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解各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在四川、重庆、云南的流行情况,对2013-2014年间四川、重庆、云南等地8个规模化养殖场的125份病死猪肺炎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用PCR方法对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结果表明:从有肺炎症状病死猪的肺脏样品中共分离出1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其中有7株为A血清型(63.6%),3株为D血清型(27.3%),1株为F血清型(9.1%),没有发现B和E血清型。表明在该区域内,猪肺疫主要是由A型Pm感染引起。另外,此次还分离出了1株较少见的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结果可为上述地区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进行波氏菌病的防治,利用分离培养、生化实验、PCR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对采自四川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萎缩性鼻炎症状的猪鼻腔拭子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参考经典的皮肤坏死素(DNT)粗提技术,将分离株DNT粗提原液及10和100倍稀释物分别注射于4~5、15~20和40~45d3组不同日龄的SPF鼠,进行毒力检测。结果分离到一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DNT毒力较强,0.2mL粗提原液可造成4~5d乳鼠皮下组织发生严重急性出血性炎症而死亡;15~20d乳鼠皮下出血,毛囊损伤,表皮层细胞结构模糊、紊乱,耐过乳鼠损伤处皮肤毛发生长受损;40~45d小鼠脱毛等轻微症状。本试验分离菌株皮肤毒性较强,DNT对不同日龄鼠的皮肤致病力有差异,可引起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同时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