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林业   472篇
农学   395篇
基础科学   322篇
  302篇
综合类   2468篇
农作物   389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1256篇
园艺   448篇
植物保护   19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991.
【目的】研究红壤中磷素有效性衰减的关键过程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明确农学与环境学土壤有效磷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施肥和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应用Olsen(OP)、Bray-1(BP)、Mehlich-3(BP)3种农学方法和蒸馏水(HP)、CaCl2(CP)两种环境学方法,分别在1 h、3 h、12 h、24 h、3 d、6 d、9 d、15 d、30 d、60 d用新鲜土样测定土壤有效磷以及磷吸附指数(PSI)的动态变化。【结果】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变化范围为0.1-18.7 h,此前衰减速度很快,之后明显变慢。施肥量对临界期有显著影响,其中OP、BP、MP的临界期随施肥量增加呈线性延长的趋势,而HP、CP临界期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延长趋势。环境学与农学指标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存在明显的“突变点”,据此可求算出红壤磷素迁移的环境风险临界值,其中根据CP变化求算的OP、BP和MP临界值分别为49.97、91.07和30.54 mg•kg-1,根据HP变化求算的OP、BP和MP临界值分别为60.78、82.74和39.65 mg•kg-1。磷吸附指数(PSI)随施肥量的变化范围为17.92-26.29,OP的环境风险临界值对应PSI为23.46。【结论】磷素有效性在红壤中的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施肥量越高临界期越长,因此向环境迁移的风险就越大。土壤有效磷的环境学指标与农学指标存在非线性关系,据此可以确定出土壤磷素迁移的环境风险临界值。供试红壤的Olsen-P含量临界值为50-60 mg•kg-1,PSI的环境风险临界值为23.46。  相似文献   
992.
中部地区两类矮砧密植苹果园生产效率及光照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中部地区两类矮砧密植苹果园的生产效率及光照质量进行评价,为本地区矮砧密植苹果园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测定单株结构参数以及枝(梢)量、枝类组成、覆盖率等果园群体参数,研究冠层光照,调查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细长纺锤形果园每667m2枝量为5.4×104条,果园覆盖率为76%,叶面积指数为1.9,长中短枝比例1﹕1﹕8,产量3 263 kg/667m2,一级果率85%,冠层光截获率为58%,优质冠积比例为65%;改良纺锤形果园每667m2枝量为9.3×104条,果园覆盖率为77%,叶面积指数为3.3,长中短枝比例1﹕2﹕7,产量3 931 kg/667m2,一级果率85%,冠层光截获率为73%,优质冠积比例为35%。【结论】采用M26中间砧、以细长纺锤形和改良纺锤形整形的中密度栽植模式可为中部地区矮砧密植苹果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这是一座位于美国加州南部中心的房子,你却会以为自己看到了法国的乡村别墅。室内设计师露辛达·莱斯特深厚的地中海情结,在家中尽情彰显。地中海情结当露辛达·莱斯特的丈夫提出,应该将他在婚前购置的一所投资性房产作为二人的婚房时,她完全不乐意这么做。  相似文献   
994.
犬尿结石是宠物门诊常见病之一。尿中正常排出的盐类发生沉淀而形成的结石,结石刺激尿路粘膜而引起出血、炎症和阻塞,主要症状是排尿障碍,肾性腹痛及血尿,X线摄影能准确把握结石部位,及时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5.
为给人面竹在青岛引种提供理论依据,在自然条件下,对人面竹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与当地生长的石绿竹的各种抗旱性生理指标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自然持续干旱状况下,人面竹的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生物膜透性有下降趋势。与石绿竹相比,各种测定指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采用数学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测定的竹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人面竹与石绿竹抗旱性几乎相同,从生理指标层次上说明人面竹适合在青岛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96.
选用1日龄海兰褐壳蛋用雏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0.3%的花椒,试验期4周,研究花椒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雏鸡的平均日增体质量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21%、12.09%、12.06%,料重比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77%、8.13%、8.11%,以Ⅲ、Ⅳ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6.16%、7.0%、5.95%,以Ⅲ组效果最好,差异显著(P<0.05);另外,花椒对雏鸡的免疫器官也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胸腺指数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81%、9.83%、8.99%,差异显著(P>0.05);脾脏指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1.29%2、0.43%和20.34%,增长差异显著(P<0.05);法氏囊指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4.09%、31.28%和31.32%,差异显著(P<0.05);新城疫Hl抗体滴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以Ⅲ组抗体效价最高,Ⅲ组较Ⅰ组差异显著(P<0.05)。从试验中可以得出添加适量的花椒具有促进雏鸡生长,提高雏鸡免疫机能的作用,以0.2%的添加量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97.
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为了提高玉米抗倒特性,在豫北高产灌区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了等行距、宽窄行种植方式,设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郑单958的平均茎折率比浚单20低43.55%,茎秆第三节间的茎粗系数、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分别比浚单20高0.04、564.1 N/mm2,宽窄行种植的玉米茎粗系数、外皮穿刺强度比等行距种植的高0.01、59.23N/m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茎折率、空秆率和穗位系数增大,茎粗系数和穿刺强度降低。郑单958在密度为8.25万株/hm2、采用宽窄行种植时抗倒伏能力最强,而浚单20表现最好的为7.50万株/hm2的宽窄行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寻一种室内初步鉴定玉米自交系弯孢菌叶斑病抗病性的方法,比较新月弯孢菌粗毒素与纱布过滤的菌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种子生长抑制情况与田间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纱布过滤的菌液中蛋白质及多糖质量浓度高于粗毒素中两者的质量浓度,在稀释同等倍数的前提下,两者的致病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过滤的菌液对种子萌发、胚芽及胚根的生长抑制情况与田间抗病性的表现基本一致,可作为初步衡量玉米自交系弯孢菌叶斑病抗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酒石酸钾对菠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采用圆片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酒石酸钾与酒石酸钠处理的菠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以及最佳浓度、时间处理下,菠菜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 g/L酒石酸钾处理2 h可使叶圆片中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至对照的60%,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至原来的9.3倍,且在不影响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前提下,提高叶绿素含量。因此,酒石酸钾可以用来处理菠菜叶片以降低叶内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000.
葡萄霜霉病初次侵染来源和初侵染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葡萄霜霉病菌初次侵染来源及初侵染的特点,为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该病病枝条越冬情况、卵孢子越冬前后形态、病残体作为初侵染源情况,该病初发期发病场所、发病位置、发病处地形和管理情况,调查春季温室大棚内发病情况,明确该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分析初期发病与气候因子关系,明确初侵染发生的特点.[结果]该病在新疆石河子葡萄产区,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温室大棚中的病苗也可作为初次侵染的来源.采用常规观察的方法卵孢子不易发现,采用病部研磨-过筛-离心-镜检的方法较易发现.该病初侵染发生的早晚主要与5月下旬和6月上旬温湿度和6月上旬降雨量相关.[结论]该病初侵染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长势茂盛、枝条未修剪、杂草丛生、距地面较近、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应采取治早、治少、抓好早期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