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沪旱3号'为抗旱性供体亲本与‘寒丰B'杂交结合连续回交,分离世代分别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筛选,并在水田条件下进行产量性状选择,育成粳型节水抗旱保持系‘沪旱2B'和不育系‘沪旱2A'。  相似文献   
2.
水旱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野败不育系ZZA、旱稻野败不育系保持系沪旱1B和旱稻恢复系旱恢3号配制的一个水旱稻三交种(ZZA/沪旱1B//旱恢3号)和两个相应的单交种(ZZA/旱恢3号和沪旱1A/旱恢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性状调查,测定产量、抗旱性和稻米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交种株高、叶绿素含量、穗长等性状与单交种的变异系数差异不显著,但群体抽穗历期延长;产量明显高于单交种,2006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17.33%和25.63%,2007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357%和11.71%;抗旱性增强,抗旱系数达51.21%,高于两单交种和亲本;主要稻米品质指标与两单交种差异不大。结果表明,水旱稻三交种可以拓展杂交稻的遗传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的栽培稻抗旱标识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对20份在田间表现不同抗旱性的栽培稻进行了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处理24 d后,正常和干旱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42.0%和7.9%,在同一田块实现正常供水和干旱处理,可鉴定栽培稻的抗旱性。以抗旱指数为指标,把20份栽培稻划分为高抗、抗、中抗、中感、感5个抗旱级别。根据抗旱指数和综合农艺性状,筛选出了IR55459-05(高抗)、MARAVILHA(抗)、MONOLAYA(中抗)、IR30358-084-1-1(中感)和IR7790-18-1-2(感)5个抗旱级别的标识品种。这一套栽培稻抗旱鉴定流程和标识品种,为水稻节水抗旱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根系形态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高产水稻H优518为材料,通过根管试验设置三种水分处理(常规灌溉、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调查株高、分蘖、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旱优73和H优518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 两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旱优7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变化,H优518的产量在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5.6%,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显著降低;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显著降低,其中,旱优73的产量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8.8%,H优518产量减少了46.1%。与常  相似文献   
5.
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沪优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沪优2号是旱稻不育系沪旱1A与恢复系旱恢2号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型好、抗倒性强、米质优、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08-2009年参加国家华南水稻晚籼中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61×103/hm2,比对照汕优46平均增产5.08%,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ph14基因是第一个克隆的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来自药用野生稻背景的B5品系。本研究通过比对Bph14基因在B5和参考基因组日本晴上核苷酸序列差异,开发了一个功能标记H14,在供体B5和7个受体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能准确地区分含或者不含抗虫基因Bph14的基因型。利用H14标记对Bph14基因的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和接虫鉴定,根据标记检测结果与抗虫表型推算出标记的选择效率达9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标记准确可靠,可为应用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携带抗褐飞虱基因和抗旱性好的节水抗旱稻M535为供体材料,以优质高产常规水稻‘黄华占’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回交的方法,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Bph15基因紧密连锁的Ms5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抗旱性筛选与农艺性状选择,选育出3个抗旱且携带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W1、W2、W3。利用全基因组56K水稻SNP芯片分析3个改良株系的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2.01%、88.18%和84.26%。抗性鉴定表明:3个株系苗期对褐飞虱抗性为"抗虫",W1、W2、W3的抗旱性级别分别为2级、3级、2级,优于‘黄华占’。田间主要农艺性状考察表明:3个株系的株高均比‘黄华占’显著增加;株系W2的穗长显著长于‘黄华占’;株系W3的千粒重显著大于‘黄华占’;在其他性状上,3个株系与‘黄华占’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和评价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分析了10个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在上海6个试验点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分析了6个试验点对参试品种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旱优505’平均产量最高,‘沪旱1509’和‘旱优2717’适应性和稳定性好。综合各试验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认为E1、E5和E6试验点较好,其中E1和E6试验点的鉴别力最强,E5试验点的代表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2个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WDR129’)和2个旱敏感水稻品种(‘H优518’‘扬粳4038’)为材料,设置5个灌溉梯度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对节水抗旱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量为80%(27. 42 L/株)时,‘旱优73’的产量降低不显著,‘H优518’的产量降低了25. 5%,差异显著;灌溉量为60%(20. 81 L/株)时,‘WDR129’的产量无显著变化,而‘扬粳4038’的产量降低了16. 87%,差异显著。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80%灌溉量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产量并未显著降低;‘WDR129’在灌溉量为60%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产量并未显著降低。可见,‘旱优73’的适合灌溉量为27. 42 L/株,‘WDR129’的适宜灌溉量为20. 81 L/株。  相似文献   
10.
加代是育种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节水抗旱稻新种质的创制需要进行多次结合抗旱性筛选的加代。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对育种工厂建设和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节水抗旱稻育种工厂主体为一座以钢结构骨架搭建的玻璃温室,内部依次连通播种育苗室、人工光温控制室和抗旱鉴定筛选室,3间分室内的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均可控。以‘沪旱6220’的创制为例,介绍在育种工厂内进行种质创新的应用。节水抗旱稻分离群体材料在育种工厂种植,结合密直播、短日照处理,并通过节水抗旱性筛选和“一粒传”等系列手段,在正常水田结合高世代产量、米质等选择,明确株系的综合表现,实现了在上海1年3—4次的加代。‘沪旱6220’的应用情况表明,该品种的大面积试种与推广可有效缓解水稻生产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黑土层,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