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蛋白材料匮乏及选育方法单一是辽宁省高蛋白大豆育种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为探索高蛋白大豆种质资源创新有效途径,本研究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辽04Q086、辽08020、辽05086和辽06Q003高蛋白品系为母本,与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高蛋白品种沧豆10号进行有性杂交,并对亲本及杂交F_2代进行不同剂量的辐射诱变处理,分析了不同剂量辐射诱变对不同受体的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4个大豆品系与沧豆10号杂交衍生的F_3代植株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5.0%。4个大豆品系经辐射诱变(~(60)Coγ-14000和~(60)Coγ-16000)衍生的M_1代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也分别达到42.5%和40.0%。然而,以杂交F_2代种子为受体进行不同剂量辐射诱变衍生的M_1代植株中,高蛋白低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0%和27.5%,蛋白质含量最高达47.0%。本研究表明,以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蛋白大豆杂交,并结合辐射诱变选育高蛋白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选育初探王雅珍,朴淑娟,顾德军,郭迎伟(辽宁省铁岭大豆科研所铁岭,112000)随着世界大豆面积的不断增加。大豆加工业也日益发展起来,因而人们对大豆的品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早在60至70年代,美、日等国相继开展了高蛋白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栽培大豆铁豆67为母本,半野生大豆YZ16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构建大豆种间杂交F2代遗传群体,对群体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间杂交F2代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的遗传分离为连续离散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表现出倾向高值亲本的正态分布;三性状超中亲遗传普遍存在,蛋脂总量超高亲遗传显著,超高亲比例达到66.7%;三性状的遗传方差、标准差均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4.04%、5.13%、2.67%,表明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度不高;三性状广义遗传力均达到了55.0%以上。  相似文献   
4.
铁豆58号大豆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抗病及抗逆性强、适应区域广等特点,大面积示范平均公顷产量达3363公斤。  相似文献   
5.
修饰回交法在大豆高蛋白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趋势,在大豆高蛋白杂交育种中,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育种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我们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应用修饰回交法育成了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铁丰29号,基本解决了高产与高蛋白含量之间的矛盾,证明修饰回交法是大豆高蛋白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大豆蛋白质含量为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加性效应明显,且遗传力较高〔1〕,因此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或品系做高蛋白亲本与丰产亲本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后代均可获得高蛋白性状。辽宁省属大豆低蛋白区域,在高蛋白杂交育种中多…  相似文献   
6.
大豆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共同提高已经成为国内大豆育种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本文从高蛋白大豆品种资源选择、杂交方式以及选择方法对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系加以探讨,同时对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报道,旨在为大豆高产高蛋白育种者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 从1984年开始,我院以外引的高蛋白品种(系)45份为亲本材料,与一些丰产性状突出的品种(系)配制杂交组合。F1、F3代在海南加代,F2、F4、F5代在院内试验区种植选拔,同时在F4或F5代测定蛋白质含量。2 结果与分析2.1 亲本选配 通过育种…  相似文献   
7.
大豆产量及籽粒脂肪含量均为可遗传性状.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育种油分含量在18.1%~20.0%时.油分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当油分含量达到20.1%以上时.油分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但是,育种经验提示:同时提高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是可行的。大豆产量及籽粒油分含量的共同提高已经成为许多大豆遗传育种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亲本选配、杂交方式、选择方法与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系)选育的关系加以探讨.同时对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报道,为大豆遗传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辽豆34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分别于2011和2015年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辽宁省中部和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宁夏中部和北部及甘肃中部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水分下大豆根冠互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土壤水分下大豆根冠互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耐旱型品种辽豆14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进行相互嫁接,在结荚期设置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和水分胁迫(50%田间持水量,持续20 d)处理,成熟期测定主要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地上部农艺性状和产量主要由地上部基因型决定,但水分胁迫下也会受到根系基因型的影响。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下,与辽豆21相比,辽豆14接穗的株高平均提高24.3%和14.8%,主茎节数分别平均提高19.6%和15.3%,分枝数分别平均提高60.2%和90.6%,单株生物量平均提高57.1%和87.1%,单株荚数平均提高70.0%和92.3%,分枝荚数平均提高159.9%和197.9%,分枝瘪荚率平均降低57.8%和60.4%,最终单株粒重平均提高19.9%和54.9%。与辽豆21自身嫁接植株相比,水分胁迫下,嫁接辽豆14砧木使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显著提高了45.8%、27.4%、21.7%、5.2%和20.4%,产量性状的提高与主茎第9~15节位间有效荚数的提高有关。因此,通过地上部与根系的协同改良是提高大豆抗旱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不同生育期组美国大豆标准品种为参照,初步确定辽宁省沈阳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标准的参考范围,并对沈阳地区大豆主栽品种、新近选育的品种(系)、国家和省级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分组。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参试品种中,除辽豆32号属于Ⅱ生育期组外,其余品种均属于Ⅲ生育期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