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对感染雏鸭血液、肝、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在感染后第24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中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血清中SOD活性第2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第24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提示:自由基参与了新型鸭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用已鉴定的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AL101002感染7日龄雏鸭,分别采用颈部皮下、腹腔、脚蹼和脑内不同途径感染,分析比较不同途径感染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雏鸭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途径感染均可引起雏鸭与自然感染鸭相似的病理变化。各组病理变化比较:皮下组和脚蹼组的临床症状最典型,眼观病变数量统计,分别占到3/6以上,脑膜炎组织病变严重于脑内组(P≤0.01),且皮下组肝细胞和脾细胞坏死较严重(P≤0.01);腹腔组和脑内组病理变化较其次。由此可见不同途径感染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雏鸭的病变最严重的是皮下感染,与自然感染病例症状相似,从而确认病理感染模型复制的最佳途径为皮下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药食两用植物忧遁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忧遁草无菌茎段置于液体培养基中,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基本培养基类型、NO_3~-/NH_4~+值、PO_4~(3-)和蔗糖质量浓度,以繁殖系数为指标,建立其悬浮高效繁殖的工艺。结果表明,改良的1/2MS培养基(20 mmol/L KNO_3+5 mmol/L NH_4NO_3+1. 5 mmol/L KH_2PO_4)+蔗糖20 g/L+IBA 1. 0 mg/L+6-BA 0.5 mg/L+NAA0. 8 mg/L+KT 0. 2 mg/L(pH值6. 0)是最适合忧遁草茎段悬浮培养的配方,其无菌苗根数为4. 09个,根长为5. 47 cm,茎高为11. 79 cm,植株形态为叶片展开充分,叶色深绿,植株健壮。  相似文献   
5.
鸡白细胞介素-6原核表达及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原核表达ChIL-6,以ChIL-6重组蛋白为免疫原,按免疫程序分别制备兔抗和鼠抗IL-6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应用此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方法后,为了优化此方法本试验对该方法的最佳试验条件、标准曲线、重复性和初步应用进行确定。结果显示,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ChIL-6在大肠杆菌中正确表达,为了建立检测ChIL6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本试验应用表达的重组蛋白制备兔抗和鼠抗多克隆抗体。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包被抗体的质量浓度为50mg/L,4℃过夜;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400,37。C1h;应用该方法检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的ChIL-6,其结果与本实验室之前应用人的ELISA试剂盒检测的结果相似。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检测ChlL-6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4株鸭源肠球菌的鉴定和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临床分离的4株鸭源肠球菌郑1株、郑2株、郑3株、北京株和1株粪肠球菌参考菌株进行了系统鉴定,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技术对各菌株细胞壁蛋白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个菌株的形态、染色、生理生化特性均与粪肠球菌特性一致;它们均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而对四环素耐药;5个菌株人工感染雏鸭及小白鼠均有致病性,但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北京株最强,参考株最弱,其余3株介于北京株和参考株之间;各菌株的细胞壁蛋白经SDS-PAGE在相对分子质量33 370~131 690之间均显示数十条蛋白带,其中郑2株和北京株在相对分子质量66 840处均有1条染色较深的蛋白带,而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抗北京株胞壁蛋白抗体只能检测到北京株相对分子质量为66 840的抗原蛋白。以上结果表明,这5个被检菌株为致病性粪肠球菌,且致病性以北京株最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白细胞介素-6依赖细胞株B9建立了鸡白细胞介素-6活性的MTT检测方法。每孔培养细胞数在2.5×103~4×104范围内D值与细胞数显示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TT的最佳保留时间为4 h,最低检测限为0.1 U/mL。应用该方法检测了健康艾维茵肉鸡25例,血清chIL-6活性为(4.33±0.75)U/mL,而25例葡萄球菌病患鸡血清chIL-6的活性为(14.05±6.87)U/mL,与健康肉鸡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为该方法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细菌分离技术、病理组织学观察、PCR鉴定及致病性试验对临床一例疑似雏蛋鸡皮肤型鸡痘混合感染进行了确诊。结果显示,病鸡眼分泌物及脚趾结痂处均分离到大肠埃希菌,内脏器官未分离到细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皮肤痘痂和眼睑组织内发现上皮细胞呈水泡变性,空泡化,胞质内出现圆形嗜酸性包涵体,腺胃胃壁增厚,复管腺腺腔内可见局灶性的淋巴细胞样细胞聚集,肺脏淤血,散在的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其他内脏器官未出现明显病变。体表病灶内PCR扩增出1 358bp的禽痘病毒的特异性片段。将痘痂病料接种9日龄的SPF鸡胚可致鸡胚死亡,呈暗红色。确诊该起病例为皮肤型鸡痘伴大肠埃希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禽曲霉菌病是由烟曲霉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 ,其中尤以幼禽的易感性最高 ,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因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1998年 7~ 9月我们连续诊治了 4批来自湖北省不同地区的肉雏鸡 ,诊断为禽曲霉菌病。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所诊治的 4批肉鸡来自湖北省荆州、宜昌、随州及天门 ,均购自同一种鸡场。其发病的共同特点是 :从购进鸡苗第 2天就有雏鸡死亡 ,2~ 7日龄为死亡高峰期。到 10日龄时 ,其死亡率可达 10 %~ 5 0 %不等。病鸡个体小 ,表现精神沉郁 ,缩颈 ,翅下垂 ,伸颈张口呼吸 ,呼吸声粗。 4个鸡场的饲养管…  相似文献   
10.
8周龄健康肉鸡 6 0只随机分成 2组 ;其中试验组 4 5只 ,对照组 15只。试验组每只鸡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10 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 ,研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类风湿因子 (RF)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后鸡血清中 RF水平自第 1天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第 2 8天达到峰值 5 .5。血清中 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在接种后第 3、5天差异显著 (P<0 .0 5 ) ,第 14天差异极显著 (P<0 .0 1) ;血清中 IL- 6的含量在第 2周上升的幅度最大 ,随后持续至少 3周 ,第 14天开始该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与关节炎的发展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