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法氏囊活性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氏囊活性肽(Bursin,BS)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临床应用广泛,为了大量制备BS,按大肠杆菌惯用密码子合成BS基因。并用色氨酸将5个BS基因串联,克隆于质粒pU57的SmaI位点,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以PCR扩增,克隆于表达载体pBV220的EcoRI,HinDⅢ位点,温敏诱导表达,其表达水平占全菌总蛋白的13.4%。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芪蓝抗毒饮三种剂量和中剂量三种给药次数对雏鸡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结果表明,中剂量和发病后该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4天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法氏囊活性肽对鸡体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不同剂量的法氏囊活性肽 (BS)冻干粉与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活苗混合后 ,对 2 1日龄SPF鸡滴鼻点眼 ,同时另选一批同样生长状态的鸡 ,在颈部皮下接种IBD细胞毒油苗 ,同时肌肉注射上述不同剂量法氏囊活性肽 ,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免疫后7d ,活苗 0 2mLBS组增长最快 ,比免疫对照组多增 82 5 % ,并且饲料报酬高。但从整个试验期看 ,0 4mLBS组增重效果较好 ,比免疫对照组多增 1 9 8% ,并且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而肌肉注射BS组中 ,高剂量 (0 8mL)BS组的增重效果一直很好 ,比对照组总增重平均多增 7 2 3 % ,并有较高的饲料报酬。这说明滴鼻点眼或是肌肉注射 ,BS都有促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组鸡IL-2增强鸡四联灭活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使用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的重组鸡白细胞介素 2 (IL 2 )蛋白 ,经过初步的分离纯化 ,与鸡新城疫 禽流感 法氏囊 传染性支气管炎四联油乳剂灭活苗同时使用 ,检测其对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试验共分 5组 ,每组 1 0只鸡。其中对照组只注射四联油乳剂灭活苗 ;4个试验组 ,在注射疫苗的同时分别注射重组鸡IL 2蛋白 0 0 5mg、 0 0 1mg、 0 1 5mg、 0 2 0mg。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各注射新城疫等多联油苗 0 5mL。采用HA、HI试验测定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滴度。结果表明 :重组鸡IL 2对该四联油乳剂灭活苗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以第 3、 4组的增强效果较为明显 ,其中对鸡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抗原的抗体效价 ,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 2 42 8和 2 2 3 0个滴度。重组鸡IL 2在使用的过程中 ,没有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证明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5.
取鹅细小病毒(GPV) LH株毒液,通过氯仿去除杂蛋白,用氯化钠与聚乙二醇-6000相结合方法粗提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通过PCR方法对不同浓度蔗糖溶液进行检测,取纯化毒液进行蛋白电泳及电镜观察,并无菌接种12日龄鹅胚,对死亡胚尿囊液进行PCR鉴定.试验结果显示:浓缩纯化后的GPV主要分布在50%~65%蔗糖浓度区间,病毒的蛋白含量为216 μg/L;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分为实心和空心2种,直径大小在20~22nm;经SDS-PAGE电泳可看到多个条带,主要蛋白大小与病毒蛋白VP1、VP2和VP3相对应.纯化后的病毒接种敏感鹅胚仍可致其100%死亡,死亡胚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尿囊液经PCR鉴定,呈GPV核酸阳性.本试验所用方法获得的纯化GPV病毒液的纯度高且保持了该病毒的毒力特性,是一种方便可行的纯化该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 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Na=0.70N/(1+0.03N); 寄生效能(a/Th)为15.78; 在一定空间内, 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 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 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E10=0.487 8P-0.871 3; E20=0.442 0P-0.676 8和E30=0.346 2P-0.433 7, 在同一寄主密度下,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 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 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韭菜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胚囊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性状的遗传等方面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方向和在韭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韭菜无融合生殖机制的阐明和韭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王雨  李银  胡羽成 《土壤通报》2017,(2):313-318
根据天津某铬渣堆周边地区的污染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选取该区域3种典型含水介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填充土柱,开展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研究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铬溶液淋滤实验表明,Cr(VI)在粉土中的迁移速率最快,粉质黏土中次之,黏土中最慢。清水淋滤实验表明,吸附在含水介质中的铬会在清水淋滤作用下解吸并重新释放到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再次污染。根据土柱实验结果获得铬在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中的弥散系数分别为1.87×10~(-4)m2d~(-1)、7.49×10~(-4)m2d~(-1)和1.17×10~(-4)m2d~(-1),渗透系数分别为8.60×10-6cm s~(-1)、2.14×10-5cm s~(-1)和1.34×10-5cm s~(-1),为模拟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模型提供实测参数,进而为地下水中铬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安徽省芜湖某养殖户送检的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HV)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单称WHD。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到病毒。经动物试验显示,该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达到70%。经过观察临床表现、剖检变化、血清被动保护试验,初步确诊所采集的病料均为鸭肝炎病毒。经和鸭胚中和试验证明,该病毒的血清型为Ⅰ型。  相似文献   
10.
从安徽某发病鸭场分离鉴定出1株副粘病毒Y03株,采用RT-PCR法扩增出包括裂解位点在内的部分F基因,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各基因型代表毒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断长度为385 bp;Y03株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并且具有第101位的K(赖氨酸)和121位的V(缬氨酸),为基因Ⅶ型副粘病毒强毒株的特征序列;Y03株与NDV代表毒株间的同源性在80.3%至97.4%,与国内标准强毒F48E9的同源性只有83.6%,差异达到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