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51.
不同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特性,随机选取传统池塘(TP)、高密度循环水系统(HD-RAS)和水泥池塘(CP)养殖模式下的鲜活斑点叉尾鮰,测定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TP和HD-RAS的斑点叉尾鮰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P;CP的肝体比(2.35%±0.22%)显著高于TP和HD-RAS;与TP相比,HD-RAS和CP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更低,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更高;HD-RAS肌肉的亮度值(L*)(58.18±3.56)、红度值(a*)(6.05±1.08)最高,CP最低,分别为48.15±6.04和4.81±0.84;传统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熟肉率最低,离心损失、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最高,HD-RAS和CP之间差异不显著;HD-RAS和CP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高于TP,但3处理组间的内聚性和回复性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水泥池塘养殖模式易造成斑点叉尾鮰生长减慢,而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并且在该养殖模式下肌肉具有更高的持水力、质构特性,同时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究不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家系组的免疫性能,选取Ⅰ(G♂×G♀)、Ⅱ(S♂×S♀)、Ⅲ(T♂×T♀),Ⅳ(G♂×S♀)和V(S♂×T♀)5个家系组130日龄的鱼种300尾/家系,试验鱼体重为(8.5±1.0)g,开展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在攻毒0 h及攻毒后6、24、48 h采样。测定累积死亡率(CM)及血浆、肝脏免疫相关指标,包括血浆总蛋白(TP)、乳酸(L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显示:各家系组间黄颡鱼种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除血浆AKP之外的指标都表现出组间显著差异。攻毒48 h后,CM由高到低顺序为ⅡVⅢⅣI。攻毒24 h后血浆TP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在攻毒48 h后,家系组Ⅰ、Ⅳ保持了较高TP含量,与其他试验组差异显著。各家系组血浆LA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48 h家系组Ⅰ、Ⅳ的血浆LA显著低于其他家系组。攻毒后各家系组血浆转氨酶含量急剧上升,家系组Ⅰ、Ⅱ血浆ALT在24 h首先恢复到攻毒前水平。攻毒24 h后,肝脏中SOD水平达到顶峰,48 h家系组V肝脏中SOD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家系组。肝脏MDA水平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攻毒后6 h,家系组Ⅰ肝脏的MD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48 h家系组Ⅲ肝脏的MDA显著高于家系组Ⅰ、Ⅱ、Ⅳ。结果表明:各家系组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差别。家系组I(G♂×G♀)表现出较强的抗应激、非特异性免疫、肝脏抗氧化能力,在抗嗜水气单胞菌方面表现出抗病优势。  相似文献   
53.
斑点叉尾(鮰)又称美洲鲶、沟鲶,原产美国,具有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生长快等特点,尤其适合加工生产.2007年我国农业部渔业局针对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种质性能退化、良种系统选育未开展等问题,开展了我国斑点叉尾(鮰)良种选育工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从2007年开始进行斑点叉尾(鮰)选育工作,经过6年努力,成功培育出了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3).  相似文献   
54.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鲇,英文名为channel catfish,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叉尾鮰属(Ictalurus),原产于北美,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品种[1],产量占美国水产养殖总量的60%以上[2].2016年,美国斑点叉尾鮰养殖量约15万t,总产值为3.86亿美元[3].中国自1984年从美国引入斑点叉尾鮰后,养殖面积和总产量不断增加,2015年总产量达26.5万t[4].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国家,其他国家鮰鱼养殖很少,多以养殖其他鲇形目鱼类为主,如,越南主要养殖芒鲇(俗名巴沙,Pangasius sutchi).美国养殖鮰鱼以本国消费为主,中国是本土消费兼出口,且出口国家集中于美国.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池塘循环水槽(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Letaurus punetaus)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养殖(Traditional pond system,TPS)模式为对照,随机采集两种模式下的养殖水及斑点叉尾鮰,测定其养殖水质及基础营养成分,同时对氨基酸及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PRS模式养殖水溶解氧含量极显著高于TPS模式(P<0.01),铵态氮、悬浮物、总氮、溶解性总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TPS模式(P<0.05或P<0.01);且IPRS模式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TPS模式(P<0.01),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后者(P<0.01);两种养殖模式下氨基酸及脂肪酸种类无显著差异,但IPRS模式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及总呈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TPS模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缬氨酸,同时,总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显著高于TPS模式,以亚油酸及DHA两种物质含量尤为突出.说明,与TPS模式相比,IPRS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养殖水质,并可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并降低粗脂肪含量,养殖模式对于斑点叉尾鮰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IPRS模式可显著提高部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斑点叉尾鮰肌肉营养品质.IPRS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生态养殖模式,适合斑点叉尾鮰集约化、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粗唇鮠胚胎发育进行初步观察。[方法]收集长江南京段的野生粗唇鮠作为亲鱼进行强化培育,通过人工授精进行人工繁殖,对粗唇鮠从受精开始至仔鱼出膜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粗唇鮠受精卵呈圆球形,吸水膨胀后,卵径约为2.2~2.4mm;在27~28℃水温条件下,粗唇鮠从受精至仔鱼出膜历时2496min,胚胎发育总积温约为1123~1165h·℃。[结论]更好的了解了粗唇鮠胚胎发育的特点,并为鱼类资源保护利用等相关工作积累了基础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57.
宝石鲈驯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澳洲宝石鲈(Jade Perch)是澳大利亚负有盛名的淡水鱼,作为新引进的食用鱼,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和高度的抗病能力。它外形美观、肉质细嫩、少肌间刺,味鲜美爽口,鱼肉率达52%以上,含蛋白质18.9%以上,富含8种以上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很高营养价值。2002年4月18日我所从澳大利亚引进2~3cm宝石鲈15000尾,由于运输密度过  相似文献   
58.
黄颡鱼DNA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黄颡鱼在多种DNA分子标记中的应用研究。详细阐述黄颡鱼多个类型的DNA分子标记的原理,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黄颡鱼的DNA分子标记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黄颡鱼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9.
<正>近年来,针对我国养殖的部分斑点叉尾鮰出现种质退化、生长缓慢、病害频发等现象。经我国多家技术推广单位和重点企业联合选育,选育出斑点叉尾鮰高产新品种"江丰1号"。本文详述了其技术路线、中试情况、苗种扩繁推广模式及未来工作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60.
长江江苏段流域虾类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有着丰富的虾类资源.长江虾也以品质好、味道美而深受欢迎。但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恶化及一些其它原因.虾类资源在长江江苏段曾一度出现匮乏的趋势,近年来,随着长江禁捕工作的开展,长江虾类资源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我们于2003年7月26日~12月17日对长江江苏段的虾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