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61.
62.
采用改良涂片法和去壁低渗法对苹果属10个二倍体种的小孢子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及根尖体细胞核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孢子染色体行为大多表现正常,联会构型以17Ⅱ占绝对优势.但偶尔也发现某些二价体的提早成延迟分离,多价体的发生,异型二价体、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及微核的形成以及后期的不均等分配;在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上,以中部着终点染色体(m)和近中都着丝点染色体(sm)为主,此外还有1—2个近端都着终点(st)同源染色体,核型为2A、2B和3B型.在每一种类的核型组成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染色体杂合现象.这些结果表明了苹果染色体组的异源多倍体起源,最后讨论了基数X=17的起源类型.  相似文献   
63.
燕麦属Avena中的四个种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去壁低渗法对燕麦属Avena的四个种,进行了染色体倍性研究,並做了显微照相。结果表明Avena中的四个种A.nuda、A.magna、A.nudibrevis、A.strigosa,分别为六倍体、四倍体和二倍体。其中A.magna染色体数在国内还不曾有人认定过。目前对燕麦属的分类问题国内外仍有不同意见,但我们认为在Avena属中种的演化二倍体应是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对如何才能得到分散度高的染色体图相,也做了方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4.
无籽西瓜的果实由于没有籽,品质好,食用方便,高产抗病,耐贮运,深受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欢迎,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各地都有少数农户在种植。目前生产上栽培的无籽西瓜是三倍体西瓜。它是由四倍体西瓜作母本,二倍体西瓜作父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一代杂种。并不是完全没有种子,而是有未发育的象嫩黄瓜籽一样的小而白的种皮,吃起来有无籽的感觉,所以叫无籽西瓜。三倍体无籽西瓜为什么没有籽?这是因三倍体西瓜是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普通二倍体西瓜,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同源四倍体,然后用同源四倍体西瓜为母本与二倍体西瓜为父本杂交获得同源三倍体。由于三倍体的同源染色体有3个,在减数分裂后期配子染色体组合成分的不平衡,使染色体不能正常联合,导致同源三倍体的高度不育,即在果实内没有种子。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二、三倍体幼鱼的生长差异,定期测定了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两者体长、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养殖,黄颡鱼二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89±1.01)g,体长(7.35±0.50)cm)增长至体重(9.89±3.94)g、体长(9.71±1.42)cm,消耗饲料132.7g,饵料系数1.11;黄颡鱼三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63±0.83)g,体长(7.21±0.38)cm)增长至体重(9.61±3.20)g、体长(9.80±1.23)cm,消耗饲料135.79g,饵料系数1.18。三倍体黄颡鱼比二倍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稍高,体长增长率及体长特定生长率偏高,饵料系数略高,但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分析不同桑树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同源四倍体的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探讨桑树多倍体诱变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桑树二倍体品种与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获得的同源四倍体进行RAPD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桑树品系二倍体间及与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间的RAPD多态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农桑8号和湖桑199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诱导未产生变异;湖桑32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RAPD多态性最高,达到20.41%,桐乡青、璜桑37号、湖桑197号、国桑20号和育71-1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RAPD多态性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9.09%、6.06%、5.45%、5.17%和3.17%。不同桑树品系间可以分为2大类,其中湖桑32号和桐乡青聚为一大类。【结论】不同桑树品系二倍体经秋水仙碱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7.
<正>四川引进广东的塘10×伦109和沙二×伦109等二倍体杂交桑种,主要用于早春育苗,夏季移栽、秋末成园的栽桑技术途径。由于杂交桑叶肉较薄,鲜叶萎凋快,产叶量不及四川现行无性系桑品种,故生产上大多作为砧木品种使用,少数作为草本化密植栽培品种应用。近年来,广东和广西还选  相似文献   
68.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2):195-195
研究干旱胁迫下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萝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四倍体与二倍体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9.
糖用甜菜新品种SD21816是由德国斯特儒博种业公司用10年时间选育的,它的育种材料(母本、父本)均来源于德国STRUBE公司种质资源库。母本材料为二倍体多粒雄性不育系SD815MS、父本为二倍体多粒授粉系SD4004P.母、父本按7:1的比例配制成二倍体杂交种。  相似文献   
70.
二倍体杂种优势马铃薯育种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3,(2):96-99
马铃薯育种进程缓慢主要是由马铃薯四倍体遗传特性决定的。高度杂合的四倍体马铃薯中隐性基因表现频率低,使得很多有害的等位基因被隐藏在四倍体中,而有利等位基因很难重组到一个四倍体品种中,这是造成马铃薯杂交育种周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马铃薯无性繁殖有利于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生育期短;但储运成本高、容易退化。实生籽利用的优点是储运简便、基本不传播病虫害,且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与四倍体实生种相比,二倍体F1育种可以通过不断自交将有害基因剔除掉,从而获得优良自交系用于F1实生籽生产。随着马铃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马铃薯全基因组测序的基本完成,近几年二倍体F1实生籽育种成为了国际马铃薯研究的热点。然而,要实现二倍体实生籽生产,自交不亲和及其自交衰退是培育自交系的绊脚石。我们正在克隆自交不亲和抑制基因Sli,并且通过杂交将该基因整合到优良栽培品种中,为下一步培育出优良二倍体自交系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正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挖掘马铃薯自交衰退相关基因区域,希望能进一步了解自交衰退的遗传机理,探索一条快速克服自交衰退的分子育种路径。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建立马铃薯二倍体F1育种体系,带动马铃薯产业进入新的"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