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的产生受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簇(microcystin biosynthesis gene,mcy)调控,常用PCR扩增mcy基因检测产毒微囊藻。采集江苏省5大淡水湖泊——太湖、滆湖、高宝-邵伯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的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根据叶绿素a浓度计算5个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TSI),同时应用单一和多重PCR扩增mcy基因。结果表明,太湖和滆湖处于富营养和超富营养化水平,洪泽湖和骆马湖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高宝-邵伯湖处于寡营养水平。太湖、滆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的所有水样均检出mcy基因,4个湖泊水体受到微囊藻毒素的潜在威胁,高宝-邵伯湖没有检测出mcy基因的存在,尚未受微囊藻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52.
采用♀亲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58.9g、132.8g,♂亲蟹平均规格为180g、150g两种群体繁育的蟹苗培育的1龄蟹种,其群体规格分别为128只/kg、160只/kg。在面积相同、放养密度相同、饲养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天然海水土池繁育的蟹苗培育的1龄蟹种成活率为5.1%、亩产蟹种8064只;而采用天然海水工厂化繁育的蟹苗,育种成活率为2.24%、亩产蟹种3609只;在蟹苗来源相同、饲养管理相同,培育池面积为19亩的培育池蟹种产量低于面积5亩的池塘。  相似文献   
53.
于2013—2015年对骆马湖夏季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鱼类57种,隶属于8目15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4.9%。3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等。3个监测点相比,S1点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值较高(P0.05),S2、S3的H'、J'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3个监测点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了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S2与S3的鱼类群落相似性程度较高,S1的鱼类群落结构与S2、S3差异相对较大。为保护骆马湖鱼类多样性,建议加强对水生高等植物的保护,进一步优化增殖放流结构。  相似文献   
54.
室内水生动物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模拟小水体中,开展了不同密度尼罗罗非鱼和鲢鱼抑制蓝藻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鲢鱼对水体中蓝藻绿藻过量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尼罗罗非鱼抑制消除蓝藻的效果优于鲢鱼,且尼罗罗非鱼的密度越高抑制消除蓝藻的速度越快;尼罗罗非鱼对水体中营养盐水平消除无明显贡献,但能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的pH值.  相似文献   
55.
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6年2月(冬季),对洪泽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进行了采样调查,共设置30个样点,从各采样点分别随机选取30个河蚬,记录不同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的河蚬数量,计算其年龄组成和分布频率,并统计不同壳长组的年龄分布情况,以期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形态指标和体重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壳长、壳宽、壳高、体重和年龄范围分别为1.47~40.82 mm、3.93~27.81 mm、8.46~37.40 mm、0.43~20.56 g和1~5龄,壳长、壳宽、壳高、体重和年龄的优势组分别为15~35 mm(92.6%)、12~20 mm(83.2%)、15~31 mm(88.8%)、2~10 g(79.6%)和2~3龄(76.5%);其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壳长-体重关系式为W = 1.5×10-3L 2.5795(R2= 0.90),Von Bertalanffy壳长和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 39.42 ×[1 - e- 0.33 (t + 0.6)]和Wt= 22.574 × [1-e- 0.33 (t + 0.6)]3;拐点年龄为2.73龄,对应的体重和壳长分别为6.69 g和26.28 mm。分析表明,洪泽湖有适宜河蚬生长的环境条件,且秋季为最佳捕捞季节;年龄与壳长和体重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河蚬的体长和体重来估测其年龄;其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1~2龄为快速生长期,2~3龄为稳定期,3~5龄为衰老期。建议将拐点年龄所对应的壳长26.28 mm作为洪泽湖河蚬开捕壳长。  相似文献   
56.
为揭示我国洪泽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遗传多样性现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大银鱼种质资源,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Ⅰ)序列,分析了洪泽湖40尾大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分别获得了长度为1141 bp和630 bp的Cytb和COⅠ基因序列。40条Cytb基因序列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7%、29.3%、16.7%和32.3%,检出6个变异位点,定义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75和0.00129,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469。40条COⅠ基因序列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6%、26.0%、19.2%和33.2%,检出5个变异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00和0.00207,平均碱基差异数是1.303。Cytb及COⅠ基因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且NJ系统进化树聚为一支,说明大银鱼单倍型没有出现遗传分化。Fu’s Fs中性检验结果和碱基歧点分布图均表明,洪泽湖大银鱼近期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57.
目前,"互联网+"与水产养殖业融合发展的应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养殖、信息化综合管理、电子商务服务以及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生态系统构建四个方面。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行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脱节、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议从创新投入机制、制定国家级标准和规范、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和推广宣传四个方面入手,推动水产养殖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8.
为对河蚬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实现河蚬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3月,在洪泽湖选取约666.7hm~2的水域进行河蚬增殖,在增殖区施行捕大留小、区域轮捕的捕捞策略,将增殖区划分为灰色区和白色区,用网目尺寸为12mm的划耙于2014年11月和2016年11月对灰色区域进行捕捞,2015年11月捕捞白色区域,统计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和2016年11月分别对两个区域河蚬的生物量和生物学参数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和2016年11月增殖区的河蚬产量分别达到1027.4、1222.4kg/hm~2和1274.9kg/hm~2,经济效益分别达到25.9、32.4万元和34.2万元;增殖区河蚬的生物量总体呈先增长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2016年增殖区河蚬生物量最大,为143.9g/m~2,且2015年11月白色区河蚬的生物量显著高于灰色区;捕捞河蚬的壳长和质量的最小值分别为13.97mm和1.29g,且2015年11月河蚬形态学指标和质量均为白色区大于灰色区。分析表明,该捕捞策略既能够达到休渔和保种的目的,又能够调节河蚬的资源量,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河蚬资源健康稳定发展,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捕捞策略。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江苏省骆马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科学管理保护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种质资源,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1 141 bp和630 bp的Cytb和COⅠ基因序列。64条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0个多态性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4±0.025和0.001 49±0.000 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696;64条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53±0.025和0.001 98±0.000 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247。大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35条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1个多态性位点,定义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449±0.103和0.000 92±0.000 3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045;35条太湖新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361±0.103和0.000 62±0.000 2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0.393。太湖新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的Cytb和COⅠ基因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分子系统进化树聚为一支,说明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单倍型未出现遗传分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Tajima’s D和Fu’s F_s中性检测结果为负值,且核苷酸错配分布图呈现单峰型,表明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化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为骆马湖银鱼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2014年11月在洪泽湖进行河蚬的增殖放流实验,并于放流后的第二年对其形态学指标、规格和生物量等进行监测,以评估洪泽湖自然水域河蚬的增殖放流效果。结果显示,各站点河蚬的形态学指标和规格均为2015年11月最大,马浪岗的河蚬规格较大而生物量较小;至2016年7月三个站点的河蚬规格分别达到8.09 g/ind,6.29 g/ind和5.9 g/ind,而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24.29 g/m~2、45.69 g/m~2和43.69 g/m~2。分析表明,非法捕捞、非法采砂,以及水温、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动等是影响河蚬规格和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前两者是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