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农科院粮作所从1995年开始进行“BT”型不育系、恢复系的探索,现拥有高代不育材料30套,低代86套;高代恢复材料73份,低代231份。新疆“野败”型杂交粳稻,2005年实现了三系配套。“野败”型不育材料克服了“BT型”、“滇型”所存在的高代自交结实缺陷,使杂交稻种子纯度更有保障。目前,新疆杂交稻研究已进入组合的配制及产量比较鉴定阶段,已由单一的常规育种转向常规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以常规为基础促进杂种优势利用发展和创新。目前已经育成并掌握了新疆粳稻“滇型”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配套技术及原材料,解决了米质、产量及生育期的难关。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  相似文献   
2.
新稻13号(红米)米质优,而且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两年区域试验点10个,其中有4个点较对照增产4.2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73.1 kg/667 m~2,在区试上都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适宜南北疆各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是由子囊菌引起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只能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来控制.然而,由于病原菌小种遗传的多样性和致病性的快速衍变,新的抗病品种常常是很快丧失抗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稻瘟病便会迅速发生,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4.
新疆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估算了我区粳稻早、中、晚熟组的25个品种10个主要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相关系数,遗传进度及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抽穗期、袜高、分蘖穗总粒数的遗传力较高。延长生育期、提高分蘖穗、总粒数、主穗着粒密度、主穗总粒、实粒数、结实率,同时降低株高、千总粒重可提高单株产量。株高、抽穗期、分蘖穗总粒数、主穗着粒密度、主穗总粒、实粒数的遗传进度很高,早期世代田间选择可获一定效果。选择指数表明:在选择单株产量的基础上选择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的性状,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是由子囊菌引起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只能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来控制。然而,由于病原菌小种遗传的多样性和致病性的快速衍变,新的抗病品种常常是很快丧失抗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稻瘟病便会迅速发生,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6.
新稻50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水稻品种,于2016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新稻50号的主要特征特性、米质分析情况、产量表现等,并从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新稻22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滇型不育系LA3作母本,恢复系LC64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的杂交粳稻组合。2006年~2007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自治区生产试验,2008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2 a区试平均产量737.14 kg/667 m2,比对照秋田小町平均增产11.89%。稻米品质优良,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适宜在南、北疆各稻区和>10℃的总积温在3 000℃以上的其他稻区种植。栽培管理应注意: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合理稀植,科学管理肥水,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8.
水稻因其不论是从育秧到插秧,还是从稻谷的生长到田间管理,全程基本上是在水田里操作而得名.我国传统的稻谷栽培种植,一直依赖于农业灌溉.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急剧减少和干旱天气的不断增加,新疆水稻面积近年不断萎缩,现已不足百万亩.因此越来越多的水稻专家和研究机构近些年来开始着手针对水稻抗旱的各项研究工作.我们以新疆气候环境条件为背景,阐述让“水稻上岸”由无氧呼吸变为有氧呼吸的品种选育见解.同时,通过精心研究可以充分证明,水稻由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向水稻“膜下滴灌”旱作模式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操作上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9.
香型水稻新品种新稻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稻17号(香稻)产量高、米质优,一般产量700kg/667m2以上,而且具有很好的稳产性、丰产性和适应性。两年区试点11个,有10个点比对照增产。经(Duncan`s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品种稳定性分析,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2005、2006年两年平均产量736.15kg/667m2,较对照增产12.1%,达极显著水平。通过C.S.lin分析,在区试上都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适宜南北疆各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新稻28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5年采用(新稻6号×松2116)F1×珍富-3有性常规杂交,获得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生育期适中,属中早粳中晚熟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84.23 kg/667 m2,较对照秋田小町平均增产8.55%。2010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稻米品质优良,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适宜在南、北疆各稻区和>10℃的总积温在3 000℃以上的其他稻区种植。栽培管理应注意: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合理密度,科学管理肥水,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