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广西主栽花生品种钙肥施用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广西主栽花生品种对土壤钙元素含量的敏感程度,在易发生花生空秕的田块进行田间试验,对比田间与沙培的不同钙处理中不同花生品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桂花22”对土壤中钙含量需求最高,也最敏感;其次是“桂花17”,“梧油7号”、“桂花30”对土壤中钙含量需求最少;“梧油7号”和“桂花30”的沙培胚败育与正常发育钙元素临界浓度值分别是60、40mg/L,“桂花22”和“桂花17”钙元素临界值浓度大于60mg/L。同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广西旱地花生空秕粒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2.
为明确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模式的生态经济效应,探究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的高效生产机制,并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IS+IP处理)、单作甘蔗(MS处理)和单作花生(MP处理)3种栽培模式,分别于花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及甘蔗收获期对土壤温度和湿度、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该模式的生产效益,揭示其高效生产机制。IS+IP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在花生三个生育期分别比单作甘蔗和单作花生提高5.1%~93.8%和17.0%~94.7%,其中间作花生边行(IP-1)土壤保水效果优于中行(IP-2)。在IS+IP模式中,花生和甘蔗的土壤温度均分别低于单作花生和单作甘蔗,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花生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SPAD值降低,以花生成熟期IP-1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SPAD值降幅最大,与MP处理相比分别降低16.0%和16.4%。甘蔗的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SPAD值提高,在花生三个生育期增幅分别达到4.2%~18.5%和6.4%~20.0%。IS+IP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值...  相似文献   
63.
64.
桂花1026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平均主茎高55.7厘米,分枝长59厘米,有效分枝5.9条,叶片大小中等、绿色。平均单株总果数14.1个,饱果  相似文献   
65.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化广西花生产业布局、提升花生产品竞争力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花生种植面积、区域分布、栽培品种、产量、种植收益,以及花生加工企业原料来源、产品品牌建设、加工规模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调研,综合分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属于我国南方春秋两熟、油食兼用的花生产区,各地市均有种植,普遍采用轮作或套种等种植方式。根据广西花生种植集中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五大产区:桂南花生产区(南宁市和崇左市),桂中花生产区(来宾市和贵港市),桂北花生产区(桂林市),桂东花生产区(贺州市和梧州市),南部沿海花生产区(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2019年广西花生种植面积21.85万ha,总产量67.20万t,65%用于榨油、25%用于食用、10%作种用。广西花生生育期短,适应性广,种植效益高,但种植机械化水平较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农户自给自足生产为主,无机械干燥设备,花生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且不同年份或种植户间的花生品质差异明显;广西花生加工产品主要是花生油和烤果类,由于本地生产的花生收购价格高,加工企业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其他省份或从国外进口,无法有效带动广西花生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广西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
龙生型花生中的微卫星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用24份龙生型花生资源作研究材料,采用31个微卫星标记引物检测其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其中13个引物能在龙生型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研究结果表明,在龙生型花生基因组中,一对SSR引物可扩增出2条以上的DNA片段,扩增片段数最多的是Pm36,在24份龙生型花生资源中扩增出16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由这些多态性标记检测出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7,最高为0.33,最低为0.03,但能区分所有的24份资源.对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和资源鉴定上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7.
高油酸花生种质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8-153×粤油13的P1、F1、P2、F2世代和F2∶3家系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组合中,花生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28%和55.0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3.34%和32.13%;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8.8172和4.0397,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0.2475和-9.0420。亚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8.30%和79.84%;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a、db)分别为-7.3949和-6.9568,显性效应值(ha、hb)分别为1.3879和1.5438;da与db、da与hb、db与ha以及ha与hb间的互作效应分别为-4.5216、-1.7688、-1.9808和-1.1172。ol基因的多效性以及油酸、亚油酸含量和O/L比值的遗传均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的结果暗示相同的两对主基因可能同时控制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它们对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作用效应相反。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选育高油、高产且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为广西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优异种质0442/3001-18为母本、(025春/26×汕油162)F5代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多代定向选择结合系谱选育法,并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选育出花生新品种桂花33.[结果]桂花33株型直立紧凑、生长势强,耐旱、抗倒伏性强,抗叶斑病、中抗青枯病.2011~2012年品比试验发现,荚果平均产量4149.05 kg/ha,分别比对照汕油523和桂花21增产10.68%和12.31%.在2013~2014年广西花生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281.23 kg/ha,籽仁平均产量2759.10 kg/ha,分别比对照桂花21增产7.81%和7.70%;平均粗脂肪含量55.57%,蛋白质含量26.15%,饱果率84.87%,双仁果率82.82%,百果重189.5 g,百仁重74.7 g,出仁率65.05%.在广西武鸣生产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193.50 kg/ha,比当地主栽品种桂花17增产12.06%;在武宣县和北流市生产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分别为4050.50和4237.60kg/ha.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华南花生产区育成且油含量最高的花生品种.[结论]桂花33油含量高、产量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我国南方各主要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应注意在生长中后期适当进行苗情控制.  相似文献   
69.
旱地间作型花生新品种“桂花77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花77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花17×桂花21的F5代为母本、桂花2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具有早熟、丰产、耐瘠耐旱等优点,特别适合在旱地间套种栽培,2010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西各主要花生产区旱地推广种植。栽培上要注意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70.
加工专用型花生新品种88/BC2-11-1选育与高产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品种88/BC2-11-1是采用栽野杂交后代“贺粤1号×A.corren tinaF5”作母本,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92”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栽野杂交种,具有单株结荚多、荚果均匀、果型美观、蛋白质含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性强等优良性状。2000~2002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3年荚果平均产量3712.50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425.70kg/hm2,增产率为12.95%。2003~2005年在合浦、贺州、桂平进行中间试验与示范推广,3年荚果平均产量3826.80kg/hm2,比对照种平均增产12.35%,达显著水平,累计示范推广2206.78hm2。该品种的育成对加速项目区花生品种更新换代,缓解当地花生品种退化、杂乱、品质差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