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5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气相色谱法,对皖南山区几种主要的能源树木种子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省能源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选择平均断奶体重 8.1kg的三元杂交 (杜×大×长 )仔猪 90头 ,随机分为 5个处理组。处理 1饲喂粗蛋白为 18.37%的低蛋白日粮 ;处理 2~ 4在处理 1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 2 0 0 ,4 0 0 ,6 0 0g/t的色氨酸 (Trp) ,使处理 1~ 4色氨酸含量分别为 0 .2 2 % ,0 .2 4 % ,0 .2 6 %和 0 .2 8% ,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 (LNAA)的比例 (Trp/LANN)分别为4 .6 8% ,5 .10 % ,5 .5 3%和 5 .96 % ;处理 5则饲喂粗蛋白为 2 1.5 9%的高蛋白日粮 ,色氨酸含量为 0 .2 4 % ,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的比例为 5 .0 0 %。试验期为 2 8d。结果表明 :(1)随日粮色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和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比例的上升 ,各处理间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 ,但处理 4与处理 1相比 ,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 10 %和 8%。 (2 )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 6 0 0g/t的色氨酸 ,仔猪日增重和采食量与高蛋白日粮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3)在低蛋白日粮组中 ,仔猪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5 ) ,比高蛋白日粮组下降 16 %。  相似文献   
3.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烨军 《茶业通报》2001,23(1):31-32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在我国已有 2 0 0多a的历史 ,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 ,它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具有繁殖系数大 ,方法简便 ,扦插后发根 ,成苗快等优点。用扦插苗发展的茶园 ,整齐一致 ,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茶叶品质。近 2 0a来 ,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茶树扦插育苗技术进行了大量试验 ,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现将各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对扦插用穗的研究 短穗扦插技术 ,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产茶区运用最广泛的繁殖茶树种苗方法 ,与此相关的一些研究也相继发展。董丽娟等对插穗的成熟度进行研究 ,认为一年生褐枝 ,…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油茶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油茶芽接和扦插育苗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油茶扦插成活率高于芽接30%~50%;每公顷出苗量高于芽接1倍多;苗木良种纯度高,但生长量滞后芽接0.5~1年;每公顷成本投入低于芽接15.75%;收入高于芽接2.36倍;扦插育苗经济效益显著,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360 kg?hm?2(T1)、施氮720 kg?hm?2(T2)处理下茶园土壤无机氮、p H、各形态氟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探讨茶园施氮对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园施氮后短期内(20~3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降低;长期(45~5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的降低作用减弱,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的含量增加;在试验结束时(164 d),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降低,T2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增加。2)0~20 cm茶园土壤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与NH4+-N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P0.01),20~40 cm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与NO3?-N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土壤p H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3种形态氟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铁锰结合态氟与交换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水溶态氟均无显著相关性。3)春茶前后施氮可以降低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但未达显著水平。T1处理新梢氟含量的降低值为夏茶(25.15~27.95 mg?kg?1)秋茶(21.06~24.31 mg?kg?1)春茶(18.58~21.03 mg?kg?1),T2处理的降低值为秋茶(18.64~22.34 mg?kg?1)夏茶(7.79~14.14 mg?kg?1)春茶(3.52~7.30 mg?kg?1)。春、夏、秋茶树新梢氟含量主要受0~20 cm土壤无机氮和20~40 cm土壤p H的影响。因此推测施氮通过影响茶树根系氟的吸收和氟在叶片中的累积过程调控茶树新梢氟含量,该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施氮技术降低茶园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原因,指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并根据我国秸秆资源的产量及分布,概括了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方法,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盛鹤明  苏有健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35-38,127
为探明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管状施肥、地膜覆盖、炭基改良剂和保水剂,4种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结合当地常规管理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保水剂处理和管状施肥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尤其是保水剂处理对保持茶园适宜的温湿度效果显著。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叶新梢的芽叶比例分布情况也有明显的影响,T4、T3的1芽1叶和1芽2叶所占的芽叶比例均明显高于CK,达显著差异水平。T4、T3处理的茶园可以显著提高高档芽叶比例,并可以更好的保持芽叶的持嫩度,使得高质量茶园鲜叶维持更为持久的采摘时段。T4、T1、T3处理的茶叶百芽干重和干茶产量均大于对照处理,百芽干重分别比对照高18.2%、10.3%和9.1%,干茶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6.7%、13.5%和10.6%。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烘青及炒青绿茶适制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制作烘、炒青绿茶的茶树品种,试验分析了‘翠峰’、‘迎霜’、‘舒茶早’、‘凫早二号’和‘祁门槠叶种’等5个国家级良种烘、炒青绿茶的适制性。结果显示:(1)呈味物质含量在5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祁门槠叶种’和‘凫早二号’的咖啡碱含量较高,但‘凫早二号’烘青绿茶滋味醇厚,且香气突出;‘迎霜’品种有着较高的酚氨比和酚碱比,其加工为炒青绿茶后,滋味醇厚较爽,且香气较好;‘舒茶早’品种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虽然其烘青滋味较好,但香气不佳;5 个茶树品种中,烘、炒青绿茶适制性最好的是‘翠峰’品种;(2)本试验分析得出了呈味物质与审评得分的相关性,为今后茶树品种的适制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不同茶树良种加工祁红香螺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试验以祁门槠叶种为对照,选取安徽1号、安徽3号和凫早2号三个国家级无性良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相同采制标准制成祁红香螺茶样,通过对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祁红香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无性良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形美质优,感观审评五项因子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凫早2号、安徽3号、安徽1号、祁门槠叶种,说明三个国家级无性茶树良种均可作为生产祁红香螺的选用品种,尤其以凫早2号、安徽3号为宜。  相似文献   
10.
山地茶园防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修剪、铺草、覆膜、喷灌防冻剂等6项技术措施对山地茶园茶树的抗寒性影响及SOD、POD酶活性与受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处理随着受冻率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SOD酶活性也相应增加,这与茶树自身的修复功能有关;②对于山地茶园,受风冻影响,直接应用于茶树树冠的技术措施要比应用于环境及土壤的技术措施效果好。6种处理效果为:覆膜>铺草>对照>未修剪>灌根>喷冠;③秋天进行适当的修剪,对降低茶树冻害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