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8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种子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兴  柳国华 《种子》2004,23(8):83-85
简要阐述了种子产业创新的思路及效因.探讨了种子产业创新体系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路、适应市场经济体系、依靠创新为内容的种业体系结构及目标效益等系列操作.  相似文献   
2.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种业经验 推进我国种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兴  杜迅雷 《种子》2004,23(3):66-67
1先进国家种子产业发展状况和经验 世界种子市场无论从营业额角度还是获取的植物育种者权益角度看,都是先进国家的种子公司居于主导地位.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199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989~1993年间,在世界各国援于的植物育种者权益中,美国占23%,以下是荷兰15%,德国13%,法国11%,日本9%,英国7%,丹麦4%,其余所有的国家共占18%.尤其是美国种子的科研生产推广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种子产业链联接机制构建的创新思路,探讨了种子产业化链创新方式,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依靠创新为内容的种业体系结构及目标效益等系列操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阐述了农业科技企业实施创新模式的不同思路,探讨了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创新、模仿创新的优势和势弱;提出了农业科技企业要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根据本企业的技术优势选择不同创新模式,实施市场开发、成果转化等创新操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童海军  吴其褒 《种子科技》2003,21(5):265-266
1 种子市场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种子市场是种子商品交换的场所。完整意义上的种子市场包括从品种培育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种子科研部门,种子经销企业,原(良)种场,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广大农户。1.1 构成要素 (1)新品种选育者:科研育种单位是良种的源头,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育种发展促使种子产业和枉产品经营业不断地提高商品率.丰富农产品商品性能。发展种子科技.获取农产品超额利润:加强企业联合,拓宽经济领域、加快资空周转: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促使杠产品经营市场的国际化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种业国际化成为发达的世界农业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种子产业发展、种业市场竞争面临的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因此,这将把中国种业推向市场竞争的巅峰,中国种业国际化战略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和肥料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不同肥料和密度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2500株/ha—31500株/ha的密度水平和600kg/ha---1050kg/ha的施肥(折尿素,下同)水平范围内,各处理对杂交棉的生育期影响不大;而随着密度增加,杂交棉每株果档数减少、单铃重下降、衣分降低,有效铃增加,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向势;随着肥料水平增加,不同密度水平的产量性状因子表现不一致,,而较低密度时,除每株果档数外其余产量性状及产量均增加,而较高密度时,各产量性状及产量则表现先增后降,但二者均在移栽地区杂交棉适宜密度范围内。综合来看,生产上应以27000株/ha密度 和900kg/施肥水平为基础上,视田间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肥料和移栽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论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特征、分析了制约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症结因素,并提出了创新农业知识,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发展农业科技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将农业科技推向广度、深度,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知识型农民,优化生态系统,倡导持续、标准化农业和重视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保障粮食安全育种途径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兴  李春寿 《种子》2004,23(7):61-62
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及生态环境日益严重,是全球密切关注的影响粮食安全的大问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作物抗灾能力、提出了抗病育种,抗旱育种及生物技术育种等作物育种途径及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