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农科院粮作所从1995年开始进行“BT”型不育系、恢复系的探索,现拥有高代不育材料30套,低代86套;高代恢复材料73份,低代231份。新疆“野败”型杂交粳稻,2005年实现了三系配套。“野败”型不育材料克服了“BT型”、“滇型”所存在的高代自交结实缺陷,使杂交稻种子纯度更有保障。目前,新疆杂交稻研究已进入组合的配制及产量比较鉴定阶段,已由单一的常规育种转向常规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以常规为基础促进杂种优势利用发展和创新。目前已经育成并掌握了新疆粳稻“滇型”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配套技术及原材料,解决了米质、产量及生育期的难关。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是由子囊菌引起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只能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来控制.然而,由于病原菌小种遗传的多样性和致病性的快速衍变,新的抗病品种常常是很快丧失抗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稻瘟病便会迅速发生,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3.
严淑华  周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83-3384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理清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思路及途径,即:从培育主体意识入手,激发内在文化力量,建立文化融通机制,培育地区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冬28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92/45为母本,以新冬20为父本,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2005年2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属中强筋小麦,适宜南北疆各冬麦区种植。1特征特性1.1生物学特性新冬28号生育期266天左右,成熟期与奎冬5号相当。株高71.43cm,株型紧  相似文献   
5.
新春15号春小麦品种。由新疆农科院粮作所于1988年以本所高代组合牒24为母本,本所高代组合85307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方法系统选育而成,于2004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黑胚率低、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应范围广,是目前新疆最好的优质中筋小麦后备品种,已列入国家2005年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档案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是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学研究等农业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为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利用农业科技档案.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是由子囊菌引起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只能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来控制。然而,由于病原菌小种遗传的多样性和致病性的快速衍变,新的抗病品种常常是很快丧失抗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稻瘟病便会迅速发生,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8.
新稻22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滇型不育系LA3作母本,恢复系LC64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的杂交粳稻组合。2006年~2007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自治区生产试验,2008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2 a区试平均产量737.14 kg/667 m2,比对照秋田小町平均增产11.89%。稻米品质优良,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适宜在南、北疆各稻区和>10℃的总积温在3 000℃以上的其他稻区种植。栽培管理应注意: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合理稀植,科学管理肥水,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无公害茶园建设、施肥、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因其不论是从育秧到插秧,还是从稻谷的生长到田间管理,全程基本上是在水田里操作而得名.我国传统的稻谷栽培种植,一直依赖于农业灌溉.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急剧减少和干旱天气的不断增加,新疆水稻面积近年不断萎缩,现已不足百万亩.因此越来越多的水稻专家和研究机构近些年来开始着手针对水稻抗旱的各项研究工作.我们以新疆气候环境条件为背景,阐述让“水稻上岸”由无氧呼吸变为有氧呼吸的品种选育见解.同时,通过精心研究可以充分证明,水稻由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向水稻“膜下滴灌”旱作模式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操作上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