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林业   702篇
农学   419篇
基础科学   498篇
  413篇
综合类   3457篇
农作物   262篇
水产渔业   209篇
畜牧兽医   1794篇
园艺   471篇
植物保护   293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脾脏组织结构和血脾屏障位置,该研究对其脾脏进行了形态大小、组织学和活体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的脾脏位于腹腔中部,呈暗红色,脾体指数为0.120%~0.273%;对健康脾脏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改良James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脾组织主要由不发达的被膜系统、分界不清的红髓和白髓及由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的纤维支架构成。其中网状纤维主要位于脾索和椭球体周围,胶原纤维主要位于脾索;使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法对健康瓦氏黄颡鱼的血脾屏障部位和功能探索发现,台盼蓝主要位于脾脏的椭球体内皮细胞中,最早出现在注射后的第4小时,随时间推移在椭球体内逐渐累积,24 h后数量显著增加,并持续增加至第72小时。结果表明椭球体内皮细胞是血脾屏障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2.
小球藻( Chlorella )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属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 [1] 。作为最早开发的真核微藻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生长快速、结构简单、易工业化集成等显著优点。其细胞形态为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2 μm,呈单生或聚集成群状生长 [2] ,分布广泛,多见于淡水、咸水和土壤中。作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小球藻基因比较稳定,至今未见有关其基因自发突变的报道。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质、维生素、活性代谢产物等多种营养物质而被公认为具有高附加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 [3] 、水产养殖 [4] 、生物能源 [5] 等方面,关于小球藻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学 [6] 、分子遗传学 [7] 、代谢机理 [8] 、大规模培养 [9] 等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大丰30’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密度下(75000株/hm2)设置5种不同行距配比,研究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行距配比为30 cm×90 cm时,棒三叶净光合速率在灌浆期最高。大口期开始,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叶面积指数(LAI)最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40 cm×80 cm最高。各行距配比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与茎秆弯曲性能随着节位的下降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大到小为 40 cm×80 cm>50 cm×70 cm>30 cm×90 cm>60 cm×60 cm>20 cm×100 cm。穗长、穗粗、千粒重和穗粒数各处理间均有不同变化,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产量最高,比等行距60 cm×60 cm增产7.96%。由此可见,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有利于大穗型品种‘大丰30’的光合性能和茎秆强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抗倒伏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蒙阴蜜桃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规模化栽培,至今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2018年,蜜桃面积65万亩,产量96万吨,产值57.6亿元。桃树栽后1~4年是幼树期,5~10年是盛果期,10年生之后逐步进入衰老期,果实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会逐渐下降。桃树最佳经济收入期在15年左右,树龄超过15年便进入更新换代期。20世纪80—90年代,蒙阴县第一代桃园,主要建在丘陵坡地,当初由于缺少挖掘机等整地机械,多采  相似文献   
6.
‘炫紫’风箱果是从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的杂交苗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经多年植物学、生物学及生态学及繁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叶色紫红,花序粉红,初果鲜红,嫩枝扦插繁殖容易,适应寒冷气候环境,是我国北方高寒地区优良的园林绿化彩叶树种。  相似文献   
7.
云南紫溪山冬季鸟类丰富度年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云南中部的紫溪山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气候以旱季和雨季交替为主要特点,自1994年成立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鸟类资料一直较为匮乏。采用样线法、直数法、至高点观察、夜间鸣声和红外相机调查等5种方法,调查2010—2017年冬季鸟类的丰富度。结果表明:野外共记录到鸟类177种,分属14目51科,占云南省鸟类945种的18.73%,其中9种为楚雄州首次记录。留鸟147种,占83.05%;冬候鸟29种,占16.38%;迷鸟1种,留鸟是紫溪山冬季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基于回归分析,鸟类丰富度和春季降水正相关。在干旱的滇中地区,春季降水有利于紫溪山春季鸟类的繁殖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并影响冬季鸟类丰富度。另外,还记录珍稀濒危鸟类22种,紫溪山鸟类种类远高于楚雄市市郊,是滇中地区鸟类生存和庇护的理想场所,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8.
9.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研究营养液pH 与盐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pH、盐水平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pH 与盐水平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盐水平为产量的主效应因子,pH 为品质的主效应因子。较低水平的pH 变化对生姜产量无显著影响,当pH 升至7.70时,生姜产量随pH 升高呈快速下降趋势;随盐含量的升高,生姜产量持续降低。随pH 的升高,生姜品质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盐含量在低于77.91 mmol · L-1 时,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耕地多功能价值时空变化与权衡-协同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耕地多功能价值的时空演变与权衡-协同关系测度对于深化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浙江省为例,采用价值量化方法对2000、2010和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及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Impacts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STIRPAT)模型探究耕地多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总价值下降,地均耕地多功能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下降明显,食物生产和美学景观功能价值增加;耕地多功能总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000—2015年大部分县市耕地多功能总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多功能总价值有所提升。2)浙江省耕地多功能之间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各项功能之间的协同-权衡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2000—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协同关系总体减弱,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高值协同区减少。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地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对耕地多功能总价值有负面影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助于耕地多功能总价值的提升。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划定耕地利用与保护区,促进耕地多功能的协同利用和提升耕地资源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