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晚小洋菊上,菊小长管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4.31、3.47 min,分别短于在早小洋菊上的4.63、3.75 min;棉蚜、桃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32、4.72 min和4.92、4.64 min;3种蚜虫的平均刺探次数均大于在早小洋菊上的平均刺探次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栽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早小洋菊顶叶平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1 mg/g和25.36 mg/g,均高于晚小洋菊;早小洋菊顶叶总酚含量为0.24 mg/g,显著低于晚小洋菊;早、晚小洋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 mg/g和3.37 mg/g。早小洋菊顶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上与每种菊蚜的E1、E2波持续时间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每种菊蚜的E1或E2波持续时间显著负相关。推测早小洋菊对于菊长管蚜的抗性稍弱于晚小洋菊,2种杭白菊对棉蚜或桃蚜的抗性相当,且菊叶中的这4种物质含量与抗蚜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茶蚜趋色性及信息物质增进色板诱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3.
氮(N)是控制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玉米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增加碳(C)的有效性得以改善。玉米转运蛋白ZmSTP1和ZmAAP2在植物C/N产物的运输和卸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均含有一个硝酸盐响应顺式元件(nitrate responsive cis element,NRE)。NIN-like protein(NLP)是一类保守的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已在多种植物被证实在调控N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玉米ZmNLP5是介导氮信号转导和代谢分子网络的中枢基因之一。为了明确ZmNLP5是否能与ZmSTP1和ZmAAP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NRE结合,以玉米B73为实验材料,首次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检测ZmNLP5与ZmSTP1、ZmAAP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将pGADT7-ZmNLP5-1/2分别转化Y1H (pAbAi-ZmSTP1)和Y1H(pAbAi-ZmAAP2)菌株后,在SD/-Leu培养基上均有菌落生长,在含AbA抗生素浓度为200 ng·mL-1的SD/-Leu培养基中只有Y1H(pAbAi-ZmAAP2/pGADT7-ZmNLP5-1 )菌株能正常生长。结果说明,ZmNLP5只与ZmAAP2基因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ZmNLP5是能与ZmAAP2基因启动子NRE结合的转录因子。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玉米硝酸盐信号转导的调控途径,也为今后其他植物硝酸盐信号转导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选用60日龄的盆栽早小洋菊和晚小洋菊菊苗接种菊小长管蚜无翅成蚜,15 d后发现前者的蚜数和蚜虫繁殖倍率皆显著地大于后者。检测了2个品种株高、分枝数、叶片长和宽、叶片长宽比、叶裂数等株形特征,测定二者叶片上、下表皮的亮度L*、色度坐标a*b*、饱和度C、总色值E*等色度特征,并分析了各种特征的数值与蚜数相关性。结果显示,叶片长宽比、叶片上表皮L*、a*、b*皆分别与蚜数正相关 (P<0.01);早小洋菊叶片长宽比显著大于晚小洋菊 (P<0.05);早小洋菊上表皮L*、a*、b*和C分别大于晚小洋菊(P<0.05)。结论认为,该蚜嗜好叶片形状狭长、叶色更黄绿更加鲜艳明亮的早小洋菊。  相似文献   
6.
茶蚜刺吸茶树嫩梢,致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已成为许多茶区的主要害虫.秋季短日照诱导茶蚜雄蚜、雌蚜的产生,二者交尾产受精卵越冬.本研究使用分别携带3种茶蚜性诱剂、3种植物源引诱剂的素馨黄粘板,以及油菜花黄、芽绿和素馨黄粘板诱捕深秋时节的茶蚜雄蚜,以减少雌-雄交尾机会而压低越冬基数.结果表明:①性诱剂色板的诱效显著优于植物源引诱剂色板的诱效,后者诱效又优于色板的诱效;②3种性诱剂诱效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以荆芥内酯与荆芥醇1∶9比例的性诱剂的引诱力最强;③植物源引诱剂诱效之间有明显差异,以反-2-己烯醛、正戊醇、2-戊烯-1醇、正己醇、顺-3-己烯-1-醇和顺-3-己烯乙酸酯1∶1∶1∶1∶5∶25比例的引诱剂诱效最佳;④3种诱虫色板诱效之间有差异,以油菜花黄诱效最好.深秋使用携带茶蚜性诱剂(荆芥内酯:荆芥醇=1∶9)的油菜花黄粘板可有效诱捕雄蚜而压低越冬基数,有效地控制春茶至夏茶前期这段时间茶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8.
多菌灵(Carbendazim,CBZ)是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内吸型低毒农药,广泛应用于叶面喷施、拌种和土壤处理等农业生产,能有效防治由真菌引起的黑斑病、褐斑病等病害。多菌灵自20世纪中期问世以来,已在36个作物上登记近1 000个农药产品。由于其施用对象广泛,人体摄入食品中可能造成一定积累。以多菌灵的理化性质、毒性及其代谢特点为基础,综述了多菌灵农药登记、残留与标准限量、与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中前沿的联合暴露风险评估中的浓度相加、独立作用和相互作用的方法与研究进展,探讨多菌灵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述我国猕猴桃育种、种植分布、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以及农药登记及市场中猕猴桃农药残留情况,分析了我国猕猴桃进出口贸易及其整体产业发展现状。从种业、种植、产品链延伸、贸易等各个方面,对比了我国猕猴桃产业与其他国家猕猴桃产业的生产标准化、运营品牌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