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1.
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对长江泰州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共监测到鱼类48种,隶属于11目、18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2.5%,优势种有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平均值,Margalef指数R为3.999,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1.965和1.980,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分别为0.680和0.663.与同期江阴段、南京段相比,泰州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H″显著高于南京段(P<0.05),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J′和H″均与南京段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江阴段(P<0.05).泰州段夏季鱼类种类最多,春、夏季的鱼类种类组成较接近.  相似文献   
12.
太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12月对太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鲢、鳙、鲤、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7种,隶属于15科、10目。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nasus Temminck et Schlegel)、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等;鲢、鳙、鲤、鲫的0龄和1+龄鱼的数量百分比较大;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分别为:Margalef指数为4.55,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2.44和2.39,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7和0.65。  相似文献   
13.
对使用孔雀石绿降解菌M3后含孔雀石绿的池塘水体和底泥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对照组相比,M3菌液的使用使水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总细菌含量明显上升,葡萄球菌含量下降,孔雀石绿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受到削弱,放线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的数量变化与对照组无差异.与水体相比,施用M3菌液对底泥中各菌群的影响不大,底泥中各菌群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林海  周刚  李旭光  周军  张彤晴 《水利渔业》2011,32(5):100-104
比较研究了微孔和机械2种增氧养殖模式下4种沉积物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所测酶活性与养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种酶活性随水温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其中蛋白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变化呈单峰状曲线,蔗糖酶各月波动较大,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2)池塘沉积物中酶活性对不同增氧方式有明显的响应,2种增氧均可提高4...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蓝藻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在罗非鱼体内的分布及累积传递过程,2008年6~8月采集了高密度蓝藻池塘及太湖网箱内的鱼样及水样,用ELISA法对鱼样和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池塘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在0.123~0.514μg/L,MC-LR含量随着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对照组水体MC-LR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MC-LR含量。池塘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在1.194~3.615ng/g,肝脏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将池塘与网箱罗非鱼转至无微囊藻水体中暂养,跟踪检测MC-LR含量变化,池塘和网箱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均低于人体每日可耐受摄入量,而肝脏组织藻毒素MC-LR含量则分别需要经过10~20d自然生物降解后降低至安全摄入量之下。讨论了微囊藻毒素在鱼体组织分布与食物链中的累积传递。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高邮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野生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对高邮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114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14个,共定义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71±0.031和0.00172±0.00019,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30 bp,其中多态位点5个,共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47±0.041和0.00202±0.00019,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114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13个,共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09±0.078和0.00094±0.00027,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30 bp,其中多态位点2个,共定义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232±0.085和0.00038±0.00014,呈现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Tajima′s D和Fu′Fs中性检验值为负值,且歧点分布曲线呈单峰型,表明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表明,应通过多种措施加强高邮湖银鱼种质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7.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是我国特有的银鱼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近年来其资源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解太湖新银鱼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江苏省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4个太湖新银鱼野生群体共144尾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太湖新银鱼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29个变异位点,定义2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82±0.03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31±0.00021;4个群体中,高邮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d: 0.609±0.078; π: 0.00094± 0.00027),太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d: 0.343±0.107; π: 0.00075±0.00033)。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太湖新银鱼群体间遗传差异(71.53%)大于群体内遗传差异(28.47%),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统计检验表明,骆马湖群体与太湖、高邮湖和洪泽湖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进化图分析显示,25个单倍型形成2个明显的地理分支,一支由太湖群体、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组成,另一支由骆马湖群体组成。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图分析表明,太湖新银鱼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整体来看,太湖新银鱼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议将太湖、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作为整体进行管理和保护,骆马湖群体单独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长臂虾亚科9个种系统发育关系的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线粒体基因16S rDNA部分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中的相关4属8个种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对,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在分析的442个比对位点中,变异位点188个,简约信息位点125个,碱基转换与颠换值比为1.134。以鼓虾(Alpheus cylindricus)为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及ML法构建的长臂虾亚科4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支图显示:白虾属(Exopalaemon)首先与长臂虾属(Palaemon)以及小长臂虾属(Palaemonetes)聚在一起,然后与沼虾属(Macrobrachium)聚为一支;长臂虾属和小长臂虾属出现4个种混合相聚的现象;属间结点置信值以及聚集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19.
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野生群体肌肉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泊野生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检测表明,虽然日本沼虾粗蛋白含量大于秀丽白虾(P<0.05),但从氨基酸评价标准(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角度看,秀丽白虾氨基酸品质优于日本沼虾.骆马湖虾类群体粗脂肪大于太湖群体(P<0.05).不同水域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脂肪酸品质(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较低的饱和脂肪酸为标准)以骆马湖虾类群体脂肪酸品质优于太湖群体(P<0.05).矿物元素含量以日本沼虾优于秀丽白虾(P<0.05).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野生群体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可能与湖泊饵料生物或种质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彤晴 《水产学报》2007,31(5):699-703
孔雀石绿(MG)为三苯甲烷类工业染料,因为其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水霉病、烂鳃病以及寄生虫病等[1-3],一度在水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0年发现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等许多国家已禁止用于水产养殖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 2002)[4]中已将孔雀石绿列为禁用药物。但是由于孔雀石绿效高价廉,管理力度不够,替代品少等原因,使得不少渔民还在小范围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水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表明:孔雀石绿在水浴时能很快被鱼体和鱼卵吸收和代谢,短时间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