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小麦白粉病小种毒力变异动态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小麦白粉病小种毒力变异动态简报1984~1993年我组对全国小麦白粉病菌毒力进行监测。按八进制命名小种,编号愈大毒力愈强(或毒谱愈宽),我们把侵染1~3号鉴别寄主的1~7号小种称为低毒力小种;侵染1~6号鉴别寄主的11~77号小种称为中毒力小种;...  相似文献   
2.
栽培防病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栽培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作用,通过不同栽培措施对病情产生不同影响的大量田间调查,明确了小麦早播、密播,过量水、肥条件下的旺苗和种植高度感病品种,都会加重小麦秋苗带菌量。短期播种、合理密植、视墒灌水、配方施肥、培育小麦壮苗及避免种植高感品种等均能减轻小麦秋苗带菌量。小麦秋苗带菌量大,则翌春病菌越冬菌源量也大。种植高感品种在田间有发病中心的作用。应把栽培防病措施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充分发  相似文献   
3.
包头固阳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可供造林的树种贫乏,四翅滨藜耐干旱、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既是林又是草,是林草兼用的饲料植物,对牲畜有较好的适口性。四翅滨藜可采用播种子和扦插繁育,但用半木质化的嫩枝扦插繁殖成苗率高,生产成本低,技术简单。是包头固阳地区造林、盐碱地改造、荒山营建灌木林的较理想的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研究了自然分布北界区域马尾松毛虫天敌昆虫种类(包括蜘蛛)。共记录捕食性天敌昆虫23种,寄生性天敌昆虫30种,其中14种天敌为我省首次记载发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7年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包头市固阳县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利用森林分布均衡度以及森林质量综合指数法对该区森林资源的分布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分布均衡E=0.12,固阳县森林分布极不均衡,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森林质量综合指数FRQI=0.91,整体森林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固阳县今后林业生态建设需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破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薄弱环节,整体上推进固阳县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相对于不和谐社会之状况而言的。从矛盾学说来看,“和谐”总是相对的,“不和谐”却是绝对的。虽然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一个延续着的社会却难以避免许多不和谐因素。历史和现实证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社会的不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政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百农64的慢白粉病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发掘慢白粉抗病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是培育慢病性品种的基础。本实验利用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218个F2:3系的基因型,构建了由158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小麦连锁群上覆盖3114 cM。2003-04和2004-05年度将该群体种植于北京和安阳两点,鉴定各个家系对白粉病的抗性。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慢白粉病的QTL分析,发现3个控制慢白粉病的QTL,其中位于2B和2D 染色体的2个QTL在两种环境下均能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9.6%~11.3%和21.2%~26.1%。QTL遗传效应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其加性效应均来自抗病亲本百农64。  相似文献   
9.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Pst), SNPs primers of Pst were developed from DNA sequences of nine house-keeping genes Chs, Act, Mapk1, Tub, Cdc2, Rd, Sm, Ls and Ef-1α obtained from GenBank. Eight of which were from Pst and one from P. graminis f. sp. tritici (Pgt). Thirteen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screened based on at least 30 isolates of Pst obtained from diverse locations. Three of them were polymorphic namely Map1351S/Map1683A, Cd28S/Cd352A and Ef137S/Ef531A. Polymorphic loci analysis based on 149 Pst isolates from 5 provinces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primers had good polymorphism. Cd28S/Cd352A had 8 polymorphic loci, three of them were phylogenetically informative. Ef137S/Ef531A had 6 polymorphic loci and 4 of them were informative. Map1351S/Map1683A had 8 polymorphic loci and 4 were informative. The 3 primers were used for analyzing Pst population and revealed the ancestral origin, phylogeny relation of haplotypes,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opulation, gene flow, and the evolution and migration relation between Pst populations thereby.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3 genes SNP primers can be used for Pst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我国9个省(市)的112个小麦白粉菌株对三唑酮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平均EC50为57.25mg/L,平均抗性水平为27.39倍,其中86.61%供试菌株已经产生抗性,抗药性比敏感菌株高出10~40倍的菌株占47.32%,四川、山东、甘肃和贵州等地菌株的抗性高于其他地区。此结果可为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和制定合理的抗药性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