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91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79篇
  166篇
综合类   66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642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选用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1970−1999年的逐日输出数据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使用空间插值降尺度到0.5°×0.5°格网。以格网单元为基础,应用系统误差修订(修正值法或比值法)和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或等权重平均法EW),训练与验证GCMs输出值并进行综合修订。在此基础上,分析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海南岛近期(2020−2059年)和远期(2060−2099年)农业水热资源,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10℃积温、≥20℃积温、年降水量、1月降水量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CMs输出值的系统误差和BMA权重系数在格网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且GCMs输出值低估逐日最高气温约3.55℃,高估逐日最低气温约1.19℃,逐日降水量仅为观测值的54.35%。基于格网的综合修订,可有效降低GCMs输出值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BMA与EW的修订结果相似,均优于单一GCM模式。通过格网BMA综合修订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在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约提升0.10、0.07和0.0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约降低2.38℃、1.01℃和1.01mm;较单一GCM相对观测值的偏差平均约减少3.25℃、1.13℃和25.67mm。未来海南岛农业热量资源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从中部向外围逐渐升高,高温主要分布在南部至西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全岛较为接近,1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20℃积温的增幅分别表现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和由中部向外围递减。在时间上,RCP8.5情景下所有农业热量资源均为极显著增加且增温最快,RCP4.5情景为先增加后平缓,RCP2.6情景较为平缓,远期无显著增温。未来海南岛降水资源在空间上转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格局,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降水变率增加,西部和中部降水变率减少,在时间上无显著变化趋势。随着未来海南岛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扩大,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应提前布局,做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用单层分化法研究了 ES细胞从 0~ 316 h(第 14天 )的神经分化过程。无饲养层培养的 ES细胞在无血清的N2 B2 7培养基中开始神经分化。从 72 h开始 ,神经外胚层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Sox1表达 ,在克隆的边缘逐渐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 1~ 2个细胞突起。在 191h(第 8天 )之后 ,细胞可迁移至克隆边缘的 2 0 0 μm之外 ,这些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Tau。以后 ,迁移细胞的突起开始交叠成网状。 316 h(第 14天 )时 ,细长的纤维可跨越在不同的克隆之间 ,长达上千微米。此时 ,免疫染色的结果表明 ,在克隆的中央有较多的圆形 Nestin阳性细胞 ,而克隆的边缘有大量的 β- tubulin 阳性细胞 ,它们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图像。阶段性表达基因的表达时序研究表明 ,ES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Oct4开始减弱时 ,Sox1表达开始 ,此时细胞由全能状态进入早期神经分化状态 ;Tau的表达是 Sox1表达的下游事件。这一时序与胚胎发育中神经发生的时序相符。单层分化法能直观地展示 ES细胞的神经分化过程 ,可作为研究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及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3.
免疫失败     
除良好的经营管理外 ,治疗和预防也是防御疾病的基本途径。预防疾病的方法就是针对特殊疾病注射合适的疫苗。疫苗在家禽体内发挥生物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但过去几年曾有过因预防接种失败而导致疾病暴发的报道 ,如传染性法氏囊炎。因此 ,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 疫苗本身的因素疫苗有一定的使用期限 ,过期的疫苗不能产生所需的免疫水平。疫苗储藏和运输时的温度如高于 4℃也会导致疫苗失效。疫苗的稀释液质量很低也是一个因素 ,稀释疫苗必须使用专用稀释液并且不能添加其它任何东西。不…  相似文献   
4.
5.
高寒草地有害毒草--狼毒的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5种化学除草剂,用不同用药量对狼毒在花期进行化学防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花期用1500ml/hm2的“狼毒净1号“叶面喷雾可使受药狼毒的死亡率达到98.50%以上,而且能有效抑制草地狼毒群落,促进禾本科牧草生长,对草地可食牧草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水牛精子在胞质内注射后的早期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胞质内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探讨了水牛卵母细胞胞质与注射精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ICSI精子的形态变化。ICSI后 13h,5 9.4 %的精子头部已膨大 ,且有 18.8%的精子进入解聚状态。雌雄原核发育不同步 ,雄原核在 ICSI后 16 h和 19h的形成率分别为 3.2 %和 4 0 .0 % ;雌原核在 ICSI后 13h已达到 71.9% ,16 h时提高到 90 .3%。经离子霉素与 6 - DMAP联合激活 ,ICSI后 19h产生的胚胎核型以 2 PN PB1 为主 ,其雌原核形成 (激活 )率为 91.3% ,雄原核形成率为 4 0 .0 % ,5 1.3%为孤雌胚。用 5 mm ol/ L 的 DTT预处理精子 1h,可提高精子的解聚率 (30 .9%比 12 .7% ,P<0 .0 5 ) ,但对雄原核的形成率无显著影响 (33.3%比 32 .7% ,P>0 .0 5 )。结果表明 ,水牛精子 ICSI后的雄原核形成时间晚于卵子雌原核形成时间 ,且其比率低于卵子 ,DTT处理精子能提高其解聚率 ,但对雄原核形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出现,使家鸡的染色体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作者从家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简史、显带研究及其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3个方面对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旨在对其有一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并为其它禽类的染色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素对畜禽生产陛能影响颇大,特别是高温引起的热应激。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普遍升高,不但南方炎热地区畜禽常发生热应激,比较凉爽的北方地区夏季时也经常受到热应激危害。如何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福利环境,防止热应激的发生是养殖业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1 热应激概念与发生机制 凡属恒温动物都存有一个等热点,在等热点范围内动物借助于体温调节功能维持其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一旦超出等热点时,如果体温调节不能完成正常的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我国畜牧业生产获得大丰收,成为农业生产中一个特殊的亮点。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农民收益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38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宣传信息处石有龙处长,就2004年全国畜产品价格情况以及2005年畜产品形势分析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马MC1R基因多态位点与马毛色的关联性,为马的毛色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采集了10种不同毛色共132匹马的颈静脉血,提取基因组并应用PCR技术克隆MC1R基因编码序列,通过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分析,对马MC1R基因多态性与毛色进行关联分析,并预测了SNPs对其编码蛋白结构的影响。构建和分析了MC1R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马MC1R基因存在3个多态位点,其中c.G102A为同义突变,c.C248T和c.G250A为错义突变。c.C248T造成MC1R蛋白的第83个氨基酸由极性亲水丝氨酸变为非极性疏水苯丙氨酸,预测突变后该位点氨基酸与第三跨膜区的第127个氨基酸(丝氨酸)之间的氢键消失而改变了MC1R的蛋白构象,该突变导致MC1R基因出现EE、Ee和ee 3种基因型。错义突变c.G250A导致其翻译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天冬酰胺,该位点突变后与邻近氨基酸及跨膜域作用力复杂,推测比只出现c.C248T突变对MC1R蛋白功能的影响要小,该位点突变导致出现基因型ee~a。综合NCBI中的马MC1R基因型数据(共571匹)与其毛色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骝毛马和黑毛马群体中存在EE和Ee两种基因型,青毛马群体中存在EE、Ee、ee和ee~a基因型,栗毛中存在ee和ee~a两种基因型。黑毛和骝毛马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呈现Hardy-Weinberg不平衡,等位基因E为优势等位基因;在栗色马中未检测到E等位基因,e为优势等位基因。MC1R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EE基因型个体与家马、普氏野马相似性最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马MC1R多态位点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马的骝毛、黑毛、栗毛及以这3种毛色为基础毛色的花马毛色存在相关性,骝毛马与黑毛马中不存在基因型ee,栗毛马中则不存在等位基因E。为应用基因型对马的毛色进行定向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