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9篇
  133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勇  高嵩涓  曹卫东  段廷玉 《草地学报》2021,29(8):1605-1614
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绿肥作为高效清洁的有机肥源,与主作物合理搭配,可有效降低主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的重要措施。因此,综述绿肥对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与机制,对于绿肥推广应用和土传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绿肥影响作物土传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传真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且大多数研究表明,绿肥可通过增强主作物整体抗病水平,对病原菌的化感抑制作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中拮抗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等,显著降低主作物土传病害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然而,绿肥影响主作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绿肥-主作物搭配模式和绿肥调控主作物病害的社会经济学效益仍需探究。同时,加强绿肥-主作物病害一体化防控及绿肥与根际促生菌、生防菌等其他有机改良剂或与适当的化学防控措施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是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 7~0.868 6,可划分为6个聚类。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36 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种群间变异占比13.9%,种群内变异占比86.1%。不同ISSR引物扩增信息鉴别紫云英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构建了以P809第3,8,9,10,12,15扩增位点以及P886第1,3,5,9,10,11扩增位点为特征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77份供试紫云英资源。以资源所在省份为单元进行群体分析,供试紫云英资源遗传结构呈现分化特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资源遗传结构相似,构成北方亚群;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资源相似,构成西南方亚群;福建种质资源则呈现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紫云英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速摄影技术对缩放型喷嘴进行空化射流试验,以揭示不同进口压力下空化射流流场特性,分析进口压力对空泡云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没式空化射流形成的泡云呈周期性变化,即在1个周期内包含空化初生、发展、脱落、溃灭4个不同阶段,并在空泡云脱落时达到最大的空泡面积、密度和宽度.由于随着射流入口压力的增大,喷嘴形成的射流速度加快,在射流边界层内速度梯度增大、射流核心区与伴随流的剪切作用增强,高速射流所产生的空泡云长度、面积和密度均呈增大趋势.同时,随着进口压力的增大,边界层内湍动能增大,加剧了部分流体的不规则运动,导致空泡云边界更加模糊且呈交错分布,空泡云的脱落频率不断增大.研究结果对提高空化射流在金属材料强化和石油钻井、破岩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高浓度螺旋纸浆泵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螺旋离心纸浆泵的使用状况,对单叶片螺旋离心泵的进口结构进行了改进,提供了在这种叶轮上加置短叶片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单螺旋叶轮主要几何参数选取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甘肃42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以期为甘肃绿肥种植筛选优良的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4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各性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是构成箭筈豌豆产量的主要要素。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个指标可以反映箭筈豌豆性状的优劣。通过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项指标进行聚类,可以分为4类,Ⅰ、Ⅱ类相对较好,共有7份材料,籽粒和鲜草产量分别在2 623.26~2 990.25和32 357.70~35 967.38 kg·hm-2,其中苏箭3号、陇箭1号和333/A属于早熟品种,麦类作物收获后的套复种、玉米(Zea mays)前期间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绿肥间作、果树绿肥间作和单种绿肥5种利用模式均适宜;山西春箭碗和MB5/794属于中熟品种,则适宜与马铃薯间作、果树间作和单作;西牧820和波兰箭碗属于晚熟品种,则只适宜与果树间作和单作两种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播期和播量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橘园间作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经连续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豆科绿肥山黧豆(Lath yrus sativus)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影响大于播期;2)山黧豆的鲜草和种子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P<0.05),9月2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29 406.0 kg·hm-2,种子产量则以9月30日播种的最高,为1 616.1 kg·hm-2.早播(9月播种)时,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根瘤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优于晚播(10月播种);3)播量为45.0 kg·hm-2时,其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最高,拯种量过大对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负向作用.综上,山黧豆在四川西充与橘园间作下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8.
绿肥翻压与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绿肥山黧豆种植翻压下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100% N肥(常规施肥,CK)、山黧豆+60% N肥(GM+N60)、山黧豆+70% N肥(GM+N70)、山黧豆+80% N肥(GM+N80)、山黧豆+不施肥(GM)和冬闲+不施肥(NF)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GM+N70和GM+N80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3.84%和7.25%;且能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中,GM+N70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为78.02%,垩白粒率最低,为18.11%;GM+N80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为14.26%。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种植翻压山黧豆与氮肥减量20%~30%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为构建四川稻区山黧豆种植翻压还田后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物饲料在加工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糊化度,是生产颗粒饲料及膨化饲料的主要目的之一,更是衡量各种水产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淀粉是各种动物饲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根据饲喂对象的不同,淀粉含量约在25%~80%之间,是动物生长的主要能量源.动物特别是水产动物对这种生淀粉的消化、吸收较差,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对此进行适当的水热处理,使生淀粉的结晶结构获得改变而成为α-淀粉(糊化淀粉).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北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的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0、20、40、60 g/kg)对西北障碍性土壤风沙土的水肥状况以及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风沙土理化性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施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风沙土中有效态及全量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有效养分占比。60 g/kg有机酸调理剂用量下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未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67.01%、300.25%、74.32%和70.00%、212.84%、108.28%。作物生长期内水分蒸发散失量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不断降低。调理剂用量60 g/kg时,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的水分蒸发散失量较未施用调理剂处理分别显著下降22.43%和32.42%。但两种作物出苗率均随调理剂用量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调理剂用量为20 g/kg时达到峰值。土壤盐分测定结果也显示除钾、钙、镁离子等有益元素外,钠离子和氯离子也随着调理剂用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但全盐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5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综合评分不断提高。因此,风沙土上调理剂的最佳用量为60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