱼(D_(out)、H_(out)和K_b)在莱州湾鱼类群落的网络分析结果中处于最高地位,密切联系着群落的其他种群,控制着群落的结构和能流,属于群落的关键种,其中细纹狮子鱼是关键捕食者,控制着群落中其他重要食物竞争者和捕食者密度,六丝矛尾虾虎鱼是关键被捕食者,通过维持捕食者的密度来限制其他被捕食者的密度。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描述了黄海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卵母细胞发育特征及其退化过程。高眼鲽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第1时相为卵原细胞,细胞体积小,细胞质少,细胞核明显;第2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附近出现卵黄核;第3时相由胞质外缘向内层逐渐产生液泡并生成卵黄颗粒,出现双层滤泡膜;第4时相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细胞核向动物极移动,放射膜增厚;第5时相细胞核溶解,卵母细胞从滤泡膜中释放出来并发生水合作用;产卵期过后,卵巢发生退化,卵黄颗粒逐渐被吞噬,放射膜溶解断裂。通过比较卵巢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组成比例,表明卵母细胞发育具有非同步性。Ⅳ、Ⅴ、Ⅵ-Ⅳ'期卵巢内卵径(长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分别为0.45~0.55 mm、0.60~0.65 mm和0.40~0.50 mm;Ⅴ'期卵巢,卵径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分别为0.50~0.55 mm和0.90~0.95 mm,水合卵母细胞与卵径较小的小生长期卵母细胞比例增大,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分批产卵型特征。  相似文献   
48.
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两年的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结果,对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有肥壮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怆鱼(Thunnus albacares)等15种大洋性鱼类,渔获物中金枪鱼类分别占重量和尾数的76.41%和76.91%,旗鱼类占11.05%和7.83%.鲨鱼类占10.80%和12.08%,其他鱼类占1.73%和3.18%。相对重要性指标(IRI)表明,延绳钓渔业以肥壮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其他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为兼捕对象。各渔获种类的渔获重量组成比例月间变化和海域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49.
准确掌握物种分布和种群动态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基础。然而,对某些种群规模小或生活史复杂的物种进行监测的难度很大。近年来,环境DNA技术快速兴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物种监测、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物量评价等领域。为了解冬季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越冬洄游过程中的分布情况,2019年12月在黄海中南部采集表、中、底3个水层水样,检测其中中国对虾的eDNA,并对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实验。结果显示,中国对虾eDNA在自然水体中呈现特殊的垂直分布规律:底层浓度高,表层浓度低,这一规律与中国对虾生活习性相关;表层沉积物会在外力作用下再悬浮,并向周围释放eDNA,对水体造成较大程度影响,本研究将采集到的表层沉积物分为3个实验组,3个实验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1624.06、3453.34和1143.24 copies/L,沉积物对水体的影响持续1周左右。  相似文献   
50.
关于小黄鱼的种群划分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存在争议。以往研究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方法主要有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和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而这些方法在细节的表述方面有各自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黄、渤海渔业资源调查中92尾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左矢耳石样品中δ13C和δ18O的值,并对每尾小黄鱼耳石δ13C和δ18O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黄、渤海秋季小黄鱼早期补充群体可划分为4个种群,即渤海黄海北部种群、黄海中部种群、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黄海南部沿岸种群。其中,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其他3个种群没有站位交叉现象。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得出渤海黄海北部种群的判别成功率为75.9%,黄海中部种群的判别成功率为80.0%,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判别成功率为81.0%,黄海南部沿岸种群判别成功率为95.5%,总体判别成功率为82.6%。首次将黄海南部种群细分为了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黄海南部沿岸种群,且2种群之间很少有站位的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