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36篇
综合类   71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组织学方法比较观察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细胞疫苗与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的效果。试验选用5月龄长白×大约克夏二元杂交母猪18头。PRRSV弱毒细胞疫苗和灭活疫苗通过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结果表明PRRSV弱毒细胞疫苗生殖道黏膜接种组母猪的子宫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较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组和对照组母猪显著减少(P<0.01);而且子宫黏膜上皮变矮变薄,变得有些不规则。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接种组母猪子宫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母猪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PRRSV弱毒细胞疫苗经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则对生殖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说明PRRSV弱毒细胞疫苗和灭活疫苗经生殖道黏膜免疫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处于热应激条件下的192只35周龄新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添加0.10,20,30,40,50 g/t含铬量为7.410mg/kg的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52d。试验结束时随机抽取试验鸡36只(每组6只),取肾上腺称重并制作切片,研究有机铬对热应激蛋鸡肾上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试验组肾上腺重量较对照组略有增加;热应激时蛋鸡肾上腺的肾间组织比例增大,肾间组织和嗜铬组织的细胞均有结构受损的现象;补铬使肾间组织比例减小,嗜铬细胞增多,细胞结构完好。  相似文献   
3.
谷氨酰胺对肉仔鸡脾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60只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饲喂添加 0 % ,0 2 % ,0 4%和 0 8%谷氨酰胺的饲粮 2 8d。每周末每组取 6只鸡 ,颈静脉放血致死 ,取脾脏 ,Bouin液固定 ,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显微摄影 ,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脾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添加谷氨酰胺的各试验组脾小结增多、增大 ;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椭球增多、增大 ,细胞排列疏松 ,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高、增多 ;红髓比例降低 ,脾索内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添加 0 8%谷氨酰胺的脾小结变化明显 ,添加 0 4%谷氨酰胺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变化明显。说明日粮中适量添加谷氨酰胺可促进脾内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从组织学角度证明 ,谷氨酰胺可促进脾的免疫应答能力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苏氨酸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并研究苏氨酸是否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具有调控作用。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苏氨酸(0、0.1、0.5、1.0、5.0、10.0 mmol/L)处理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系IEC-6细胞24 h,用噻唑兰(MTT)法测定IEC-6细胞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IEC-6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IEC-6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各浓度的苏氨酸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IEC-6细胞的活性,0.5 mmol/L苏氨酸处理24 h时IEC-6细胞的活性最高,且与未经苏氨酸处理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苏氨酸均能促进IEC-6细胞的增殖,且在苏氨酸浓度为0.5 mmol/L时促增殖作用最明显。与未经苏氨酸处理的对照组相比,0.1 mmol/L的苏氨酸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的表达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促进了occludin的表达(P 0.05);苏氨酸浓度为0.5、1.0、5.0、10.0 mmol/L时均显著促进上述2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P 0.05),使claudin-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84、7.08、8.71、3.83倍,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2.65、2.71、2.82、3.88倍。综上,适宜浓度的苏氨酸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系IEC-6细胞的活性和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且在浓度为0.5 mmol/L时作用最显著,同时促进了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和occlud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6.
土壤在全球碳平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也是极其敏感的。针对贵 州岩溶峡谷地区石漠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定位监测样地选取在石漠化典型地 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于2012 年7 月至2013 年4 月采用动态气室法(Li鄄8100,USA) 监测了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变化,通过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治理前后石漠化程度监测数据分析,定量评价了石漠化对区域土壤碳排放量的影响,可为定量评价石漠化对土壤 碳汇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地的石漠化程度具有很高的关联性, 石漠化程度越高,土壤碳排放量越低,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样地土壤碳排放量约为非石漠化的1/2;2)非石漠化土地 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石漠化土地土壤呼吸则不再遵循植物生长的季节顺序发生变化,土壤呼吸随季 节的这种变化规律被打破;3)区域碳排放变化量与石漠化治理效果有关,20052010 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 施石漠化治理后,区域土壤呼吸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了41 800 t,相当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岩溶区增加了 31郾92 t/ km2 。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苏氨酸和异亮氨酸对皖西白鹅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肠道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0日龄体重相近的皖西白鹅1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苏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kg的L-苏氨酸,异亮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g/kg的L-异亮氨酸。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90日龄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2)异亮氨酸组60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苏氨酸组60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及90日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苏氨酸组和异亮氨酸组60、90日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苏氨酸组60、90日龄十二指肠麦芽糖酶活性及90日龄空肠淀粉酶、乳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异亮氨酸组60日龄空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苏氨酸组(P<0...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分化抗原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是主要表达在CD8+T细胞表面的共受体和信号转导分子.CD8B基因编码CD8蛋白的β链,在免疫应答中起着潜在的调节作用.为分析CD8B基因在猪(Sus scrofa)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究CD8B基因多态性对血液免疫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利用qRT-PCR测定CD8B基因在大白猪7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并用PCR产物测序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对382头大白猪、84头长白猪和90头松辽黑猪CD8B基因编码区进行SNPs检测,以及分析CD8B基因突变对大白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8B基因在脾脏中的mRNA表达量最高,然后依次是肺脏、胃、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CD8B基因外显子5处检测到1个错义突变(c.602G>A),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松辽黑猪群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型),且3个猪种都是GG为优势基因型.统计分析显示,CD8B基因多态性与大白猪血液中的CD4+CD8-、CD4 CD8+、CD4 +/CD8+、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GB)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指标显著相关(P<0.05).最小二乘分析表明,3种CD8B基因型个体具有不同的血液参数,其中GG型的CD4+CD8-指标显著高于AG型,AG型的CD4-CD8+指标显著高于GG和AA型,GG和AA型的CD4+/CD8+、HGB和HCT指标显著高于AG型(P<0.05).因此,CD8B基因可能参与血液生理指标的调控,可作为影响猪免疫性状的重要功能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CD8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也为猪的标记辅助抗病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岩溶高原地区小流域土壤厚度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厚度是制约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因子。在贵州省金沙县乌箐河小流域,通过实地调查土壤厚度,结合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研究岩溶高原地区小流域中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厚度的空间变异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厚度总体呈中等强度空间变异,个别样地属强度变异,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其变异趋势大致为随着坡位的降低而逐渐减小,而土壤厚度随坡位的降低逐渐变厚。坡耕地土壤厚度空间相关性相对较好,存在一定的连续性;荒山和意大利杨树林地土壤厚度的空间变异程度均较大,斑块状分布明显。除个别样地可以用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外,其余样地均可用指数模型拟合,且拟合效果较好(R^2≈0.8)。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岩溶高原地区土壤厚度的认识,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合理布局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区,在流域内进行高密度采样的基础上,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方法与地统计学分析方法计算并分析了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空间变异,结合流域土地利用图,运用面积加权平均计算了各土地利用类型下的K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流域K值变化范围为0.2451~0.4623,均值为0.3289,变异系数为0.1295,流域K值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K值总体分布趋势为从流域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逐渐减小,受人为干扰较多的区域其K值也较高。各土地利用类型下的面积加权平均K值,以果园0.3769最大,油桐0.2607最小,植被类型下的K值均低于除耕地外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的地类,说明植被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土壤性质,提高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但K值的大小与植被类型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