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中华绒螯蟹为试验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对其免疫组织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细菌刺激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鳃丝厚度和血细胞数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厚增多趋势,肝小管管腔比面积、结构和细胞数量发生显著变化;脂多糖和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表达量6 h时显著降低(P0.05),而在12 h时极显著增加(P0.01);Toll通路重要组件Tube表达量在3、6 h时均显著降低(P0.05),12 h显著增加(P0.05);Toll通路重要组件Dorsal基因表达量在3 h时显著增加(P0.05);整合素基因表达量在感染3、6 h均显著增加(P0.05),12 h时表现为极显著增加(P0.01);酚氧化酶原激活酶、细胞黏附蛋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12 h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6 h达到最低值,而后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6 h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刺激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规超级早籼稻品种中早39持久高抗稻瘟病的遗传基础,【方法】利用田间抗性鉴定、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中早39稻瘟病持久抗性的遗传基础。【结果】中早39、金早47和中组3号对7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z、Pi9、Pib、Pi36、Pi64、Pi-d2和Pi-d3的分子标记均呈阳性条带;且中早39与金早47、中组3号对5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性表现完全相同。中早39与金早47、中组3号无论是表型还是基因型都完全一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中早39系谱中的供试材料均含有Pi-d2抗病等位基因。【结论】中早39的抗稻瘟病特性经中组3号,来源于金早47。含有Pi-d2的地谷与中早39、金早47和中组3号对5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的表型相同。  相似文献   
3.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运用毒理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u~(2+)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作用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试验72 h,低浓度组(0.1 mg/L和对照组)中无明显死亡现象,而高浓度组(0.5 mg/L和1.0 mg/L)中全部死亡,说明高浓度Cu~(2+)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Cu~(2+)(浓度为0.1 mg/L)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相关基因脂多糖和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LGBP)、Tube、Dorsal、酚氧化酶原激活酶(PPAF)、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粘附蛋白(PXN)表达也产生显著影响,LGBP基因mRNA表达量在胁迫3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PAF基因mRNA表达量在胁迫12 h和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ube基因mRNA在胁迫4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72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orsal基因mRNA表达量在胁迫4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Px基因mRNA表达量在胁迫3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72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T基因mRNA表达量在胁迫36 h和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XN基因mRNA表达量在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72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重金属Cu~(2+)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且显著影响其免疫模式识别蛋白相关基因(LGBP)、免疫信号传导相关基因(Dorsal、Tube)及免疫效应相关基因(PPAF、GPx、GST、PX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