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3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4篇
  32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主要害虫的影响。【方法】对大豆主要害虫进行调查,同时对天敌昆虫的分布及大豆的长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大豆净作的害虫虫头数最多。套作模式下高隆象成虫、二条叶甲、蝗虫、绿蝽、缘蝽和钉螺的虫头数在行比配置2∶4时最少。斜纹夜蛾幼虫和蚜虫在行比配置2∶3时数量最少。上述两种行比配置的大豆长势相关指标(株高、冠层面积、叶片面积和叶片厚度)最接近净作,大豆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且产量接近净作。【结论】8种主要有害生物的数量在玉米和大豆行比配置为2∶3或者2∶4时最少,因此以上两种行比配置下大豆害虫防控效果最好,可作为优选行比配置进行推广,为完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烯效唑浸种对黄瓜的壮苗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可抑制黄瓜幼苗徒长,使株高降低,比叶重增加,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性增强,在形态上和生理上表现出显著的壮苗效应;烯效唑对黄瓜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以20 mg·kg-1处理最佳,促进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单株结瓜数。  相似文献   
3.
浅孔留矿法和干式充填采矿法是中小型岩金矿山常用的两种采矿方法,文中对于前河公司这两种采矿方法的实际应用作一总结论述,对于类似矿山较准确地选用合适的采矿方法,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水稻倒伏的类型和评价方法;介绍了倒伏对水稻的影响;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水稻抗倒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2012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数学建模竞赛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数学建模竞赛的B题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其次阐述了这次数学建模竞赛所展现的特点,即参赛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最优选择下关系的确定是影响竞赛成绩的关键;参赛学生对试题使用了多样求解方法;部分学生误解题意,最终导致了错误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将数学建模纳入大学数学教学,并应增加数学问题的计算机实现环节,利用数学建模可以多角度讲述大学数学重要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土壤诱捕和组织分离的方法,从四川省仁寿县和雅安市大豆根腐病发病田块采集的土壤中和病株上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分离物RS1、RS2和YA1、YA2,用含有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进行毒力鉴定。结果表明YA1和YA2毒力公式相同,为1a,1b,1d,2,3c,属于同一致病型;RS1、RS2毒力公式分别为1a,1d,1k,3a,3c,4,5和1a,1b,1c,1d,1k,2,3c,5,分别为不同致病型。用3个致病型接种157份大豆资源,结果表明,抗病种质相对较少,占23.57%;地方品种抗病性较育成品种强,本研究可为大豆抗病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四川农业大学南方套作大豆栽培研究课题组的栽培、植保、育种等科研人员就当前四川省套作大豆田间长势、病虫害发生、新品种利用等大豆生产问题和试验示范情况在阆中市、西充县、广安区、岳池县、大英县、乐至县、南溪县、荣县、贡井区、井研县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与现场测产。调研发现,今年四川省大豆长势良好,较往年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21日至23日,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农业大学组织知名大豆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王连铮研究员,刘丽君、周新安、年海、陈海涛4位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以及农业部种植业司粮油处分管领导曾令清、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油料处汤松和国家统计局四川省调查总队农业处副处长刘智忠等对四川套作大豆进行了现场观摩考察,专家和领导实地考察了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遂宁市套作大豆生产现场,与农民交流座谈,并进行了万亩套作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测产验收.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下烯效唑拌种对小麦生育进程与小穗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川农麦1号为材料,研究了S3307不同浓度拌种对不同播期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3307除使三叶期随浓度的增加而提前外使其它各生育时期均退迟;使幼穗分化从小花到药隔的分化历期显著延长;增加了结实小穗数,提高了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