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羊胎儿伪结核捧状杆菌羊伪结核律状杆菌主要引起绵、山羊发生以干酪样淋巴结炎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均有本病发生,我国的一些地区或牧场也曾发生过本病。作者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 Bank发表的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18S rRNA保守基因序列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以核酸混合物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用该双重PCR检测方法对采自昭苏种马场的马疑似病例全血进行检测,并与镜检法和单重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对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核酸扩增出大小为529 bp和789 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双芽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羊泰勒虫、牛巴贝斯虫核酸的扩增均为阴性;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阳性DNA被稀释1×108倍时均能检出其相应目的片段;对采集的46份马疑似病例血样进行PCR诊断,其中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30.4%(14/46),马泰勒虫感染率为41.3%(19/46);双重PCR检测方法与单重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临床感染隐性病例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选新疆阿勒泰富蕴县春秋牧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地面测产、化学分析的方法对草地产草量、植被牧草营养成分及载畜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蕴县春季时温性草原牧草由蒿子(Artemisia sp.)、针茅(Stipa capillata)、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组成,分别占50.57%,41.25%,8.18%(DM),总干物质产草量为277.53kg·hm~(-2);牧草品质中等,以单位羊每天的采食量、粗蛋白质需要量计算的载畜量分别约为2.51,3.27个羊单位·hm~(-2)。秋季时山地草原由杂草、针茅(Stipa capillata)、苔草(Carexsp.)、羽依草(Alchemilla japonica)、羊茅(Festuca ovina)、蒿子(Artemisia sp.)组成,分别占31.53%,25.19%,17.58%,10.20%,9.74%,5.76%(DM);总干物质产草量为457.97kg·hm~(-2);牧草的粗蛋白含量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牧草品质低,以单位羊每天的采食量、粗蛋白质需要量计算的载畜量分别约为1.90,1.36个羊单位·hm~(-2)。春季时温性草原和秋季时山地草原牧草钙磷比例均不平衡,磷缺乏现象严重,应在放牧生产中注意补磷。  相似文献   
4.
巴州主要代表区域监测草地2016年返青期及返青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了巴州4个代表区域7个草地类型的返青期和返青特点。结果表明,2016年巴州大部分监测草地类型从3月中旬开始陆续返青,至4月底基本结束返青,个别区域延迟至5月中上旬,不同区域及不同草地类型存在差异;受2016年巴州整体区域气温偏高影响,大部分监测草地返青期较往年提前,返青期早晚除与地域气候特征及地域地理位置有关外,还与草地植被的组成结构和牧草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5.
从功能性出发,结合察哈尔地区文化,本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各街角绿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状绿量小、景观效果差、文化性缺失、功能性不足等问题。对察哈尔地区街角绿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录     
为了表达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截短HSP70基因编码蛋白并研究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本研究扩增牛环形泰勒虫HSP70目的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pMD18-T-HSP70,选取其他种的同源HSP70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SP70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结构、信号肽、可能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及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对重组蛋白HSP70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SP70,筛选诱导表达条件,镍柱纯化重组蛋白及检测反应原性。结果显示,牛环形泰勒虫HSP70蛋白序列与小泰勒虫的序列同源性较高,蛋白分子质量为42 ku,理论等电点(pI)为5.61,属于酸性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及信号肽;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显示,HSP70包含32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该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分别占39.18%、8.51%、30.41%和21.91%。蛋白互作网络构建结果显示,与HSP70相互作用的蛋白主要为HSP90家族成员,另外还有伴侣蛋白GrpE同系物,预示着HSP70可能在细胞内与HSP90形成复合体发挥作用。本试验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大小约为48 ku的融合蛋白,以0.6 mmol/L IPTG于37 ℃诱导5 h,蛋白表达较好;点状印迹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可被自然感染的牛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牛环形泰勒虫HSP70功能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GenBank中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T.equi)美国WA株基因组序列(XM_004833042.1)为目标,选取目前公开的所有顶复门原虫泰勒虫属顶膜抗原1(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AMA1)基因进行本地BLAST比对。针对目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后,以T.equi新疆分离株为模板对AMA1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并对T.equi AMA1蛋白进行真核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制备,最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真核重组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T.equi新疆株AMA1基因,与T.equi美国WA株AMA1基因相比,两者进化关系最为接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34%和78.64%。成功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AMA1真核重组蛋白,约为55 kDa,将AMA1原核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所产生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819 2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免疫小鼠产生的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AMA1真核重组蛋白,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本试验完成了T.equi AMA1真核重组蛋白的鉴定和多克隆抗体的制...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河套灌区地膜使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本研究对不同作物种植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膜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18.20~418.6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131.11 kg·hm-2。地膜残留量受覆膜年限、作物类型、回收情况、土壤质地等因素影响,其中覆膜年限对残膜量的影响最大,随着覆膜年限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覆膜20年以上地块残膜量显著高于覆膜年限少于20年地块(P<0.05)。玉米种植区地膜残留量(132.77 kg·hm-2)高于向日葵种植地区(127.88 kg·hm-2)。地膜回收意识是影响河套灌区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回收方式主要为人工拾捡或耙地带出农田,研究区地膜回收率仅为38.10%,地膜回收地块的残留量(108.28 kg·hm-2)低于不回收地块(145.03 kg·hm-2)。相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中砂质壤土残膜量最多(153.84 kg·hm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试验区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SS)、免耕(MG)及常规耕作(CK),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样,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渗透速率及土壤孔隙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土壤容重及含水量均表现为SS>CK>MG;土壤入渗特征表现为初始入渗率>平均渗透率>稳定入渗率;土壤入渗速率及累计入渗量表现为SS>CK>MG;土壤孔隙度以SS处理下最高且随着月份的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初始入渗速率和渗透总量对不同耕作方式最为敏感,可以作为考察东北黑土区农田耕作效应与缓解黑土地退化的评价指标。由综合得分可知,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性能优劣表现为SS>MG>CK。综上,深松耕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渗透能力;免耕更有利于水分的保持,降低土壤的无效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