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文章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来自全国各地猪血液样品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进行检测,该次检测样品来源范围广、数量大,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国内猪群中3种疾病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为指导3种疾病的免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由专性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引起的猪小肠黏膜腺窝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的接触性传染病。该菌传播途径简单,感染率高,死亡率不高,主要由于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引起死亡,但是严重影响病猪生长,延长上市时间,增加饲养、药物、疫苗成本,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与危害、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华南地区保育猪阶段猪圆环病毒(PCV2)感染情况,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来自华南地区的26个种猪场375份猪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总体感染率为37.87%(142/375),抗体阳性率为93.6%(351/375)。按照不同品种分类,大白猪、杜洛克和长白猪感染率分别为40.91%、3.2.61%和40.96%,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猪群比阴性猪群的PCV2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华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保育阶段猪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情况,文章采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华南地区26个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375份血清样品。结果显示,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90.9%(341/375),平均阻断率57.3%,抗体离散度21.2%,其中只进行了一次免疫的猪场,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89.7%(287/320),平均阻断率56.5%,抗体离散度21.8%,二次免疫后的猪场,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98.2%(54/55),平均阻断率62.6%,抗体离散度15.7%。可见华南地区保育阶段猪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离散度和平均阻断率水平较为理想,且进行二免的猪场免疫合格率、平均阻断率、离散度方面明显优于只进行了一次免疫的猪场,说明猪瘟的强化免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每年两次的种猪集中测定,覆盖华南面向全国,对各个种猪场的种猪性能评定和种猪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测定产生长白、大白、杜洛克3个品种种猪的大量数据,可通过统计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信息、为猪场选择合适的种猪提供更多参考。1引言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每年两次的种猪集中测定,覆盖华南面向全国,对各个种  相似文献   
7.
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2017—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集中测定的359头杜洛克种猪生长性能测定成绩,通过5种模型估算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RFI)与饲料效率、背膘厚、眼肌面积、日增重等生长指标的相关性,根据RFI高低分组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5种模型估算的RFI均与饲料效率有极显著相关(P<0.01),都可用来估测杜洛克种猪饲料效率;5种模型的RFI与背膘厚、眼肌面积的关系表现出两种相反的趋势:a、b、d、e模型中,低RFI组背膘更厚;c模型中,低RFI组背膘更薄,所以可能低RFI组瘦肉率更低。同时c、d、e模型低RFI组表现出与生长速度更慢(P<0.05)、c、d模型低RFI组表现出日增重更低的趋势(P<0.05)。其呈现的规律提示可能低RFI杜洛克猪虽然饲料效率较好,但生长会更慢、瘦肉率会更低。所以选择RFI模型估算杜洛克种猪瘦肉率、生长速度相关指标时,需要考虑更多生产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鉴定犬源贾第虫佛山分离株的基因型,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贾第虫β-贾第素(bg)基因序列(X85958),设计2对引物GF1/GR、GF2/GR,采用套式PCR方法从贾第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纯化并连接到质粒载体pMD18-T,克隆转入感受态细胞JM109,挑选阳性克隆测序,然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犬源贾第虫bg序列长为384 bp,与预期目的片段一致;分子进化树表明该犬源贾第虫分离株为蓝氏贾第虫D型。该基因型在我国为首次报道,为贾第虫的分子鉴定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采自广东省佛山市的鸽蛔虫(Ascaridia columbae)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BD1和BD2扩增鸽蛔虫基因组DNA的ITS rDNA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045bp的ITS rDNA序列。获得的鸽蛔虫的ITS rDNA序列(AC001、AC002)的5.8S rDNA与GenBank收录的鸡蛔虫5.8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J001508)相似性分别为95.5%和94.3%,而与澳大利亚鸽蛔虫5.8 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J001509)相似性分别为96.8%和95.5%。将获得的序列与蛔目不同科的代表性蛔虫的5.8S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鸽蛔虫与鸡蛔虫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也表明ITS rDNA是蛔虫分子鉴定的有效遗传标记,这对蛔虫分子分类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