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7篇
  2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辣椒田蟋蟀有5种。北京油葫芦 Teleogryllus emma Ohmaehi et Matsumura 为陕西关中灌区椒田的主要种。大扁头蟋 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 为不同生态区的常见种。各种蟋蟀在陕西1年均发生1代,以卵越冬,4月下旬孵化盛期,4月下旬—9月上旬若虫发生期,8月下旬—9月下旬成虫发生盛期。8—9月是为害辣椒的关键时期。蟋蟀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趋化性,有趋向于渠边、地边的习性,18—19时为日活动高峰。地膜、杂草孳生、生长势郁闭、麦糠(草)覆盖及混作的椒田,种群数量大,为害严重。早期田间挖窝诱蛛、插种玉水、花生、繁育天敌,中期溜施毒土,后期毒饵诱杀,是控制蟋蟀为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疫区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本试验将血吸虫病非疫区的水、黄牛各10头,转运至安徽省血吸虫病疫区,接受为期8周的自然感染。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牛血清循环抗原。结果,水、黄牛血清循环抗原滴度均于自然感染第4周后明显上升,水、黄牛自然感染第8周的血清循环抗原最高滴度分为1∶10240和1∶5120,最低滴度则分别为1∶1280和1∶640,水牛循环抗原滴度高于黄牛。虫荷数与血清循环抗原滴度未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3.5%的Na Cl溶液分别对碱蓬、三七景天和星星草等3种植物进行浇灌,研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植株和土壤中离子含量、生物量、土壤p H值、全盐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环境下,3种植物均表现出很强的耐盐性,碱篷植株体内可聚集大量的Cl-和Na+,但是,在碱蓬生长的土壤中含有很高的交换性钠含量,因其不断进入土壤胶体,从而加重了土壤碱性化程度;三七景天在生长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全盐量及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对降低土壤盐碱性具有较好的作用;星星草通过迅速增加其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来降低其渗透势,缓解体内盐分浓度,以抗盐胁迫环境,且能积累较高的干物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含水率。因此,这3种植物都是较好的耐盐植物,可用以进行耐盐植物资源的开发和选育。  相似文献   
4.
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了经不同烹调技法处理后的几种常见蔬菜中的V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烹调技法及加热时间的长短对蔬菜中的VC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呈现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异龄林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森林经营系统。一个经营工作者要对异龄林进行高效率的经营,就必须掌握现实林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便有目的地制定经营措施。异龄林系统从经营角度出发,可以划分成如下三个组成单元:进界生长量、向上生长量和枯损量。上述三个单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异龄林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上述三个生长单元的动态进行模拟,寻找出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规律,所用方法是对每个生长单元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再通过统计量分析和实际验证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模型,并据此对现实异龄林的动态进行预测。证明了以曲线形式反映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远优于线性形式。所用材料取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的冷杉(Abies nephrolepis)为主的异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用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把纯化的GST结合福氏性剂免疫了二批达BALB/c小鼠,获得了29.58~32.71%的减虫率和52.94~68.13%的粪便减卵率。ELISA试验表明免疫小鼠产生了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显示日本血吸虫水溶性成虫抗原和GST抗原的26、28kD蛋白被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日本血吸虫童虫经液氮冻藏复苏后的生活史循环的情况。童虫冻藏36天和50天后腹腔注射感染小鼠,亲代成虫回收率为9.0和8.9%。感染鼠肝内的子代虫卵孵出的子1代毛蚴感染钉螺,感染率为59和67%;平均每个钉螺第1次逸出的子1代尾蚴数为800~900条。子1代尾蚴感染小鼠后,其子1代成虫回收率为55和56%。合抱雌、雄成虫的体长、性腺的发育和虫体对宿主的致病力与正常途径感染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无瓣海桑主要害虫迹斑绿刺蛾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生活习性,通过室内饲养、林间套笼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迹斑绿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虫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期发生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第4代幼虫11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成虫夜间羽化率达到98.6%,以晚上24:00前居多。成虫羽化后第2天交尾,雌虫产卵量为35~183粒,雄虫平均寿命6.7d,雌虫平均寿命8.1d。本研究明确了迹斑绿刺蛾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预测防治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鄱阳湖流域3种典型母质对土壤溅蚀的影响,设计一种可收集过程样的溅蚀盘,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30,60,90,120,150 mm/h)和母质(第四纪沉积物母质、花岗岩母质、红砂岩母质)条件下红壤溅蚀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纪沉积物母质红壤总溅蚀量最低,其次是花岗岩母质红壤,红砂岩母质红壤总溅蚀量最高,土壤质地、有机质、游离氧化铁等指标对总溅蚀量影响较大;随着雨强的增大,总溅蚀量呈对数函数关系增加;总溅蚀量80%以上分布在0—15 cm范围内,随着雨强增大,溅蚀颗粒分布越集中。  相似文献   
10.
不同喷灌水氮组合对马铃薯耗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克山县圆形喷灌机条件下不同水氮组合对马铃薯的耗水规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确定节水、节肥、高产目标下适宜的水氮组合方式,试验设置了2个灌水水平:灌水总量W1(80 mm)和W2(100 mm);4个追氮量水平:F1(45 kg/hm2),F2(56.6 kg/hm2),F3(70 kg/hm2)和F4(86.6 kg/hm2);2个施氮频次:C1为块茎膨大期1次施入,C2为块茎膨大期分2次施入,并选择雨养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13~332 mm,块茎膨大期耗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63.4%~66.0%,幼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是需水关键期,应结合马铃薯生长状况和当地雨水情况,适当进行补充灌溉;相比于其余处理,W2F4C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46 525 kg/hm2;不同水氮组合间马铃薯的淀粉、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及商品薯率无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综合比较,建议在黑龙江半湿润地区,可采用高水(100 mm)高肥(86.6 kg/hm2)高频次(块茎膨大期分2次施入)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