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彭波  胡兴明  邓文  叶楚华  张鸿 《蚕业科学》2010,36(2):201-208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寻找与桑树发芽率和节间距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高产桑树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用10对SSR引物对172份桑树品种(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在获得的67个标记中有66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8.51%。分析供试桑品种(品系)基因组SSR标记与桑树发芽率、节间距性状的关联性发现:SSR标记mulstr4-3、mulstr6-4、mlstr6-6、ss19-1与桑树的发芽率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0.215、-0.208、0.226;SSR标记mulstr3-3、mulstr4-1、ss04-1、ss04-3、ss18-1与桑树枝条的节间距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0.424、-0.248、0.216、0.229,其中标记mulstr4-1可能与控制节间距性状的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92.
CecropinB与Xa21基因共表达提高转基因水稻白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CecropinB与Xa21这两种不同抗病途径的基因单独或共表达后的田间抗白叶枯病表现,利用农杆菌转化技术,获得了这两个基因的单独和共表达后的植株。利用PCR等分子鉴定技术,证明这两个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抗病性检测结果表明,Xa21和CecropinB均能提高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且Xa21的抗病性较CecropinB明显。Xa21和CecropinB基因共表达后的植株的抗病性比单基因的更强,说明将不同抗性机制的基因共表达,可以在育种上利用以提高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93.
水稻种子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56份水稻材料的人工老化指数和自然老化指数研究表明,水稻人工老化技术能较好地与种子的自然老化吻合,其相关系数达0.8992**的极显著水平;水稻休眠特性和耐储藏特性是受2种不同的机制影响.人工老化技术可替代自然老化而应用于水稻耐储藏种质的筛选与育种改良.  相似文献   
94.
杂交中粳80优121产量稳定性分析及高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berhat -Ru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了 1993~ 1994年安徽省中粳区域试验中的 9个品种的稳定性。 80优 12 1两稳定性参数 :( 1)回归系数 (bi)为 0 90 5 8;( 2 )离回归方差 (Sdi2 )为 -5 .0 3 16,比参照种 83 -D两稳定性参数值均小 ,因此认为 80优 12 1是一个稳定性好的杂交中粳组合。在分析 80优 12 1丰产性基础上 ,对其高产途径进行了探讨 ,综合近年来的试验结果 ,总结出 80优12 1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5.
经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恩施州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被确定为恩施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生态富民产业,并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文章对恩施州茶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这“一红一绿”两个历史名茶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品牌建设、技术创新情况等。针对恩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综合效益低;品牌影响力小,缺乏竞争力;产业融合度低,带动效应差等问题,分别从夯实产品质量、拓展茶资源利用、加大品牌推广、规范品牌与市场运营、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实现茶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恩施州茶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栽培水稻起源于我国,我国以稻米为主食有着超过3 000年的历史,水稻研究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水稻育种历程,育种手段从简单的品种比较发展为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纯系育种、杂交育种和生物育种等,期间取得了矮化育种、三系法育种、两系法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等重大突破。文章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将该历程总结为3个发展时期,分别为科学育种初期、独立发展时期和逐步领先时期,对各个时期的主要育种手段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列举了我国近现代水稻育种历程的一些关键基因,并对水稻育种新技术及今后我国水稻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