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2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1423篇
林业   1185篇
农学   1022篇
基础科学   820篇
  1764篇
综合类   7424篇
农作物   1015篇
水产渔业   601篇
畜牧兽医   2559篇
园艺   1226篇
植物保护   735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754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445篇
  2017年   784篇
  2016年   498篇
  2015年   826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991篇
  2012年   1322篇
  2011年   1392篇
  2010年   1283篇
  2009年   1066篇
  2008年   1182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913篇
  2005年   717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灌下生物质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改良材料对滴灌盐渍土水、盐、肥运移过程的调控效应,采用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生物炭和腐殖酸两种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和再分布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盐渍土壤水盐的时空动态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水分入渗驱动的盐分运移过程和蒸发扩散驱动的水盐再分布过程;铵态氮含量在时间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的运移再分布特征较弱;硝态氮含量初始时空分布表现出与水盐相似的运移特征,受铵态氮硝化作用的多重影响,后期空间分布与铵态氮空间分布相似;生物炭通过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了入渗阶段土壤水、盐、氮的运移速率和分布范围;腐殖酸通过提高土壤田间持水率增大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盐、氮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同时其对尿素的水解和硝化过程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果。应用生物质改良材料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调控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同时,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运移过程及其分布,这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盐渍农田的节水、控盐、减肥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补播乡土物种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溚草(Koeleria cristat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混播组合,于201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天然草地上进行补播。试验采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M.Godron贡献定率法(Contribution law)以及生物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种组合补播后使得群落联结性降低、生物量稳定性增大,群落整体稳定性增强,正向着稳定方向发展;5种组合中,组合D (扁蓿豆+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溚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最大,是对草地恢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本试验筛选出了对草地生态修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为草地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最大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均提出了较多的新要求。对新标准中涉及葡萄或浆果类水果规定的变化进行了归纳,并与国际上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旨在为有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反(3头鲁莱黑猪♂×35头山下黑猪♀)交4个群体中测定了生长肥育、体尺外貌(75~110 kg)、繁殖和胴体肉质(90~115 kg)4大类共43个性状,比较了这些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并估计了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山下黑猪的生长肥育和体尺性状较好,鲁莱黑猪的繁殖和肉质性状较好,正反交群体介于它们之间。正交群体的繁殖性能优于反交群体,但生长肥育性能比反交差。由于这4个群体的母猪都是纯种,因此繁殖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除膘厚、胸椎数、45 min pH和剪切力无显著的杂种优劣势外,大部分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有明显的杂种劣势。生长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群体中的表现不一致,反交群体表现出显著杂种优势,而正交则无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估计了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的杂种优势,为筛选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的最佳杂交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nder forest in tropical peatlands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natural peat swamp forest soil, disturbed peat soil and mineral soil in Central Kalimantan, Indonesia, using 454 pyro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tural peat soil had the greatest fungal species richness (Chao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 .05)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wo soils.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oth fungi and bacteria in natural peat soil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in the disturbed peat soil (= .039 and = .045, respectively). Ascomycota (40.5%) was the most abundant phylum across the three soils followed by Basidiomycota (18.8%), Zygomycota (<0.1%) and Glomeromycota (<0.1%). Th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with effect size (LEfSe) showed that Ascomycota (< .05) and genus Gliocephalotrichum (< .05) dominated in natural peat soil. Functionally, pathotrophs were more abundant in disturbed peat soil (< .05). Proteobacteria (43.8%) were the most abundant phylum followed by Acidobacteria (32.6%), Actinobacteria (9.8%), Planctomycetes (1.7%). Methylocystis, Telmatospirillum, Syntrophobacter, Sorangium and Opitutus were the more abundant genera in disturbed peat soil, whereas Nevskia and Schlesneria were more abundant in mineral soil and natural peat soil, respectively. The natural peat forest soil supported a more diverse microbiology; however, the land use of such a soil can change it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disturbance of tropical peat land could lead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a large number of fung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6.
7.
水霉属菌(Saprolegnia)分离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冰  郑耘 《植物病理学报》1996,26(3):277-281
 对水霉(Saprolegnia)的分离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筛选出大麻籽、油菜籽、红花籽、苍蝇、蚜虫、小麦粒、玉米片、茶叶、葵花仁9种材料作为诱发水霉菌的诱饵。其中油菜籽能防止腐霉菌(Pythium)污染,是初步纯化菌种、排除杂菌的适宜饵料。同时发现控制温度能使水霉在最短时间内分别产生无性或有性繁殖。在水培条件下,25℃左右适合菌丝及无性器官的发育,有性器官却不能产生,而只有在15~17℃条件下才能使水霉很快进入有性生殖阶段;在加入200mg/L链霉素的CMA培养基上促发有性阶段则需要在2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方能缩短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8.
制备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独特型抗体(Ab2),探讨Ab2模拟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用MDV免疫SPF鸡,分离提纯鸡抗MD-IgG(Ab1),Ab1免疫BALB/C鼠,用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制备Ab2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经克隆、纯化2×株抗MDV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株(6E5,7A12),其中6E5培养上清、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4000×、10000×,免疫20 d攻毒,具有抗MDV感染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利用脂肪细胞膜免疫技术进行畜禽脂肪代谢研究的成果,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试验途径和方法、免疫机理、降脂效果及特异性脂肪膜蛋白的研究启示,从而为脂肪细胞膜免疫降脂试验提供成功的范例和科学的依据,并开辟降低脂肪、提高瘦肉率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安普霉素对仔猪内分泌的调控作用及血液生化指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28日龄大长北三元杂交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3组 ,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安普霉素 (0、20、90mg/kg)对仔猪内分泌的调控作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 :仔猪日粮中添加90mg/kg的安普霉素可促进机体与生长有关的内分泌活动 ,提高内源激素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T3)水平 (P<0.05),从而促进肌肉蛋白沉积 ;并具有显著降低血液中氨、尿素氮含量和提高血糖水平的作用 (P<0.05) ,表明安普霉素对仔猪具有增加氮沉积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