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2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北京地区分离的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BJ-1株经口服感染1月龄幼犬,对死亡犬和濒死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脏器组织中抗源定位的研究。表明,肝脏是ICHV侵害的主要靶器官,胆囊的病理改变和脏器组织中的包涵体形态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采用BA法诊断犬传染性肝炎,具有特异性强、结果确实可靠、标本易于长期保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一种自来水电子压力表的设计装置,具有压力系数大小实时现实、存储、查询、报警等功能。该系统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检测压力,低温漂的仪表放大器AD620对数据进行放大,通过8位AD转换器件ADC0808进行AD采集和数据变换处理,并可将数值通过串口发送到电脑,实现压力系数的数字化测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自然暴发流行感染兔30例做了大体解剖观察,并对4只兔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内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多个组织脏器的明显淤血和出血,透明血栓形成和间质组织水肿,肝细胞的广泛变性和凝固性坏死,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萎缩。用间接BA法检测组织内病毒抗原发现,在肝细胞核中显示较致密的棕褐色阳性反应,现肺泡上皮细胞核中也可见强阳性反应。而平行对照试验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在设计与功能应用的过程中,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及时高效的处理火灾探测器输出的烟雾浓度信号和温度信号,在此基础上进行声光报警技术操作。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向现场及时的发射巡检信号实现现场温度、烟雾浓度等信息的检测,并将相关的信息向报警控制器进行反馈,控制器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与内存汇总的正常整定值进行综合性的对比,进而明确此时是否有火灾事故发生。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主要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当现场烟雾或温度出现异常的情况,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5.
黄威  夏洪  张秀喜  尧征  郑振峰 《湖南农机》2012,39(3):102-103
针对过程控制中常见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由于系统中得各个控制通道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所以输出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响应输入信号,时滞现象广泛存在于工业控制中,对于消除这种现象,传统的方法有对角矩阵解耦法,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系统解出的解耦补偿矩阵,往往计算都比较复杂。文章使用一种并联补偿解耦法,与传统的对角矩阵解耦法作比较,并Simulink仿真过程,可以得到并联补偿解耦法在仿真过程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用接口芯片的VHDL的设计方法,通过对MAX232串行通总线接口的设计,掌握发送与接收电路的基本设计思路,并进行串口通信。本设计用文本输入法实现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电路的设计。采用VHDL语言设计分频模块、发生模块、接收模块和显示模块;用键盘输入及串口调试软件调试;拨码开关开关控制发送资料,并在串口调试软件环境下显示,数码管显示出接收到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设计利用专用芯片SA828生成SPWM波形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文章给出了部分电路图及软件流程图,详细的讲解了调速原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398只长爪沙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比较研究其脑底动脉Willis环缺失类型和半脑缺血模型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的前、后交通支各有4种类型。在Willis环后交通支缺失的前提下,当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时,一侧脑缺血症状显著程度与前交通支变异类型有关,其中前交通支完整型与其余3种类型的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果表明,经颈总动脉结扎后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和典型症状的基础是Willis环后交通支缺失并伴有前交缺失或细小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9.
1988年8—9月间,某鸽场从广东引进的一批香港杂王鸽,暴发了一种高度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病程短、发病急、死亡率高。随流行时间延长,病鸽出现精神萎顿、羽毛逆立、排绿痢等症状。有的病鸽在患病6—7天时,表现呼吸困难、头颈扭转、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BA法进行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在MDCK细胞上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接毒后10小时可见细小阳性反应颗粒出现于肿胀的病变细胞核中.HE染色所见包涵体形态与临床发病犬肝实质细胞包涵体形态相似,提示可能是ICHV感染细胞所引起的特征性变化.同时测定的病毒血凝滴度结果表明,包涵体的形成与病毒增殖有一定关系,84~96小时收毒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