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10个雌株品系、35个雄株品系中,根据对爱玉子雌株品系和雄株品系的挂果开口期、挂果数量及果型的研究,筛选并培育互相搭配的爱玉子雌、雄品系,为爱玉小蜂与爱玉子共生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一套爱玉子雌雄优良品系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收集的7个秀珍菇菌株栽培特性进行比较,结合ISSR分子标记鉴定,对它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优良的菌株为P817、P618;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9~0.73,当遗传距离达到0.59水平时供试菌株分成4组,其中P817、P618分属不同组别,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为秀珍菇的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爱玉子人工授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避免爱玉子和其授粉小蜂专一性生态系统的制约,获得可控花粉来源的瘦果,本课题组开展人工授粉试验,通过花粉稀释方法和稀释倍数、授粉时间及果胶酯酶活性测定和比较三方面开展试验。按1:1固体稀释在5天内进行人工授粉,可获得重量和果胶酯酶活性都接近自然结实的瘦果,且人工授粉单果结实数量超过自然结实果44%。在以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和讨论该人工授粉方法的创新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褐色蘑菇俗称棕蘑,也称有色蘑菇或美味蘑菇,其菇盖为自然棕褐色,其产量高、菇质优、口感鲜嫩,营养价值高。栽培褐色蘑菇不仅可以克服白色蘑菇易褐变而导致的商品质量迅速下降的问题,同时可增加蘑菇市场的花色品种,在欧美国家已经有较大规模的栽培和消费。本文对8个褐色蘑菇菌株的菌丝特性、栽培性状与出菇产量等进行研究,旨在为棕色蘑菇的推广、栽培和进一步筛选、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冬闲田大球盖菇简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作为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营养丰富,易于种植。原基分化与菇蕾形成温度10-16℃,相对湿度95%~98%,覆土的pH值5.7~6.0。低海拔地区较为理想的播种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通过冬闲田种植实验,探索出一套大球盖菇简易栽培技术为: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草,辅以木屑、砻糠等,进行田间覆土种植。在气温20~30℃下播种,45~60天后可采收。该种植方法结合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可产菇2500千克左右,价值5000—6000元,成本约2000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