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畜禽肌内脂肪(IMF)含量影响肉质风味、口感、嫩度、色泽等指标.调节IMF含量改善肉质成为研究重点.通过添加不同浓度(0、0.15、0.30、0.45、0.60及0.75 mmol·L-1)缬氨酸,检测脂肪合成相关重要信号分子SREBP-1c蛋白表达与成熟情况,检验脂滴生成和细胞增殖情况,探究缬氨酸如何影响小鼠成肌细胞(C2C12)胞内脂肪沉积.结果表明,体外培养36 h后,0.45 mmol·L-1缬氨酸处理C2C12,可显著促进SREBP-1c蛋白成熟、表达和细胞增殖,一定程度促进脂滴沉积;添加0.45 mmol·L-1缬氨酸和75μmol·L-1棕榈酸后C2C12细胞中SREBP-1c蛋白含量显著上调,进一步促进细胞内脂质沉积,C2C12细胞增殖未受抑制.综上,缬氨酸可通过正向调节SREBP-1c相关信号通路,参与C2C12细胞内脂肪沉积或转运.研究首次证实缬氨酸可促进小鼠C2C12细胞脂肪沉积及增殖,为进一步探究缬氨酸在脂肪沉积过程中作用提供新见解,也为缬氨酸提高畜禽肉质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载脂蛋白A1基因(APOA1)在动物体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鸡APOA1基因中具有潜在生物学作用的非同义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non-synonymou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s SNPs)位点,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开展鸡体脂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从db SNP数据库中提取APOA1基因12个ns SNPs,利用4种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SIFT、Poly Phen-2、SNAP和Ph D-SNP)预测其是否为功能性SNPs;使用I-Mutant3.0和MUpro软件分析突变位点氨基酸的稳定性,并对APOA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对比和位点保守性预测;最后使用SOPMA和SWISS-MODEL软件预测ns SNPs突变前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V179G(rs732849555)突变位点影响鸡APOA1蛋白质的结构,可能是影响鸡体脂性状的重要功能性SNPs。  相似文献   
3.
鸡IGF1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受体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有重要调控作用,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第十世代肉仔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鸡IGF1R基因外显子4的C→G(919C→G)和外显子13的T→C(2761T→C)两个突变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919C→G对股骨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5周龄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龙骨长、胫骨长和胫骨重有一定影响(P<0.1)。2761T→C突变位点对跖骨围、胫爪比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胫爪重、股骨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7周龄体重有一定影响(P<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919C→G、2761T→C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系间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初步推断IGF1R基因可能是控制鸡5周龄体重、骨骼生长发育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4.
西门塔尔牛奶产量与其体型线性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某牛场20头西门塔尔牛产奶量与其体型线性性状进行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尻长、乳房深、体高、胸围、乳头长与其产奶量呈弱正相关,尻长、尻宽、乳头是影响产奶量的重要性状,且是正向作用;体高、胸围是影响产奶量的重要性状,起负面作用;尻长、尻宽对产奶量的直接作用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K—均值聚类算法的植物叶部病害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植物叶部病害图像的特点,首先对采集到的玉米病害彩色图像采用矢量中值滤波法去除噪声,然后提取玉米病叶彩色图像的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作为特征向量,利用Mercer核,把输入空间的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进行K-均值聚类以及植物病害识别.试验涉及的4种玉米病害识别正确率达82.5%,核K-均值聚类方法适合玉米叶部病害分类.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PC机或单片机控制系统在精密播种控制过程中对工作环境要求高、可靠性低、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推广性差等问题,提出将PLC作为控制器用于精密播种机控制系统。研究内容包括精密播种机系统总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驱动装置与执行机构动作的编程实现等。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LC控制的精密播种机控制系统稳定性及故障响应率均较高,符合精密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绿原酸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375尾平均体重为(50.11±0.72)g的黄河鲤鱼鱼种,根据饲料中绿原酸添加量将黄河鲤鱼鱼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不添加绿原酸)、0.015%添加组、0.030%添加组、0.045%添加组、0.060%添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经过50 d的饲喂,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黄河鲤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肌肉中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045%添加组黄河鲤鱼鱼种的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0.015%添加组、0.030%添加组、0.060%添加组的黄河鲤鱼鱼种增重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0.045%添加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的水分、粗灰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0.045%添加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组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饲料中添加绿原酸可明显改善黄河鲤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推荐添加量为0.045%。  相似文献   
8.
上位性及其对家养动物复杂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teson于1909年最早将上位性(Epistasis)这个概念引入遗传学领域,在1918年,Fisher将不同位点上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定义为上位性,非等位基因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基因效应定位为上位效应(Epistaticeffect)。自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到试验方法及技术手段的限制,研究者多采用以数量遗传学为主的研究方法对上位性开展研究。近年来,伴随着分子数量遗传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现在已获得大量的理论和实验证据支持上位效应对家养动物复杂性状的表型塑造以及复杂遗传系统演化机制存在重要的遗传学影响。文章拟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上位性概念、类型及主要的学术观点加以评述,着重介绍了这些概念的产生的背景、原理以及差别之处,并对上位性对家养动物复杂经济性状的遗传学影响给予简要介绍,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肉鸡高、低脂系体脂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第11、12世代肉鸡体重、体脂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体重和体脂性状方面,肉鸡高脂系的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的相应性状(P<0.01),而肝脏内脂肪含量性状差异则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胸肌和腿肌内脂肪含量等性状,高脂系则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与此同时,高、低脂系间7周龄体重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高脂系肉鸡血清中HDL-C、VLDL、FFA、apoB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高于低脂系肉鸡的相应指标(P<0.01);相反Glu和LDL-C低于低脂系的相应指标(P<0.01);高、低脂系间TG、TC的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肉鸡腹脂率的持续定向选择对血液中脂质代谢各项生化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肉鸡血脂代谢与体脂沉积的关系,对低脂肉鸡的进一步选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青  王守志  户国  李辉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0):3647-3654
 【目的】研究PPARγ基因5'侧翼区多态性及其单倍型效应对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影响,寻找影响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相应依据。【方法】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8、9和10世代肉仔鸡为试验材料,采用测序、PCR-RFLP等方法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及基因型分析。利用基因型信息重构单倍型并分析不同单倍型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结果】PPARγ基因5'侧翼区存在3个多态性位点(g.-1784_-1768del17,c.-1241G>A及c.-75G>A),利用其构建的单倍型对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肝脏比例、胫骨长、股骨重、龙骨长、跖骨围等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胸大肌重、胸小肌重、胸小肌率、跖骨长等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P<0.2)。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腹脂重、腹脂率等性状,BGA单倍型个体显著高于其它单倍型个体(P<0.05);相对于其它单倍型个体,AAG单倍型个体有较高的肝脏重、肝脏比例、胸小肌重和胸小肌率(P<0.05);在股骨重、胫骨长、跖骨长、跖骨围、龙骨长等骨骼生长发育性状方面,AAG单倍型个体显著优于AGG单倍型个体(P<0.05)。【结论】PPARγ基因5'侧翼区可能存在影响鸡脂肪性状的QTL,PPARγ基因可能是影响鸡骨骼性状的重要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