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引种 为提高猪群总体质量和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猪场和养猪户都经常要向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种也是猪场管理的第一环节和基础环节,品种的引进应遵循以下8项原则:正确选择引入品种;慎重选择个体;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所有猪种必须有检疫证书;种猪场必须要有生产、经营许可证;要区分引进品种是原种还是商品配套系;要考虑品种原产地与引入地间的环境差异;要考虑引进品种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种质N0381D矮秆基因的遗传与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矮秆新种质N0381D的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观察、赤霉酸鉴定以及SS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该种质的矮秆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N0381D与高秆品种阿勃的杂种F1代株高均接近或稍高于中亲值,F2代高、矮秆比例为123∶33,经χ测验,符合3∶1遗传分离比例;(N0381D/阿勃//N0381D)BC1代矮秆植株数和半矮秆植株数的分离比例符合1∶1遗传分离比例,说明N0381D的矮秆性状由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赤霉酸鉴定表明,该种质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利用337对SSR引物在亲本及高、矮秆池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引物Xwmc503与该矮秆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19.3 cM,通过中国春及其第2部分同源群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将其定位于2DL染色体上。由于2DL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矮秆基因,利用Xgwm261对高、矮秆池进行分析,也没有扩增出特异条带,表明N0381D携带的矮秆基因与定位于2DS上的 Rht8不同,因此推测该基因是一个新的矮秆基因,暂命名为RhtN0381D。  相似文献   
3.
优质小麦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种子供应、栽培技术、品质检验、收购贮藏、政策支持等。为了解陕西省岐山县小麦生产的状况以及优质小麦品种推广的效果,以岐山县为区域,直接在农户田间抽取收获的小麦样本,现场调查相关生产要素,分析该县的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岐山县属于硬粒、高蛋白质、高筋、强筋小麦产区;田间调查表明,通过优质小麦的推广,主栽品种的比例提高,品种数量减少;稳产、高产、管理简单、便于机械收获、适宜间套的小麦品种深受当地农民欢迎。政府部门应在减少生产品种数量、落实优质优价政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从良种选育、抗旱播种、水分利用及合理施肥等4个方面,概述了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原则。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应选用生态适应性强,冬性或强冬性,抗寒、耐旱、抗青干、不早衰,根系发达,生长发育快而稳健,灌浆速度快,落黄好的中早熟良种;播种方式以抢墒播种、干旱寄种、雨后播种3种方式为主;正常年和丰水年9月15~25日播种为最佳播期,水分利用以蓄水保墒、发展地膜小麦为主,结合肥料的产量效应,采用一次条施。……  相似文献   
5.
两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特点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西藏主要小麦品种和内地优质小麦品种,分别在西藏和杨陵进行冬播和春播,收获后测定并分析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北京品种>西藏品种>青海品种,其中北京品种和西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而西藏品种和青海品种间的差异较小,蛋白质各组分的变异大小为谷蛋白的变异最大,其次是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残余蛋白的变异较小,谷/醇比值在品种间的变异也较大;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组分的变异的大小为醇溶蛋白>谷蛋白>残余蛋白>球蛋白>清蛋白,粗蛋白在4种生态条件下的变异系数为9.60%,谷/醇比值的变异系数为13.97%;谷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醇比值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在环境间的变异系数;而醇溶蛋白、残余蛋白及粗蛋白在环境间的变异系数大于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农大1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生产中主要的4种种植方式(穴播、撒播、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对冬小麦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下花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表现为窄幅条播显著高于其他3组处理;窄幅条播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与宽幅条播相比,窄幅条播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分别增加45.59%和19.44%;与穴播和撒播相比,窄幅条播产量分别提高17.25%和11.39%;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穴播最高,达到80.26%。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影响不大,表现为各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冬小麦陕农981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金诺丰对陕农981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诺丰能够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14.5%和10.7%;增加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量,较对照增加2.6%;产量构成三要素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平均提高8.0%、7.5%和2.6%.不同时期喷施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分蘖期>返青期.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缓释剂防治麦蚜效果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处理(A.用2%的缓释型吡虫啉颗粒30 kg·hm-2和种子掺匀后播种;B.对照1,用600 g·L-1的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 g·kg-1对种子包衣后播种;C.对照2,不处理的种子直接播种),采取随机排列,研究缓释型吡虫啉颗粒在小麦生长后期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处理的防蚜效果明显,在4月20日至5月30日的5次调查中,均未见到蚜虫,而B处理虽有蚜虫发生,但和A没有明显差异,C处理和A、B两处理有及显著差异,蚜虫发生量大。在对产量的效应中,A处理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千粒重,进而增加产量,而B、C两处理没有这种效应。在品质检验中,选取处理A和C进行品质分析,结果处理A、C均未检出吡虫啉残留,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上,处理A对品质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商洛市为例,介绍了"三品一标"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存在的认证效益低、品种多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监管责任落不实、认证难度大、政策推动不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技术服务、提升认证效率、提高认证质量、强化认证监管、争取政策扶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动物育种工作是涉及数量遗传学、经济学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育种手段已发展为将经典的数量遗传理论和方法与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使得育种工作更定量化、更精确,可获更好的育种效果.本文就猪的育种目标、育种结构、品系合成、杂交配套及高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