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16S rRNA全长序列鉴定植物乳杆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标明含有嗜酸乳杆菌的活菌胶囊中分离到一株乳杆菌Lal菌株,利用16S rRNA全序列分析法和传统分类法对Lal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表明:Lal菌株属于植物乳杆菌种新株系,该菌株现在已经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所菌种保藏中心收录保存,编号为ASl.2986。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发酵罐中分离出4株酸奶噬菌体。1号噬菌体头部呈六角形,平均直径为95.1nm,头部剖面平均面积为8184.8nm^2,尾部的平均直径为18.3nm,平均长度为403.4nm;2号噬菌体头部呈六角形,平均直径为85.4nm,头部剖面平均面积为8046.2nm^2,尾部的平均直径为23.3nm,平均长度为549.4nm;3号噬菌体头部呈六角形,平均直径为95.5nm,头部剖面平均面积为9792.3nm^2,尾部的平均直径为19.8nm,平均长度为450.5nm;4号噬菌体头部呈六角形,平均直径为119.3nm.头部剖面平均面积为12586.1nm^2,尾部的平均直径为23.6nm,平均长度为520.5nm。  相似文献   
3.
干酪乳杆菌LC2W抗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丙醇抽提的方法,从干酪乳杆菌LC2W(Lb.casei CGMCC NO.0828)细胞中抽提到痢疾志贺氏菌(S.dysenteriae CMCC(B)51387)具有拮抗作用的蛋白类物质。该物质对蛋白酶尤其是胰蛋白酶敏感,对热不敏感。采用SDS—PAGE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得抑菌物质的分子量分别为32.1,44.3,87.6kDa。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霞  赵骏  郭本恒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28(3):105-107,113
本文概述了作为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的双相凝胶电泳、质谱、蛋白芯片、生物信息学等,以及蛋白质组学在病原微生物的鉴定、耐药机理、致病机制和疫苗方面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DNA和EPA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DHA和EPA的多种生理功能;保护视力、增加智力、健脑、抗癌、降胆固醇、抑制PAF、可为DHA、EPA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1株具有良好的产胞外多糖能力的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euco4(CGMCC NO.6432)为发酵剂,添加蔗糖、发酵稀奶油得到涂抹型发酵稀奶油制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肠膜明串珠菌发酵稀奶油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9℃、接种量3%、发酵时间55 h、蔗糖添加量60 g/L。该工艺条件得到的产品质量优,可进一步开发利用。该产品不含任何稳定剂、增稠剂及乳化剂,但是稳定性好、稠度佳、保水性很好,符合清洁标签以及健康自然食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明串珠菌(Leuconostoc)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Leuconostoc和其它菌的共生抑制关系,培养基的选择和生长影响因素(温度,PH,柠檬酸盐等),概述了Leuconostoc产生细菌素的种类和特征,并扼要说明了它在乳制品中的应用(风味平衡作用,延长贮存期,生成葡萄糖,改善干酪的质地等)。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霉菌干酪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对干酪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开展。霉菌干酪在干酪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霉菌干酪在成熟过程中产生一定量氨基酸,它对干酪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霉菌干酪中的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监测,以获得霉菌干酪过程中氨基酸变化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尚未有对霉菌干酪中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的报道。目前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氨基酸技术取得很大进展[1-2]。邻苯二甲醛(OPA)衍生步骤简单、反应速度快,剩余试剂不干扰测定,因此在柱前衍生试剂中以OPA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采用HP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尿素-SDS-PAGE对多肽标准品MarkerI(2512-16949)的分子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干酪成熟过程中酪蛋白降解生成的小分子多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6%T,6C物分离胶,6%T,3%C的浓缩胶,6 mol/L的尿素分析系统能清楚地显示分子量为2512-16949的小分子多肽,多肽标准品的直线回归系数R^2=0.9948,样品在固定,染色和脱以过程中不易扩散丢失,不需特殊染色方法,该法是显示小分子多肽物质的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对成熟30天的霉菌干酪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酪蛋白降解后生成了大量的小分子多肽物质(分子量<100000Da).  相似文献   
10.
粘度对超高温灭菌奶中脂肪球上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理反射模型的背反射光检测技术研究不同瓜尔胶添加量对超高温灭菌乳体系粘度及乳脂肪球的稳定性.以0.02%添加量(w/w)的K-卡拉胶作为乳蛋白稳定剂.蔗糖酯SE-15、羟基化改性大豆磷脂及分子蒸馏单甘酯按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并以0.1%(w/w)进行添加以稳定乳脂肪,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0.02%、0.03%、0.04%的瓜尔胶以增加超高温灭菌乳的粘度.分别测定了样品的粘度及顶部脂肪球的迁移动力学并比较4者之间的稳定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瓜尔胶添加量的增加,样品粘度亦随之增加,顶部的脂肪浮油速率呈降低趋势,瓜尔胶添加量为0.03%时样品的稳定性达到最大值.因此,增加粘度可以抑制乳脂肪球上浮速率、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