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分析新疆伊宁县1987—2017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结合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综合分析伊宁县冰葡萄种植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1987—2017年30年间伊宁县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10.2、16.6、4.7℃,气温的突变现象大多发生在1998年前后,随年份的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热量条件充足,有利于冰葡萄糖分积累,提高品质和产量;(2)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年均日照时数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2748.6 h、7.5 h、61%,能够满足冰葡萄生长所需光照水分条件;(3)伊宁县稳定通过10℃积温的多年平均值为3559.1℃·d,稳定通过10℃日数为182 d,无霜期为166 d,降水量为378.0 mm;1996—1999年及2017年气象条件对葡萄产量为负影响,其他年份均为正影响,2009、2014、2015年气象产量值高,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及日照时数值低,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有机质积累较多;夜间低温,呼吸作用较弱,降低有机物消耗,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除霜冻、大风对冰葡萄生长略有影响,需采取适当防冻措施外,整体气候环境良好,符合冰葡萄生长适宜条件,建议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乌鲁木齐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乌鲁木齐市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网、市农牧局内部局域网、区县乡镇信息服务站点,初步形成了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膜下滴灌棉田全生育期内蒸散量及不同生育期日蒸散量的研究,可以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型蒸渗计对实际的蒸散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田全生育期内总蒸发量为438.3 mm,花期日蒸发量达到最大值(4.7 mm),棉花最大耗水时段为6月20日至9月10日,总耗水量265.2 mm,以每次灌水40 mm,约灌水7次,间隔时间8~9 d;土壤深度5 cm时,微型蒸渗计逐日土壤蒸散量大小表现为膜内不封底膜外不封底膜内封底膜外封底,在开孔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微型蒸渗计口径越大,蒸发量越小;降水或灌溉以后,棉田的蒸散发以土壤蒸发为主,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变为棉花蒸腾为主,蒸发量也随之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南疆地区4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7年沙尘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IDW插值法、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对贡献率等方法,对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月、季和年及年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a南疆地区沙尘天气呈极显著波动下降趋势,减速为-1.06d/a,其中浮尘日数减速最大(-8.6d/10a);沙尘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式的先增后减;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日数突变年为1989、1995和1994年;沙尘天气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春夏秋冬分别为31.4、20.9、11.4和6.8d,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4.1d/10a)最大,年内月份均表现显著减少趋势;浮尘、沙尘暴和扬沙均呈现南多北少的纬向特征,主要发生在和田和巴州地区的南部,且绝大部分站点沙尘天气呈现显著减少趋势;风速、气温日较差与沙尘天气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对沙尘天气的相对贡献率为51.2%和13.1%,水汽压、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贡献率为20.4%、9.5%、0.5%和0.2%,影响排序为风速>水汽压>气温日较差>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对沙尘天气发生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综上所述,风速、下垫面的干湿状况、气温和冷空气活动等因素是南疆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南疆地区绿洲合理扩张和沙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8−2019年对伊宁县观测区的冰葡萄进行分期采收试验,并测定不同延迟采收时间果实的总糖、总酸、糖酸比,利用相关分析、偏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寻不同延迟采收期冰葡萄的品质变化、品质年际变化以及品质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判别当冰葡萄达到“最优品质”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优化冰葡萄品质、合理化区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2018年及2019年随着冰葡萄成熟后采收时间的推迟,总糖和总酸含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总糖含量随采收时间推迟逐渐增大,总酸含量随采收时间推迟呈先减后增的变化特点。(2)影响冰葡萄总糖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采摘前120d平均气温(T120)、采摘前120d平均最低气温(Tmin120)、采摘前30d平均气温日较差(ΔT30);影响冰葡萄总酸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采摘前120d平均气温(T120)、采摘前120d平均最低气温(Tmin120)、采摘前120d平均相对湿度(RH120)、采摘前60d平均相对湿度(RH60)。(3)形成“最优品质”所需的气象条件适宜区间为7.5℃≤T120≤18.3℃,4.8℃≤Tmin120≤9.6℃,48%≤RH60≤70%,52.3%≤RH120≤64.8%,研究区采收期气象条件满足上述范围时,冰葡萄达到最佳采收时间。2018年最佳采收时间为11月21日,2019年最佳采收时间为12月1日。根据此气象条件,对2020年伊宁县冰葡萄最佳采收期进行验证,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实际推广。  相似文献   
6.
风沙危害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定量指标的构建对于评估风沙灾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不同风速、风向、持续时间的风沙模拟试验,开展风沙灾害对棉花生长的危害程度研究,得到棉花苗期(1真叶到5真叶)风沙危害的指标。结果表明:从1真叶至3真叶,棉苗抗风沙能力随生长进程的推进不断增强,苗期的棉花幼苗对风沙的抵抗能力在5真叶期发生突变;风沙对棉花苗期的影响划分为3个阶段,8~14 m/s为影响增长阶段,14~17 m/s为影响严重阶段,>17 m/s为损毁阶段。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具体天气预报,结合棉花苗期风沙危害指标,采取适当的风沙天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