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三眠蚕因纤度细、丝质优可缫高品位生丝,利用三眠蚕茧丝纤度细的特点服务于生产多元化生丝受到我国蚕业工作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陆雪芳等用金鹿三眠素人工诱导手段来获得三眠蚕,90年代何斯美最先利用遗传三眠蚕选育三眠蚕品种SG,随后相继育成三眠蚕原种853白和543B以及三眠蚕四元杂交种三.龙×汇.源。这些表明选育应用三眠蚕品种在我国已有一定经验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家蚕幼虫眠时形成新表皮以及重新合成黑色素分布于新表皮上形成固有体色斑纹等特点,用4龄入眠后的家蚕幼虫体壁组织为材料,观察离体培养体壁的色素代谢变化,探索适宜的家蚕幼虫体壁培养基及培养温度条件,眠蚕体壁的取材方法及取材时间,色素代谢观察的外观标志性状等。实验结果表明:含10%优等胎牛血清的Grace培养基适于家蚕幼虫体壁组织培养,培养温度为26℃;取4龄期入眠11~12 h后剥去旧表皮的体壁组织更容易观察色素代谢的外观性状变化;体壁培养24 h后,刚毛再生和色素沉积是易于观察的色素代谢变化标志性状。通过对家蚕4龄眠蚕离体培养体壁组织的黑色素合成抑制试验,观察到体壁外观性状变化,证明酪氨酸羟化酶催化酪氨酸转化成多巴是家蚕黑色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家蚕5-羟色胺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银  李艳  陈曦  陈鹏  陈萍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5):987-1001
【目的】5-羟色胺(5-HT)在许多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克隆介导5-HT生理效应的家蚕5-HT受体及组织表达分析,为研究家蚕5-TH受体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组数据及半定量real-time PCR技术,鉴定克隆4种家蚕5-HT受体基因;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5-HT受体在物种间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利用半定量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它们在幼虫和成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预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得到4种5-HT受体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5-HT1ABm、5-HT1BBm、5-HT2Bm、5-HT7Bm(GenBank登录号KM236100-KM236103),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 395、1 341、1 881和1 497 bp,可编码464、446、626和498氨基酸。4种5-HT受体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选择已报道的昆虫及脊椎动物的5-HT受体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家蚕4种5-HT受体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仅为30.4%。5-HT1A、5-HT1B、5-HT2、5-HT7 4种受体在昆虫中的相似性分别为45.4%、61.4%、48.4%、54.1%。另外,家蚕5-HT受体与其他昆虫甚至脊椎动物有较高的同源性,跨膜区的保守性比非跨膜区高。不同物种间的同一家族5-HT受体的相似性高于同一物种内不同家族5-HT受体的相似性,家蚕5-HT受体的进化关系与烟草天蛾最近。半定量real-time PCR结果显示,5-HT1ABm、5-HT1BBm在幼虫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5-HT2Bm仅在幼虫的头、腹部神经索、精巢表达。5-HT7Bm在幼虫头部、腹部神经索、中肠、脂肪体、精巢、卵巢表达。5-HT1ABm、5-HT1BBm、5-HT7Bm在成虫中除雌性头部以外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5-HT7Bm在雄蛾的生殖系统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5-HT2Bm在成虫中不表达。【结论】鉴定和克隆的4种家蚕5-HT受体基因,在昆虫和脊椎动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烟草天蛾同源关系最近,它们在幼虫和成虫的组织表达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银  何立峰  焦敏  曹秀君 《北方水稻》2007,(3):110-110,116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阿维.唑磷乳油40 ml/667 m2和20%三唑磷.辛乳油50 ml/667 m2叶面喷雾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8.3%、96.6%,且对水稻安全,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迁飞性强、寄主广、繁殖力高,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从分子水平探究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繁殖、抗药性形成的内在分子机理,能为虫害的防治、防控提供重要参考。β-Actin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看家蛋白常在分子生物学中用作内参去定量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因而获得高质量的β-Actin抗体是从事相关分子研究的基本前提。因此,本研究克隆了草地贪夜蛾β-Actin基因部分编码序列,长度为579 bp。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获得了约37 kD的β-Actin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β-Actin多克隆抗体血清。经ELISA检测,获得的抗血清效价达1∶256000。利用制备的β-Actin抗血清进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在42 kD处出现强且单一的蛋白条带,说明制备的β-Actin抗血清能有效识别草地贪夜蛾β-Actin蛋白。综上,本研究制备的β-Actin多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较强,能为草地贪夜蛾后续相关分子研究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