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橄榄丰产、稳产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技术措施,合理的施肥方法是其中的重要环节.2004年至2006年,在揭东县白塔镇瑞联橄榄示范基地对橄榄园进行5种不同肥料配比及施肥次数的试验,结果显示:处理D的单株结果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A、B、C、E处理的产量比较,其增产幅度分别为23.89,19.31,13.52,12.90 kg.D处理在肥料组成和施肥时间上更符合橄榄的结实、发育规律,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特别大。所以,我国需要提高粮食产量,完善相关的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南方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如果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养鱼,那么水资源和场地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在这个环节中会产生水稻病虫害,云南地区在采用这项技术中已经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3.
总结归纳安徽省巢湖市主要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气象服务工作中遇到的气象灾害,分析近5~10 a当地多发、易发的气象灾害种类、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探讨巢湖市气象部门近年来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邓华为  蒋代华  黄雪娇  黄金兰 《土壤》2022,54(4):827-833
通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腐植酸的结构形态,通过分析腐植酸对Se(Ⅳ)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吸附等温曲线、外界条件对腐植酸吸附Se(Ⅳ)的影响以及腐植酸对Se(Ⅳ)的解吸特性,探讨了腐植酸对Se(Ⅳ)的吸附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腐植酸腐殖化程度高,比表面积较大,可为Se(Ⅳ)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腐植酸对Se(Ⅳ)的吸附能力随p H降低以及Se(Ⅳ)初始浓度、腐植酸含量增加而增强。腐植酸对Se(Ⅳ)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15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等温吸附过程。腐植酸对Se(Ⅳ)的吸附与C=O、C–O、C=C、O–H、N–H等官能团相关,吸附机制为静电引力与配体交换。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提取物在规模化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Ginkgo Bilob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树种,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银杏叶被用作药物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银杏叶及银杏叶提取物(EGB)已逐渐应用于家禽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在2 000万hm2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3位。玉米属于粗粮的一种,其不仅食用方便、味道香甜,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帮助,因此,近些年国家大量种植玉米,但如何种植才算有效,成为了玉米种植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想达到高产量的玉米种植,需要对玉米种植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把关,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管理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游离氧化铁对富硒土壤吸附解吸Se(Ⅳ)的影响机理,以广西富硒赤红壤、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比较去除游离氧化铁前后土壤对Se(Ⅳ)的吸附解吸特征,同时运用Zeta电位、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吸附Se(Ⅳ)过程,相关系数在0.920~0.995之间。供试土壤最大吸附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赤红壤(1 399 mg·kg–1)、红壤(1 336 mg·kg–1)、去氧化铁赤红壤(444 mg·kg–1)、去氧化铁红壤(352 mg·kg–1)。去除游离氧化铁后,红壤、赤红壤的Zeta电位分别由–24.42、–18.06 mV变为–33.06和–26.43 mV,且比表面积减小。红壤、赤红壤及其去氧化铁土对Se(Ⅳ)的解吸率在2%~7%之间,去氧化铁土的解吸率高于红壤、赤红壤。红外光谱分峰拟合分析可知,土壤主要通过-OH、Fe-O、C=O等含氧基团与硒发生反应,土壤去除氧化铁后,Fe...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有机质在酸性富硒土吸附Se(Ⅳ)过程中的作用,以广西典型富硒区的赤红壤为材料,研究了酸性富硒土去除有机质后,土壤硒的赋存形态、土壤对Se(Ⅳ)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前后土壤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1)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硒大幅度减少,铁锰结合态硒成为土壤硒的主要赋存形态。(2)吸附试验表明,土壤对Se(Ⅳ)吸附过程以多分子层的不均质表面吸附为主,吸附过程受控于化学反应与化学吸附;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Se(Ⅳ)吸附量和吸附强度均显著下降。(3)解吸试验表明,吸附以难解吸的专性吸附为主;去除有机质后,解吸量与解吸率下降,固液分配系数Kd值下降。(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土壤吸附Se(Ⅳ)与静电引力、络合反应和配位体交换有关;去除有机质减少了有机官能团的数量,导致吸附量减少。综上,有机质的存在,提升了酸性富硒土对Se(Ⅳ)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是造成酸性富硒土硒有效性较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广西钦州市钦北区的富硒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还原亚硒酸盐的细菌QZB-1。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研究发现菌株QZB-1可耐高达180 mmol/L的亚硒酸盐。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QZB-1在36 h之内对1 mmol/L亚硒酸盐的还原率为95%,随着硒浓度升高还原率有所下降。正交实验表明,对菌株还原亚硒酸盐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初始亚硒酸盐浓度>培养时间>接种量,最佳还原条件是初始亚硒酸盐浓度为1 mmol/L,接种量为10%,培养时间为36 h,此时菌株QZB-1对亚硒酸盐的还原率大于98.55%。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亚硒酸盐还原菌粘质沙雷氏菌QZB-1可高效还原亚硒酸盐为单质纳米硒,可高效应用于亚硒酸盐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铁文周  黄雪娇  黄金兰  蒋代华 《土壤》2023,55(5):974-982
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是生态系统土壤氮转化的重要途径,理清环境因素对土壤DNRA速率的影响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收集246项试验观测值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研究了亚热带地区不同生态系统中DNRA速率的变化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纬度对亚热带土壤DNRA速率无显著影响;土壤p H、全氮(TN)、SOC/NO3-N、Fe(Ⅱ)、阳离子交换量(CEC)、易氧化有机碳(EOC)、有效磷(AP)、黏粒含量和年平均气温(MAT)的增加均会促进DNRA速率;年平均降水量(MAP)和土壤NH4+-N含量的增加会抑制土壤DNRA速率。此外,环境因子对DNRA速率的影响随生态系统的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OC/NO3-N是DNRA主要驱动因素,p H、NH4+-N、MAP和MAT对土壤DNRA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