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后对IFN-γ及其关键信号分子IRF3和IRF7 m RNA转录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仔猪肺脏中无菌分离PAMs,分为对照组和PRRSV组,于PRRSV感染后的6、12、24、48和60 h收集各组PAMs及其上清液,应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质量浓度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中PRRSV、IFN-γ、IRF3和IRF7的m RNA转录情况。【结果】PRRSV组IFN-γ的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PRRSV组IFN-γm RNA转录量在24 h和48 h显著升高(P0.01)、48h后降低,IRF3(P0.05)和IRF7(P0.01)m RNA转录水平在60 h显著降低。【结论】PRRSV感染PAMs过程中对IFN-γm RNA的转录呈现先抑制再激活后抑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调控IRF3和IRF7的转录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2.
造血干细胞(HSC)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为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自噬是进化上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其中胞质成分(包括细胞器和大分子)被隔离成双膜结构并递送到内体和溶酶体,自噬的有效启动和完成对于细胞健康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干细胞失去了再生血液的能力,会促进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对于维持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调节其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就近年来自噬与造血干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53.
细菌生物被膜与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引发的感染已成为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耐药性和难治性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对抗机体的免疫清除作用,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也给人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极大关注。但是细菌生物被膜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现对近年来细菌生物被膜对抗生素耐药形成的几种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群中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应用各种诊断技术对该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前提。PRRS诊断技术包括检测病毒、检测血清抗体技术及分型诊断,涉及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免疫组化、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基因芯片技术等。每种诊断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应根据研究目的及工作条件等综合情况予以选择,文章就各种诊断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苏丹红是人工合成的亲脂性偶氮化合物,属工业染料,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主要分为Ⅰ、Ⅱ、Ⅲ、Ⅳ四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目前尚无对人类致癌的证据,但其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苏丹红在体内能够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主要包括苯胺、萘酚等,均为有毒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表明,苏丹红对机体具有致癌、致突变、致氧化损伤、皮肤过敏等毒性作用。但人们对苏丹红的代谢机理、毒性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为加深人们对苏丹红的了解,文章就苏丹红的毒性作用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云南撒坝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高致病性毒力岛(HPI)致猪源巨噬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云南撒坝猪致病性大肠杆菌HPI阳性株感染猪源巨噬细胞为切入点,从云南楚雄州某规模养殖场采集撒坝猪仔猪黄白痢的粪便,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PCR技术对HPI irp2基因进行检测,分别以HPI阳性株(HPI+)和阴性株(HPI-)感染巨噬细胞,并设立LPS+ATP组和空白对照组,于0.5和6 h收集各组细胞及其上清。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Caspase-1、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pro-IL-1β、pro-IL-18、IL-1β和IL-18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经PCR检测成功获得HPI irp2基因阳性株,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后发现HPI+组、HPI-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spase-1、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均呈上调趋势,且HPI+组高于HPI-组。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PI+组和HPI-组pro-IL-1β、pro-IL-18、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量普遍呈上调趋势,且HPI+组均高于HPI-组。结果表明,云南撒坝猪致病性大肠杆菌HPI可通过上调猪源巨噬细胞中Caspase-1、IL-1β和IL-18 mRNA的表达量促进猪源巨噬细胞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释放,诱发炎症,最终促进猪源巨噬细胞发生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57.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内毒素对肝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Ⅱ组为内毒素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分别在注射后3h、4h、8h、12h每组各迫杀6只,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的凋亡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内毒素对肝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Ⅱ组凋亡肝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Ⅰ组(P〈0.01);Ⅱ组呈上升趋势;Ⅰ组Bcl-2的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Ⅱ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在体内内毒素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和抑制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究云南部分地区反刍动物戊型肝炎病毒(HEV)血清流行病学特征,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收集的1 500只山羊和500头黄牛血清样本进行HEV抗体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按不同地区、物种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有590份(29. 50%)血清样本被检测为HEV抗体阳性。不同地区反刍动物血清HEV阳性率不同,红河地区最高,为55. 00%;丽江地区最低,为19. 48%。不同物种动物血清阳性率不同,黄牛血清HEV阳性率为44. 00%,山羊血清HEV阳性率为24. 67%。不同年龄山羊抗体阳性率不同,成年山羊组( 1岁)血清HEV抗体阳性率为32. 29%,幼年山羊组(≤1岁)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 11%,差异极显著(P 0. 01)。说明云南地区反刍动物种类、年龄和饲养地区是影响反刍动物HEV抗体阳性率的主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控家畜戊型肝炎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59.
山羊内毒素休克时山莨菪碱对肾脏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6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每1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第Ⅱ组静脉注射大肠力(O111B4)内毒素,1800U/kg,注射两次,间隔24h;第Ⅲ组处理同第Ⅱ组,但于第2次注射内毒素10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5mg/kg。分别于试验后第5和12h各组剖杀6头,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参数。结果表明:第Ⅱ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  相似文献   
60.
 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研究了大肠杆菌内毒素(ET)对山羊红细胞膜和肝粒体膜损伤的膜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及654-2(山莨菪碱)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ET处理组(ⅱ组)在1h,3h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高于对照组(iv组)(p<0.05),5h有下降趋势且持续到9h.12h开始回升并低于iv组(p<0.01,p<0.05).654-2处理组(ⅲ组),Ca2+-ATP酶活性除在9h、12h与iv组,在3h与ⅱ组差异不显着(p>0.05)外,均高于iv组和ⅱ组(p<0.01,p<0.05).在肝线粒体中,ⅱ组Ca2+-ATP酶活性在5h、12h均低于iv组和ⅱ组(p<0.05,p<0.01),ⅲ组Ca2+-ATP酶活性均高于iv组,但12h与iv组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提示,ET具有诱导膜Ca2+-ATP酶活性先激活后顿抑的效应,而654-2有明显保护膜Ca2+-ATP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