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与无机硒相比,有机硒和纳米硒具有毒性小、生物活性高、抗氧化性强等优点。酿酒酵母为主的益生菌酵母可以用作烘焙、酿酒、饲料添加剂等。利用酵母和硒元素所开发的富硒酵母可作为动物的营养强化剂,具有较高的利用率,能够解决动物缺硒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因此,富硒酵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硒源,可作为替抗产品在动物生产中应用。文章综述了富硒酵母的优势、种类、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有望进一步解决动物因缺硒而引发的疾病问题。  相似文献   
2.
淮稻10号的适栽地区与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淮稻10号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2006年水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析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在年度间的变化情况,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水稻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产量表现,探讨淮稻10号的稳产性以及适宜栽种地区。[结果]结果表明,淮稻10号品种及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地点×基因互作、地点和基因型分别占33.86%、32.80%和25.53%,三者中以基因型和环境(G×E)的交互作用为最大。2006年淮稻10号在盐都、练湖、泰州、南京的产量表现突出,在白马湖、高邮、三河的产量位居中上等,其他地方表现为一般。[结论]淮稻10号在南京地区表现优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茅燕勇  时号  马涛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10-17811
从洪泽湖湿地淤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DDT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D-1。通过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将2D-1鉴定为蜡状芽抱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基础盐酵母培养基中,接种量5%,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温度33℃,pH值6.5的条件下,2D-1菌株在8d内能对总量为53.46mg/L的DDT进行95.64%的降解,对p,p’-DDT、p,p'-DDE、p,p'-DDD和o,p'-DDT的绝对降解浓度分别为5.32、22.98、6.66和16.17mg/L。结果表明,2D-1对4种异构体的适应性不同,p,p'-DDE是其最适底物,且2D-1瞻解DDT的主娶产物有6种。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去除生物质热解焦油、提高气体产物品质,该研究提出了采用生物质炭(Biochar,BC)负载镍钙催化剂催化裂解/重整生物质热解气定向转化合成气(H2+CO)的研究思路,通过对焦油转化率、合成气产率以及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揭示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气催化裂解/重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钙的添加降低了镍的晶粒尺寸,有利于碳纳米管的生成。与单一金属催化剂相比,生物质炭负载镍钙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焦油裂解/重整活性,在温度为700 ℃条件下、镍和钙负载量分别为0.02 mol和0.01 mol时,焦油转化率以及合成气产率分别为91.8%及607.6 mL/g(H2/CO=1.05),显示了优异的低温焦油裂解/重整活性,并在480 min内仍可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后,催化剂积碳量仅为3.6 mmol/g,同时无明显团聚现象发生,展现出良好的抗积碳和抗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生产丁醇等液态燃料,可以实现农林废弃生物质的高值转化。以典型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选取丁醇生物合成前体物质丁酸作为预处理剂,拟建立生物质高效解聚/酶解及丁醇合成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在180℃、50 g/L丁酸溶液中预处理0.5 h后,固体组分中的葡聚糖质量分数提高至47.25%,葡聚糖质量回收率达88.53%;在此预处理工艺下将固体组分进行酶解,当固液比和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为1∶5(g∶mL)和10 FPU/g底物时,酶解72 h的葡萄糖质量浓度达到70.8 g/L。这说明丁酸预处理可以有效破解玉米秸秆的复杂结构,进而提高纤维素酶的可及度。以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 824)为发酵菌株,探究了秸秆酶解得到的葡萄糖和预处理残余丁酸作为底物进行丁醇合成的性能。当利用秸秆酶解产生的葡萄糖作为补料碳源时,丁醇产量从4.89 g/L提高到9.34 g/L。将秸秆酶解液和残余丁酸作为共底物补料时,发酵结束时的丁醇产量和生产效率分别达到10.58 g/L和0.147 g/(L·h),比对照组提高了116%,这表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